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的典型特征为市场,到底何谓市场?学界的争议较大。通过学术史梳理,市场的观念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流变,经济学追逐单一自由的市场,人类学通过嵌入性视角拓展出多元市场,新经济社会学诉诸市场的社会结构。然而将这些理论分析当代的中国市场时,均存在与事实的不符。缘由在于,一方面当代中国有着明显的市场政体特性,即体制转型的推动;另一方面中国的市场实践高于既有理论,即行动者在摸着石头过河。基于此,为了洞悉中国的市场实质,本研究提出制度行动的分析框架,即自上而下的制度推动、自下而上的行动策略、两者聚合发力三种面向。希冀以此提炼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学市场研究新的鲜活案例,并增补社会学元理论对当代市场的阐释。事实上,面向市场取向的变革,加速了当代中国由传统转向现代的步伐。市场转型激发了社会活力,促进了国内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的快速发展。与此同时,一定程度上对偏远地区造成了相对挤压,导致了特定人群较重的生计负担。究其缘由,既有社会政策等结构性因素的限制,也有个体适应能力等主观因素的困扰。基于此,不必将市场进程中特定人群生计方式的频繁变动看作是一种随波逐流,也不必将某些人群对传统的持守看作是一种陋俗,应当将其视作生计条件约束下适应现实的一种策略。鉴于此,本研究希冀在市场流变的实践中理解人们的生计逻辑,理解他们行动背后的意义。
王雄刚,毕业于兰州大学民族社会学专业,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为甘肃社会主义学院统战理论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兰州大学社会与经济发展研究评价中心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基层社会治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甘肃省四个一批暨青年文化人才奖获得者。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CSSCI刊4篇,2篇被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学全文转载;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和重点项目各1项,主持中央社院统一战线高端智库重点课题、省社科规划项目等10余项。
第一章 绪论/001 第一节 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002 第二节 研究方法与资料收集/008 第三节 研究框架:市场实践中的制度行动/019第二章 关于市场、转型发展与农民生计的理论/028 第一节 关于市场的理论/029 第二节 转型发展与生计模式/052 第三节 生计策略相关研究/058第三章 王村:田野工作点概述/068 第一节 王村的起源及变迁/070 第二节 王村的社会经济文化状况/079 第三节 镶嵌于黄河中上游流域的民族地区/098第四章 副业传统与集市贸易/104 第一节 社会变革中的手工副业/105 第二节 养羊及其社会成本/108 第三节 新的副业形态搞建筑/112 第四节 集市贸易中的王村人/121第五章 走向市场/128 第一节 皮毛生意的兴衰/129 第二节 风靡一时的多胎羊养殖/148 第三节 进军餐饮服务业/153第六章 市场影响下的生计策略/179 第一节 返乡创业的行动逻辑/180 第二节 村民事实上的失业/191 第三节 内卷化的婚姻市场/197 第四节 生计现状及社会影响/205第七章 市场行动中的制度因素/216 第一节 被忽略的社会文化因素/218 第二节 项目制下的养殖业/226 第三节 路径依赖龙山模式的困境/236第八章 结论与讨论/252 第一节 对生存环境的适应方式/253 第二节 市场行动的逻辑/255 第三节 方法论的检讨与反思/257附录一 生计及从业状况调查问卷/261附录二 L镇活畜交易市场的变迁/267参考文献/291后记/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