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精选集》是“世纪文学60家”书系之一。《茅盾精选集》系旨在囊括20世纪华文创作的精华,展示具有经典意义的作家作品,打造一份适于典藏的精品书目。她凝聚了数十位专家的心血,寄托着数以万计的热爱中国现当代文学读者的殷切希望。她将作为各大图书馆的馆藏经典,高等学校文科学生和文学爱好者的必读书目为世人所瞩目。
茅盾,现代作家、社会活动家。茅盾作有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蚀》三部曲、《子夜》、《林家铺子》等作品。其小说具有丰富多彩的文学典型,并十分注重作品题材与主题的时代性和重大性,能反映时代全貌及其发展的史诗性,提供了一幅中国现代社会演变的宏阔的历史画卷。
20世纪的社会生活风云激荡,沧桑巨变,20世纪的华文文学也波澜壮阔,气象万千。上承19世纪,下启21世纪的20世纪华文文学,在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连接和与时代情绪的遥相呼应中,积极地开拓进取和不断地自我革新,以其大起大伏、大开大阖的自身演进,书写了中华民族五千年华彩乐章中光辉灿烂的一页。这是一个古老民族焕发出青春活力的精神写照,更是一笔浓墨重彩、彪炳史册的文化财富。20世纪的华文文学必将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中的重要构成为后世所传承,20世纪的那些杰出的华文文学作品必将作为经典为后人所记取。
抱着共同的目的和相同的旨趣,以&"世界文学文库&"树立了良好品牌形象的北京燕山出版社,得到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为核心的文学研究权威机构的支持和帮助,由著名文学批评家和出版家白烨、倪培耕,著名学者和文学批评家陈骏涛、贺绍俊总策划,开始了这项以&"世纪文学60家&"命名的策划、评选活动。
&"世纪文学60家&"书系的创编与推出,旨在以名家联袂名作的方式,检阅和展示20世纪中国文学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与长足进步,进一步促进先进文化的积累与经典作品的传播,满足新一代文学爱好者的阅读需求。为使&"世纪文学60家&"书系的评选、出版活动,既体现文学专家的学术见识,又吸纳文学读者的有益意见,我们采取了专家评选与读者投票相结合的方式,秉承客观、公平、公开的原则,力图综合各个方面的意愿与要求,反映20世纪华文文学发展的实际情形,体现文学研究专家的普遍共识和读者对20世纪华文文学作品的阅读取向。
基于上述评选宗旨和评选原则,经专家推荐,我们依据20世纪华文作家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经过反复推敲和斟酌,确定了100位作家及其代表作作为候选名单。其后,又约请25位中国现当代文学专家组成&"世纪文学60家&"评选委员会,在100位候选人名单的基础上进行书面记名投票,以得票多少为顺序,产生了&"世纪文学60家&"的专家评选结果。为了吸纳广大读者对20世纪华文作家及作品的相关看法和阅读意向,我们得到了在国内最具人气的&"新浪网·读书频道&"的鼎力支持,与其全力合作,展开了为期两个月的&"华文‘世纪文学60家’全民网络大评选&"活动。2005年12月16日,读者评选结果在&"新浪网·读书频道&"正式公布。
为了使&"世纪文学60家&"的评选与编选,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专家和读者两方面的意见,经过反复协商,最终以各占50%的权重,得出了&"世纪文学60家&"书系入选名单。
&"世纪文学60家&"书系入选作家,均以&"精选集&"的方式收入其代表l生的作品。在作品之外,我们还约请有关专家撰写了研究性序言,编制了作家的创作要目,其意都在于为读者了解作家作品及其创作上的特点和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提供必要的导读和更多的资讯。
&"世纪文学60家&"书系的出版,旨在囊括20世纪华文创作的精华,展示具有经典意义的作家作品,打造一份适于典藏的精品书目。她凝聚了数十位专家的心血,寄托着数以万计的热爱中国现当代文学读者的殷切希望。我们期望此书系能够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和历史的淘洗,像那些支持这项事业的朋友们所祝愿的那样:&"世纪文学60家&"将作为各大图书馆的馆藏经典,高等学校文科学生和文学爱好者的必读书目为世人所瞩目。
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汉族,浙江嘉兴桐乡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和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我国革命文艺奠基人之一。代表作有:《蚀》三部曲、“农村三部曲”、《子夜》《林家铺子》等。
茅盾创作道路
长篇小说
幻灭
动摇
追求
附录
中短篇小说
创造
一个女性
诗与散文
林家铺子
春蚕
创作要目
幻灭
一
&"我讨厌上海,讨厌那些外国人,讨厌大商店里油嘴的伙计,讨厌黄包车夫,讨厌电车上的卖票,讨厌二房东,讨厌专站在马路旁水门汀上看女人的那班瘪三……真的,不知为什么,全上海成了我的仇人,想着就生气!&"
慧女士半提高了嗓子,紧皱着眉尖说;她的右手无目的地折弄左边的衣角,露出下面的印度红的衬衫。
和她并肩坐在床沿的,是她的旧同学静女士:年约二十一二,身段很美丽,服装极幽雅,就只脸色太憔悴了些。她见慧那样愤愤,颇有些不安,拉住了慧的右手,注视她,恳切地说道:
&"我也何尝喜欢上海呢!可是我总觉得上海固然讨厌,乡下也同样的讨厌;我们在上海,讨厌它的喧嚣,它的拜金主义化,但到了乡间,又讨厌乡村的固陋,呆笨,死一般的寂静了;在上海时,我们神昏头痛;在乡下时,我们又心灰意懒,和死了差不多。不过比较起来,在上海求知识还方便……我现在只想静静儿读一点书。&"她说到&"读书&",苍白的脸上倏然掠过了一片红晕;她觉得这句话太正经,或者是太夸口了;可是&"读书&"两个字实在是她近来唯一的兴奋剂。她自从去年在省里的女校闹了风潮后,便很消极,她看见许多同学渐渐地丢开了闹风潮的正目的,却和&"社会上&"那些仗义声援的漂亮人儿去交际——恋爱,正合着人家的一句冷嘲,简直气极了;她对于这些&"活动&",发生极端的厌恶,所以不顾热心的同学嘲笑为意志薄弱,她就半途抽身事外,她的幻想破灭了,她对一切都失望,只有&"静心读书&"一语,对于她还有些引诱力。为的要找一个合于理想的读书的地方,她到上海来不满一年,已经换了两个学校。她自己也不大明白她的读书抱了什么目的:想研究学问呢?还是想学一种谋生的技能?她实在并没仔细想过。不过每逢别人发牢骚时,她总不自觉地说出&"现在只想静静儿读一点书&"这句话来,此时就觉得心头宽慰了些。
慧女士霍地立起来,两手按在静女士的肩胛,低了头,她的小口几乎吻着静女士的秀眉,很快地说道:&"你打算静心读书么?什么地方容许你去静心读书呢?你看看你的学校!你看看你的同学!他们在这里不是读书,却是练习办事——练习奔走接洽,开会演说,提议决议罢了!&"她一面说,一面捧住了静女士的面孔,笑道:&"我的妹妹,你这书呆子一定还要大失望!&"
静女士半羞半怯不以为然的,推开了慧的手,也立起身来,说道:&"你没有逢到去年我受的经验,你自然不会了解我的思想何以忽然变迁了。况且——你说的也过分,他们尽管忙着跑腿开会,我自管读我的书!&"她拉了慧女士同到靠窗的小桌子旁坐下,倒了两杯茶,支颐凝眸,无目的地看着窗外。
静女士住的是人家边厢的后半间,向西一对窗开出去是晒台,房门就在窗的右旁,朝北也有一对窗,对窗放了张书桌。卧床在书桌的对面,紧贴着板壁;板壁的那一面就是边厢的前半间,二房东的老太太和两个小孙女儿住着。书桌旁边东首的壁角里放着一只半旧的藤榻。书桌前有一把小椅子,慧女士就坐在这椅上,静女士自己坐在书桌右首深埋在西壁角的小凳上。
房内没有什么装饰品。书桌上堆了些书和文具,却还要让出一角来放茶具。向西的一对窗上遮了半截白洋纱,想来是不要走到晒台上的人看见房内情形而设的,但若静女士坐在藤榻上时,晒台上一定还是看得见的。
&"你这房,窄得很;恐怕也未必静。怎么能够用功呢?&"慧女士喝了一口茶,眼看着向西的一对窗,慢慢地说。
静女士猛然回过头来,呆了半晌,才低声答道:&"我本来不讲究这些,你记得我们在一女中同住的房间比这还要小么?至于静呢,我不怕外界不静,就只怕心里——静——不——下来。&"末了的一句,很带几分幽怨感慨。刚果自信的慧,此时也似受了感触,很亲热地抓住了静女士的右手,说:&"静妹,我们一向少通信,我不知道这两年来你有什么不得意;象我,在外这两年,真真是甜酸苦辣都尝遍了!现在我确信世界上没有好人,人类都是自私的,想欺骗别人,想利用别人。静!我告诉你,男子都是坏人!他们接近我们,都不是存了好心!用真心去对待男子,犹如把明珠丢在粪窖里。静妹,你看,我的思想也改变了。我比从前老练了些,是不是?&"
她微微叹了口气,闭了眼睛,象是不愿看见她想起来的旧人旧事。
&"哦……哦……&"静不知道怎样回答。
&"但是我倒因此悟得处世的方法。我就用他们对待我的法子回敬他们啊!&"慧的粉涡上也泛出淡淡的红晕来,大概是兴奋,但也许是因为想起旧事而动情。
沉默了好几分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