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围绕我国审判权优化配置展开,首先阐释了审判权的概念、审判权配置的内涵和基本原则,以及审判权优化配置的目标等审判权配置涉及的基本理论知识,其次介绍了目前我国独任庭与合议庭、审判温榆河以及审判人员等审判权配置的发展沿革,复次检视了我国审判权配置引发的审判权配置规则可操作性不强、审判人员压力加剧、审判权行使异化以及法官培育路径不畅等实践困境,再次分享了域外国家审判权配置经验,最后在结合我国国情和域外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审判权配置的优化路径,即重置独任庭与合议庭审判权、变革审判委员会审判权以及多远差异化配置审判人员审判权。
朱昕昱,法学博士,南京理工大学知识产权学院讲师,兼任江苏省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理事、南京市玄武区法律咨询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民事诉讼法、司法制度,先后在《法学论坛》《新疆社会科学》《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科学决策》《中国不动产法研究》发表CSSCI论文6篇,主持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项目1项。
序言
绪论/
一、研究的背景和价值/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梳理/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 审判权配置的基础理论/
第一节 审判权的概念阐释/
一、审判权和司法权的界分/
二、审判权的权力内涵/
第二节 审判权配置的内涵/
一、审判权配置释义/
二、审判权配置的双重维度/
第三节 审判权优化配置的目标/
一、审判权优化配置的直接目标/
二、审判权优化配置的最终目标/
第四节 审判权配置的基本原则/
一、审判质量保障原则/
二、审判效率优化原则/
三、权责统一原则/
四、权能匹配原则/
五、契合国情原则/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我国审判权配置的发展沿革/
第一节 独任庭、合议庭审判权配置的发展沿革/
一、独任庭、合议庭审判权配置的规范流变/
二、独任庭、合议庭审判权配置的实然样态/
第二节 审判委员会审判权配置的发展沿革/
一、审判委员会审判权配置的规范嬗变/
二、审判委员会审判权配置的现实图景/
第三节 审判人员审判权配置的发展沿革/
一、民国时期多元差异化的配置样态/
二、法官员额制改革前二元完整化的配置样态/
三、法官员额制改革后一元完整化的配置样态/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审判权配置模式引发的实践困境/
第一节 独任庭、合议庭审判权配置规则可操作性不强/
一、独任庭、合议庭审判权配置规则较为抽象/
二、独任庭、合议庭转换规则尚不明晰/
第二节 审判人员压力加剧/
一、审判权配置主体缩减下的“案多人少”/
二、现有案件分流机制的局限性/
三、审判人员分流机制的阙如/
第三节 审判权行使异化/
一、审判委员会审判权行使失范/
二、法官助理越权行使审判权/
第四节 法官培育路径不畅/
一、法官员额制改革前“传帮带”式的法官培育路径/
二、法官员额制改革后职业养成不足的法官培育路径/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审判权配置的域外考察/
第一节 英美法系国家的审判权配置/
一、美国法院的审判权配置/
二、英国法院的审判权配置/
第二节 大陆法系国家的审判权配置/
一、德国法院的审判权配置/
二、日本法院的审判权配置/
三、法国法院的审判权配置/
第三节 域外审判权配置评述/
一、域外法院的审判组织审判权配置评述/
二、域外法院的审判人员审判权配置评述/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我国审判权配置的优化/
第一节 独任庭、合议庭审判权的重置/
一、独任庭、合议庭审判权配置的影响因素/
二、独任庭、合议庭的审判权配置/
第二节 审判委员会审判权的变革/
一、审判委员会审判权配置的论争/
二、不宜保留的审判委员会审判权/
三、审判委员会的职能重塑/
第三节 审判人员审判权的多元差异化配置/
一、审判人员审判权配置的改革路径/
二、微观审判权的类型化/
三、审判人员审判权多元差异化配置的具体构造/
本章小结/
结语/
附件/
附件一 法官助理调查问卷/
附件二 法官助理访谈记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