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百年风雨实录》以丰富翔实的资料,客观冷静的笔触,引领读者走进清华,聆听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冯友兰等大师的治学之道;感受叶企孙、华罗庚、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梁思成、黄万里等科学家的良知;重温朱镕基、胡锦涛、习近平等治国兴邦栋梁之材的成长历程!
在这个喧嚣浮躁的时代,大师极度稀缺,随着张岱年、季羡林、钱学森等人的相继辞世,大师已成绝响。这些曾是清华学子的大师,他们的学术造诣、人品操守和爱国热忱影响着千百万莘莘学子,弥久不衰。
翻开清华厚重的履历,我们感叹它与多灾多难的中华民族同呼吸共命运。从庚子赔款清华学堂初创,到军阀割据,革命大潮风起云涌;从八年抗战,师生颠沛流离,创办西南联大,到国共内战,新中国成立;从“反右”“四清”文革”等一系列政治运动,到改革开放,陷入尴尬门,清华经历了百年的新旧交替和血火洗礼,是中国艰难前行的见证。
百年清华兴衰荣辱岁月的历史回放,学人治学精神道德操守的一次自检!凝视大量远去的背影,在字里行间回忆他们的音容笑貌! 当知识分子面对利益诱惑、弄虚作假、学术交易时,追忆大师的风采能否让他们心生共鸣,担当起历史责任?
序:翻开这些书稿——王满
楔子:庚子赔款,刺烙在一个民族脸颊上的印记(1900—1910:
卷宗一:两难诞生路(1911—1921)
1.周自齐出任清华首任&"掌门&"
2.唐国安,不愿走进&"神龛&"
3.周诒春,乱世中给力清华远行
4.闻一多三赶校长风波
卷宗二:清华&"大学路&"(1922—1925)
1.曹云祥撕开&"一米阳光&"
2.&"四大台柱&"擎起清华&"国学门&"
3.清华来了一批&"传道&"的人
卷宗三:迷茫年代的&"脚印&"(1926—1927)
1.韦杰三的最后呼唤
2.朱湘的命运
3.朱自清的一段迷茫岁月
4.王国维的不归路
卷宗四:引路者的颂歌(1928—1932)
1.罗家伦进清华当掌门
2.冯友兰的&"蹉跎&"岁月
3.翁文灏主政的Et子
4.清华&"父亲&"梅贻琦撑起一片天
卷宗五:在国难岁月里(1933—1937)
1.冯友兰与母亲挥泪别离
2.张申府发动&"一二·九&"
3.梅贻琦的湘滇路
4.叶企孙制造抗战系列&"产品&"
卷宗六:&"铁皮屋&"下(1938—1939)
1.一段刻骨铭心的寄居日子
2.梅贻琦&"招兵&"
3.联大的l939年
卷宗七:&"匹夫&"速记(1940—1944)
1.&"狂人&"刘文典
2.梁思成与林徽因的颠沛流离生活
3.钱学森与孙立人参战
4.胡适当&"诤友&"
卷宗八:复校前的悲剧(1945—1946)
1.&"短命&"的欢乐
2.张子高接收清华园
3.&"一.二一&":是谁导演&"同室操戈&"血案
卷宗九:清华学人行动(1946—1948)
1.梅汝璈对侵略者的审判
2.朱自清饿死不吃&"嗟来之食&"
3.大师们的最后抉择
卷宗十:新政权旗帜下(1949—1955)
1.新生在1949
2.梁思成为保护古城墙奔走呼号
3.冯友兰在清华&"洗澡&"
4.一段&"输血&"的日子
5.&"红色父亲&"蒋南翔主政清华
6.华罗庚与钱学森的&"海归&"路
……
卷宗十八:科学大时代
卷宗十九:新时期清华
卷宗二十:清华新征途
3.朱自清的一段迷茫岁月
1926年11月,中国共产党清华学校第一个地下支部成立,由清华图书馆工作人员王达成任支部书记。王达成于1926年毕业于燕京大学经济系,同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Il月到清华图书馆工作。中共北京市委负责人陈为人向王达成介绍了当时在清华的雷从敏、朱莽两名共产党员。于是,三人成立了党支部。
1927年1月底,朱自清回白马湖接家眷,路经上海作短暂停留。当时,上海工人的第一次武装起义失败后,又积极准备第二次武装起义。朱自清从宝山路向天后宫桥走,街上挤满了人,&"如密云似的,如波浪似的,如火焰似的&",使他感到难耐与迷茫。
朱自清回京后的一个晚上,一位朋友突然来访。那天夜里,他们沿着清华西院附近水塘边一条幽静小径,缓缓地往复走着,慢慢地谈着。这位朋友是国民党员,他劝朱自清参与他们的工作,范围不固定,政治、学术、艺术均可。最后他恳切地说:&"将来若离开党,就不能有生活的发展,就是职业怕也不容易找着。&"朱自清踌躇了一会儿婉转地说:&"待我和几位熟朋友商量商量。&"朱自清几经考虑,决定不参加。过了几天,他找到那位朋友说:&"我想还是暂时超然的好。&"此事便告结束,但它在朱自清心灵深处激起的浪花却久久不得平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