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的主题,无疑兼具重大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中华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秀的传统,和谐理念显然为其精粹,在以往的社会演进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今天其依然对民族复兴、统一祖国的大业起着促进作用。进一步发掘、研究、承传和发扬,就成为炎黄文化研究者的重大课题。同时,也是理所应当承担的义务。
“中华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词/张文彬
协调观
周桂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中国传统重视协调,具有复杂系统的协调观。在人际关系、国际关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中,都强调协调。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社会诸方面,也都需要协调。对于个人来说,既有身心协调的问题,也有动静结合的问题,还有饮食平衡的问题。
一、个人协调
(一)营养协调
个人协调先从饮食讲起。西方讲饮食只讲营养。营养是需要讲的,但是,只讲营养是远远不够的。过去讲营养,有一些片面性,例如在20世纪50年代,西方科学讲营养,说脂肪、淀粉、蛋白质是三大营养要素。这三者中,同样数量所产生的热量是不一样的,产生热量最多的是脂肪。西方科学认为营养多少就是以产生热量多少作为指标的,产生热量多,就是营养高的标志。因此,他们认为脂肪含量高的食品是最有营养的食品。受此影响,在北京肥膘厚的猪肉,价格就高,肥膘薄的猪肉价格就便宜。这种价格差一直维持到改革开放以后。20世纪80年代初,笔者曾经问过从香港回来的人,他说在香港,猪瘦肉一斤11元钱,肥肉一斤才8角钱。这是为什么呢?有一段时间,美国人中患心血管病的人很多,一些专家经过长期研究发现,这是由于动物脂肪摄人量过多造成的。这一成果一公布,很多人为了避免患心血管病,不敢吃含脂肪高的动物,几乎视动物脂肪为毒品。改革开放以后,这一成果也传到了中国,在北京,肥肉降了价。有些人买了猪肉回来,就将肥肉切下丢掉。接着,肥肉就不好卖了,而瘦肉很受顾客青睐。于是,有人研究出来瘦肉精,用此喂猪则多长瘦肉,使猪身上几乎没有肥肉。后来发现,喂瘦肉精的猪肉有害健康,有关部门明令禁止给猪喂瘦肉精。营养学在动物脂肪方面所体现的观念,让我们深思。以热量多少为营养的标准,是很褊狭的。多少量为标准,没有明确。过量,多少算过量?个体还应该有许多差异,男、女、老、幼,身体素质、劳动程度以及个体特性等,都应该有不同的标准,无法划一。开始以肥肉为优质,后又以肥肉为禁忌,从一极端到另一极端,都是片面的,都不符合辩证法,也不符合中国传统的协调观。后来在讲到微量元素时,也出现这类问题,补这个补那个,都是商家利用科
学名义来推销商品赚钱谋利而作的广告宣传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