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部地区生物种类丰富,特有种比例高,是全球罕见的各生物门类家谱较为完整的区域。中国西部生态系统脆弱,面临着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冻融侵蚀等威胁。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把实施西部大开发、促进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也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本书重点关注中国西部的青藏高原、云贵川渝地区、黄土高原、蒙古高原和北方防沙治沙带等5个重要区域,从国家需求、国际关注、存在问题、领域布局、重点任务和阶段性发展目标等多个方面系统阐述了中国西部生态屏障建设中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急迫性和重要性,并提出保护建议。本书是国内首部由国内生物多样性保护知名专家领衔,组织国内生物多样性保护骨干研究力量,全面系统阐述西部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的著作,可供生物多样性保护者、研究者、管理者和爱好者使用。
更多科学出版社服务,请扫码获取。
2019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一)
2019年获大熊猫研究与保护终身成就奖
2018年获中国科学杰出科技成就奖(个人奖)
总序
前言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我国西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战略形势
一、前沿态势
二、相关举措
三、总体成效
四、主要问题
第二节 我国西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战略体系
一、总体思路
二、方向布局
第三节 我国西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战略任务
第四节 我国西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战略保障
一、体制机制方面
二、央地合作方面
三、科研投入方面
四、平台建设方面
五、数据协同方面
六、人才资源方面
七、国际合作方面
第二章 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保护
第一节 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形势
一、生物多样性领域科技全球发展前沿态势的总体研判
二、生物多样性领域科技支撑我国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建设的成效问题
三、开展生物多样性观测,助力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
四、生物多样性领域科技支撑我国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建设的新使命新要求
第二节 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体系
一、总体思路
二、三层次方向布局
三、阶段目标
第三节 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任务
一、三层次科技问题
二、组织实施路径(分层次或分类别)
第四节 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保障
第三章 云贵川渝生物多样性保护
第一节 云贵川渝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形势
一、云贵川渝生物多样性保护前沿研究态势
二、云贵川渝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的成效
三、云贵川渝生物多样性保护成功案例和标志性成效
四、云贵川渝生物多样性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
五、云贵川渝生物多样性保护新使命新要求
六、中国科学院在本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节 云贵川渝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体系
一、总体思路
二、基本原则
三、方向布局
四、阶段性目标(至 2025 年,至 2035 年,至 2050 年)
第三节 云贵川渝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任务
一、科技问题
二、组织实施路径
第四节 云贵川渝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保障
一、加强体制机制保障的政策建议和措施方面
二、加强央地合作保障的政策建议和措施方面
三、加强科研投入保障的政策建议和措施方面
四、加强平台建设保障的政策建议和措施方面
五、加强数据协同保障的政策建议和措施方面
六、加强人才资源保障的政策建议和措施方面
七、加强国际合作保障的政策建议和措施方面
第四章 黄土高原生物多样性保护
第一节 黄土高原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形势
一、生物多样性领域科技全球发展前沿态势的总体研判
二、生物多样性领域科技支撑黄土高原生态屏障建设的成效问题
三、生物多样性领域科技支撑我国黄土高原生态屏障建设的新使命新要求
第二节 黄土高原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体系
一、生物多样性领域科技支撑黄土高原生态屏障建设的总体思路
二、生物多样性领域科技支撑黄土高原生态屏障建设的三层次方向布局
三、生物多样性领域科技支撑黄土高原生态屏障建设的阶段目标
第三节 黄土高原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任务
一、三层次科技问题
二、组织实施路径
第四节 黄土高原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保障
一、加强央地合作保障的政策建议
二、加强科研投入保障的政策建议
三、加强平台建设保障的政策建议
四、加强数据协同保障的政策建议
五、加强人才资源保障的政策建议
六、加强国际合作保障的政策建议
七、加强全民意识保障的政策建议
第五章 蒙古高原生物多样性保护
第一节 蒙古高原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形势
一、蒙古高原生物多样性保护前沿研究态势
二、蒙古高原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的成效
三、蒙古高原生物多样性保护成功案例和标志性成效
四、蒙古高原生物多样性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
五、蒙古高原生物多样性保护新使命新要求
六、中国科学院在蒙古高原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节 蒙古高原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体系
一、战略性科技方向
二、关键性科技方向
三、阶段性目标
第三节 蒙古高原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任务
一、科技问题
二、组织实施路径
第四节 蒙古高原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保障
一、加强央地合作保障的政策建议(例如央 - 地政府间合作、科研机构间合作、产学研合作等)
二、加强科研投入保障的政策建议(例如经费支持方式、力度、评估方法等)
三、加强平台建设保障的政策建议(如平台新建及优化整合)
四、加强数据协同保障的政策建议(如跨学科、跨领域、跨部门的数据共建共享)
五、加强人才资源保障的政策建议(如人才资源的培养、引进、使用等)
六、加强国际合作保障的政策建议
第六章 北方防沙治沙带生物多样性保护
第一节 北方防沙治沙带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形势
一、北方防沙治沙带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科技全球发展前沿态势
二、北方防沙治沙带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的成效
三、北方防沙治沙带生物多样性保护成功案例和标志性成效
四、北方防沙治沙带生物多样性保护尚存在的主要问题
五、北方防沙治沙带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新使命新要求
第二节 北方防沙治沙带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体系
一、战略性科技方向
二、关键性科技方向
三、基础性科技方向
四、阶段性目标(至 2025 年,至 2035 年,至 2050 年)
第三节 北方防沙治沙带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任务
一、科技问题
二、组织实施路径
第四节 北方防沙治沙带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保障
一、加强体制机制保障,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协同治理机制
二、加强生物多样性平台建设,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信息化建设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拓展国际合作网络
四、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主流化,发挥公众和社会组织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作用
第七章 结语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