本书以比较研究为切入点,基于中日两国多数人侵权法领域的现有研究成果,对不同历史阶段的多数人侵权制度在理论研究与司法实践中经历了怎样的变化,以及如何适应社会发展这一问题做出全面系统的理论阐述和分析。主要内容以差异化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生态环境损害救济问题为考察对象,以《民法典》侵权责任编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责任法律规范及其司法解释的适用为分析的出发点,在现有法律框架下,理清生态环境损害私法救济与公法救济之间的关系,提出具有应用性的分析框架和法律制度适用层面的建议,为当今新形势下社会面临的生态环境损害责任与民事责任边界模糊不清而导致的救济困境提供具有实用性、创新性的理论分析视角,以拓宽现有的法律救济途径,有效预防、减少和填补损害,调和社会矛盾。
以比较法研究为视角,对多数人侵权责任论进行研究
前?言
高速经济增长后的社会剧变导致侵权行为类型的增多与受害范围的扩大。在现代社会的侵权法律纠纷中,存在多数加害人的情形极为常见,例如由多个污染源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由多人过失导致的交通事故、商家有组织地损害消费者权益的产品责任事件、食品安全事件、证券集体诉讼等,诸如此类事件层出不穷,不仅令众多受害人的合法权益遭受到不同程度的侵害,从而造成大范围的损害后果,与此同时受害人在寻求救济方面却往往陷入困境,由此会严重影响到当前社会的和谐稳定。然而以往的法律规范在解决此类事件中所能发挥作用的局限性却日趋明显,因此《民法典》侵权责任编在第一章中专门规定了“多数人侵权”的一系列条款,以规范的责任承担方式解决了现实中受害人请求损害赔偿的问题。本书正是在此背景之下,以比较法研究为视角,基于中日两国多数人侵权法领域所积累的研究成果,对不同历史阶段的多数人侵权制度在理论研究与司法实践中经历了怎样的变化,以及如何适应社会发展这一问题做出全面系统的理论阐述和分析。在此过程中主要选取了与日本社会经济发展相生相伴的生态环境损害救济问题为考察对象,通过对其中的多数人侵权理论与司法实践的考察分析拟建立一种框架,以包括各类型的多数人侵权行为与责任,同时指出我国目前立法存在的问题及现实障碍,在借鉴日本相关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和法律制度适用层面的建议,在具有实用性、创新性的理论分析视角之下,构建适合于我国当前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多数人侵权理论体系。全文结构如下:
第一章题为“多数人侵权制度的历史性考察”。本章对近代以来我国多数人侵权制度的发展历程、理论变迁进行概述,具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从《大清民律草案》到《中华民国民法典》的发展阶段;第二,自新中国成立到《民法通则》实施前后的发展阶段;第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制定实施后的发展阶段。以法律规范为基础,从理论与实践出发,将我国多数人侵权类型区分为共同侵权行为、共同危险行为和无意思联络的数人侵权行为,对各具体类型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与责任承担方式进行分析,并围绕“关联共同性”这一核心要件的意义进行重点考察。
第二章题为“民法典时代的多数人侵权行为与责任”。本章按法律颁布实施的时间先后顺序分别选取了《侵权责任法》,《民法典》侵权责任编,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生态环境侵权责任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关于多数人侵权的法律规范。首先,从《侵权责任法》的制定入手,通过对此阶段各立法草案的考察,整理立法过程中的争议焦点,对上述争点的解决方案如何体现在《侵权责任法》正式条文中,以及涉及多数人侵权行为与责任的条文的设计特色等问题进行逐一阐释。其次,通过整合现行《民法典》关于多数人侵权行为与责任的基本类型,从规范分析的角度探讨各类型所面临的理论研究与法律适用问题。最后,针对在生态环境侵权领域出现的新问题,以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司法解释为依据,对从多数人侵权概念范畴中延伸出的多数人生态环境侵权责任进行类型化适用,分析讨论责任承担方面所面临的现实困境及其完善措施。
第三章题为“多数人侵权制度的日本法考察”。本章将日本多数人侵权划分为四种类型,即意思共同型、客观共同型、损害一体型和加害者不明型,并将争论焦点集中于尚未在法律规范中得到明确的类型之上。首先从对《日本民法典》第719条的分析入手,明确该条规定的立法宗旨,从宏观的视角总结出日本现有确定的多数人侵权行为类型。其次,以共同侵权行为论为题,围绕学界关于共同侵权行为核心要件之关联共同性的解释论展开学说与判例方面的深层次探讨。再次,以竞合侵权行为论为题,将竞合侵权行为作为多数人侵权行为中的另一典型类型,从法律特征、要件构成、法律效果等方面分析竞合侵权行为制度的存在意义。最后,以日本侵权法重述和日本民法改正草案对多数人侵权规范的设置为依据,在既有判例和学说观点的基础上总结理论研究的发展趋势。
第四章题为“多数人侵权理论在日本环境诉讼中的应用”。本章内容以案例分析为主线,在了解日本环境公害法历史发展状况的基础上,通过选取自20世纪初至今的典型案例,分析其中的判例法理,并对理论研究成果在司法实践中所起的作用进行评价。特别是在生态环境公害诉讼中,法院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突破传统,灵活运用共同侵权行为理论,扩大对受害群体的救济路径范围,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此经验不仅增强了判例的指导作用,还弥补了成文法规范的不足,并推动了同时期在立法与行政方面的政策性改革。
第五章题为“多数人侵权理论的比较法探讨”。本章内容旨在前述章节的基础上总结中日两国在法律制度、学说理论、判例法理等方面的差异,分析我国关于多数人侵权法律规范的特征,并从以下角度论证我国对域外法制借鉴的可行性。第一,将共同侵权行为核心要件的“关联共同性”作进一步类型化区分,扩大其在具体案例中的适用范围,分析作为共同侵权行为成立判断标准的主观关联共同类型与客观关联共同类型并存之可能性。第二,通过明确竞合侵权行为在多数人侵权类型体系中的定位,探讨其中的具备“弱关联共同性”的侵权行为类型是否有被我国多数人侵权制度体系吸收采用的必要,分析我国引入“加害部分不明”的多数人侵权行为之可行性。
第六章题为“多数人侵权规范体系的再构建”。作为本书的结论部分,本章提出对我国的多数人侵权规范体系进行整合与重构的设想,在借鉴域外制度的基础上分析多数人侵权法律制度与其他法律制度在损害分担机制上的关系,以生态环境损害救济为例,建议在侵权行为人履行不能的情况下综合运用损害填补、国家赔偿、社会保障等补充性措施对受害人进行充分救济,并提出我国应对具体案件类型的解决思路,以及对今后研究的展望。
赵晶,女,山东滨州人,2006年毕业于山东大学法学院,获法学学士学位,2005年赴日本交换留学,并分获日本京都大学法学硕士、法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民商法学、比较法学。主持省部级课题多项,于中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及译著十余篇。现为东北财经大学法学院讲师。
绪 论?/?001
一、中国多数人侵权研究现状?/?001
二、日本多数人侵权研究现状?/?003
三、中日两国比较研究的意义?/?006
第一章 多数人侵权制度的历史性考察?/?009
第一节 多数人侵权制度发展的历史沿革?/?009
一、近代以来多数人侵权制度变迁?/?009
二、《民法通则》时期的多数人侵权?/?014
三、《人身损害赔偿解释》中的多数人侵权?/?018
第二节?多数人侵权的基础理论?/?021
一、共同侵权行为的本质论争?/?021
二、共同危险行为存在的意义?/?026
三、无意思联络的数人侵权行为的基本结构?/?029
第二章 民法典时代的多数人侵权行为与责任?/?033
第一节?《侵权责任法》立法阶段关于多数人侵权制度的探讨?/?033
一、《侵权责任法》的立法背景?/?033
二、立法草案及立法争点?/?034
三、多数人侵权规范体系的确立?/?046
第二节?《民法典》中多数人侵权的基本形态?/?049
一、共同侵权行为与责任?/?050
二、共同危险行为与责任?/?052
三、分别侵权行为与责任?/?054
四、竞合侵权行为与责任?/?056
第三节?生态环境侵权司法解释中的多数人侵权?/?058
一、多数人环境侵权责任的认定?/?058
二、多数人环境侵权赔偿责任的类型化适用?/?064
三、生态环境侵权惩罚性赔偿的法律适用?/?071
四、生态环境保护禁止令的法律适用?/?081
五、多数人环境侵权责任承担的现实困境及其完善措施?/?087
第三章 多数人侵权制度的日本法考察?/?099
第一节?多数人侵权的基本构造?/?099
一、《日本民法典》第719条的立法宗旨?/?100
二、多数人侵权行为的类型?/?105
第二节?共同侵权行为论?/?108
一、早期的学说与判例的立场?/?110
二、近期的学说与判例的立场?/?116
三、新的理论动向——类型说之发展?/?121
第三节?竞合侵权行为论?/?128
一、竞合侵权行为的法律特征?/?128
二、竞合侵权行为与共同侵权行为之间的关系?/?129
三、竞合侵权行为的法律效果?/?132
第四节?小 结?/?133
一、判例和学说的倾向?/?133
二、日本侵权法重述的立场?/?134
三、日本民法改正草案的立场?/?137
第四章 多数人侵权理论在日本环境诉讼中的应用?/?141
第一节?日本环境公害法的发展与现状?/?141
一、日本环境公害法的四个发展时期?/?142
二、日本环境公害法在发展中呈现的特点?/?144
第二节?环境诉讼中的要件事实论?/?146
一、故意·过失与违法性要件?/?147
二、因果关系要件?/?156
三、责任承担方式之停止侵害?/?163
第三节?经典案例分析与判例法理的形成?/?169
一、存在多数加害人的公害与共同侵权?/?170
二、联合企业公害与共同侵权?/?173
三、都市型复合污染与共同侵权?/?176
四、复合暴露型公害与共同侵权?/?179
第四节?公害诉讼对环境政策的影响及其对我国的启示?/?181
一、日本环境公害诉讼作为“制度改革诉讼”的意义?/?181
二、对我国的启示?/?184
第五章?多数人侵权理论的比较法探讨?/?188
第一节?共同侵权核心要件之关联共同性的意义?/?188
一、日本法的特色?/?188
二、中国法的特色?/?191
三、对我国的借鉴——主观关联共同类型与客观关联共同类型并存之可能性?/?193
第二节?竞合侵权行为在多数人侵权类型体系中的定位?/?197
一、日本法的特色?/?197
二、中国法的特色?/?201
三、对我国的借鉴——引入加害部分不明的侵权行为类型之可行性?/?202
第六章 多数人侵权规范体系的再构建?/?207
第一节?多数人侵权类型论?/?207
一、《民法典》视野下的多数人侵权类型之整合?/?207
二、对我国多数人侵权类型重构的反思?/?209
第二节?基于其他法律制度的损害分担机制?/?210
一、多渠道的损害填补制度之适用?/?211
二、国家赔偿制度之适用?/?213
三、社会综合救济体系设想的提出?/?218
参考文献?/?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