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带空间规划与综合管理——面向潜在问题的创新方法
定 价:78 元
丛书名: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
- 作者:郭振仁主编
- 出版时间:2013/10/1
- ISBN:9787030388728
- 出 版 社:科学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P748
- 页码:282页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K
《海岸带空间规划与综合管理:面向潜在问题的创新方法》在分析海岸带水陆衔接、生态系统多样、使用功能复杂等突出特点的基础上,论述了气候变化增加海岸带的灾害风险和脆弱性等潜在问题,介绍了国际上新兴的基于生态系统管理的创新理念和方法,结合我国的实际,较系统地阐述了最新的海岸带空间规划和综合管理理论、流程与技术方法。
《海岸带空间规划与综合管理:面向潜在问题的创新方法》读者对象为负责海岸带利用与管理的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管理人员,参与海岸带规划与管理的规划人员、科研人员和监测人员,所有使用海岸带资源的行业和企业有关管理人员以及利益相关的公众。鼓励上述利益相关群体共同参与,保证海岸带空间规划得以成功制定和实施,从而实现海岸带社会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更多科学出版社服务,请扫码获取。
目 录
前言
第1章 引论 1
1.1 科学管理海岸带的重要性与迫切性 1
1.2 空间规划及其管理 3
1.2.1 窄问规划的概念 3
1.2.2 我国目前与海岸带相关的主要空问规划 4
1.2.3 各规划问的关系 8
1.2.4 我国目前海岸带规划编制情况 11
1.2.5 我国目前海岸带卒问规划体系的问题与缺陷 12
1.3 海岸带综合管理 14
1.3.1 海岸带综合管理定义及其发展 14
1.3.2 海岸带的特殊性 16
1.3.3 海岸带综合管理的意义 17
1.3.4 世界各国海岸带综合管理对策 18
1.3.5 我国海岸带的资源环境问题 26
1.4 海岸带空间规划 28
1.4.1 海岸带卒问规划定义 28
1.4.2 海岸带空问规划的新问题与新概念 29
1.4.3 海岸带卒问规划的方法 36
第2章 海岸带及其特殊功能与服务 39
2.1 我国的海岸带及其开发利用状况 39
2.1.1 我国海岸带自然条件 39
2.1.2 我国海岸类型 40
2.1.3 我国海岸带开发利用状况 42
2.2 海岸带的陆地属性 44
2.2.1 诲岸带陆域的空问承载功能 44
2.2.2 海岸带陆域的土地供给功能 45
2.2.3 海岸带陆域的美学功能 46
2.3 海岸带的海洋属性 46
2.3.1 供给功能 47
2.3.2 调节功能 47
2.3.3 文化功能 48
2.3.4 支持功能 48
2.4 海岸带的水陆衔接功能 48
2.5 海岸带的特殊生境 50
2.5.1 红树林 50
2.5.2 海草 52
2.5.3 珊瑚礁 55
2.6 海岸带与人海河流 59
2.7 海岸带面临的灾害风险 61
2.7.1 海洋自然灾害 62
2.7.2 海洋人为灾害 65
第3章 海洋与近岸海域功能区划 68
3.1 海洋功能区划及其方法 68
3.1.1 海洋功能区划概念 68
3.1.2 海洋功能区划的原则 69
3.1.3 海洋功能区划分类体系 69
3.1.4 海洋功能区划方法 72
3.2 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及其方法 73
3.2.1 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的意义和现状 73
3.2.2 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的基本概念 74
3.2.3 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的划分和调整的原则 75
3.2.4 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分的方法 77
第4章 海岸带空间规划与综合管理时代理念 79
4.2 应对气候变化与空间规划 82
4.2.1 气候交化及其形势 82
4.2.2 中国气候变化的观测事实与趋势 82
4.2.3 海岸带生态环境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84
4.2.4 应对气候变化的海岸带窄问规划 86
4.3 基于生态健康的海岸带管理 91
4.3.1 海岸带综合管理 91
4.3.2 人类活动对海岸带综合管理的压力 92
4.3.3 基于生态系统健康的海岸带综合管理 94
4.3.4 海岸带协调性综合管理体制的建立 98
4.4 陆海一体的海岸带空间综合规划 99
第5章 基于生态系统的海岸带管理 102
5.1 海洋和海岸带EBM的提出 102
5.1.1 实施EBM的必要性 102
5.1.2 EBM的范围和科学基础 105
5.1.3 EBM的成本和效益 110
5.2 EBM的核心要素 111
5.2.1 核心要素1:认识牛态系统内部及各生态系统之问的联系 112
5.2.2 核心要素2:从生态系统服务的角度看问题 113
5.2.3 核心要素3:确定并消除累积影响 114
5.2.4 核心要素4:面向多重目标的管理 115
5.2.5 核心要素5:接受变化,总结经验,调整适应 116
5.3 迈向EBM 118
5.3.1 展望阶段 120
5.3.2 规划阶段 127
5.3.3 实施阶段 142
5.4 总结 148
第6章 海岸带空间规划内容与流程 153
6.1 新规划范式 153
6.2 海岸带空间规划准备 158
6.2.1 任务1海岸带空问规划地区和范围的确定 159
6.2.2 任务2相关方的确定和沟通及参与战略的制定 162
6.2.3 任务3组织工作和碲定必要技能 165
6.2.4 任务4草拟工作方案:流程图 168
6.2.5 任务5信息管理准备 171
6.2.6 任务6方案意向通知和邀请参与 173
6.3 现状评估- 174
6.3.1 任务l快速的技术查核 177
6.3.2 任务2确定现有资产、愿景、长期目标和重点 177
6.3.3 任务3没定愿景、长期目标和短期实施的优先顺序 179
6.3.4 任务4确定深入研究的重大主题和区域 183
6.3.5 任务5开展详细研究 183
6.3.6 任务6整合上述评估的结果 184
6.4 起草空间方案 187
6.4.1 任务1确定可行的海岸线战略选择 189
6.4.2 任务2开展有关最适当选择的战略环境评价 190
6.4.3 任务3编制卒问规划草案 192
6.5 已审批空间方案的磋商——相关方讨论和修订的互动流程 198
6.5.1 任务1公示、宣传和取得反馈 201
6.5.2 任务2彻底审查收到的意见和借此制订空问方案终稿 202
6.6 实施计划 203
6.6.1 任务1描述方案的实施协调机构(管理结构、监督和反馈体系) 205
6.6.2 任务2确定研究需求、监督和反馈计划 206
6.6.3 任务3说明必要的能力建设(尤其是促进实施方面的能力) 207
6.6.4 任务4设定计划,涵盖方案审查、评估和更新(整合研究成果),包括战略环境评价(SEA)监督和跟进 208
6.6.5 任务5与预算、时问表和相关力承诺的关联 209
6.7 城市海岸带规划的基本内容 211
6.7.1 城巾.海岸带规划的原则 211
6.7.2 城市海岸带规划技术框架 212
6.7.3 现状分析评估 217
6.7.4 规划的编制 224
6.7.5 规划的实施与考核 232
6.7.6 公众参与 234
第7章 海岸带空间规划技术方法 235
7.1 需求与问题识别 235
7.2 可用资源核算 239
7.3 生态服务价值评估 241
7.4 灾害风险评估 251
7.5 海岸带区划 255
7.6 针对特定岸线分区优选特定开发与保护方略 258
7.7 陆海统筹实现陆海一体的发展与保护 258
7.8 公众参与 259
7.9 后退线问题 261
7.10 规划文本编制技巧 263
第8章 规划实施效果评估 268
8.1 规划措施落实评估 268
8.1.1 考核评估基本原则 268
8.1.2 考核评估指标体系 268
8.2 规划考核实施的组织和保障措施 271
8.2.1 规划考核评估的组织和参与部门 271
8.2.2 规划考核评估的对象 272
8.2.3 规划考核数据来源 272
8.2.4 规划考核结果的处理 272
8.3 规划回顾与修编 273
8.3.1 规划的回顾 273
8.3.2 规划修编的原则 273
8.3.3 修编的三个步骤 274
8.3.4 规划修编的注意事项 275
参考文献 276
图版
第1章引论
1.1 科学管理海岸带的重要性与迫切性
1.全球范围内“蓝色经济”的崛起
地球是一个蓝色星球。如图1-1所示,地球的表面积为5.1×108km2,其中海洋面积为3.67×108km2,占整个地球表面积的70.8%,陆地面积149×108km2, 仅占地球表面积的29.2% 。中国海洋面积是299.7×104km2,约为陆地.面积的1/3。
海岸带处于海陆两大自然单元互为衔接的过渡地带,是世界临海国家宝贵的国土资源,历来都是人口、能源和资源的流入地,以及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的前沿阵地。海岸带地区以其优越的自然条件、丰富的资源、优美的景观环境以及便利的海陆经济、文化联系,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城市经济引擎的角色,同时对生活品质和城市吸引力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海岸带日益成了全球城市化过程中高密度、高强度开发利用的目标地带。据统计,人口在250 万以上的城市有三分之二位于潮汐河口附近,在发达的工业化国家,约有50% 的人口居住在距海岸线1km 的范围内;按照世界海岸带大会(1993)预测,进入21 世纪,发展中国家约有37 亿将居住在海岸带地区,占其总人数的三分之二。
2.我国“面朝大海”的区域战略格局
我国沿海地区的迅速发展始于改革开放,20 世纪80 年代,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带火”珠三角;20 世纪80~90 年代上海浦东新区的开发拉动长三角;21 世纪后,滨海新区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建立,则为环渤海地区和北部湾两地都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在世界银行的年度发展报告《2009 年世界发展报告――重塑世界经济地理》中指出“与世界经济地理的特征一样,中国的经济地理也是不平的,突出表现为沿海化、城市化、城市群化三个倾向。1978 年东部10 省市GDP 占全国的比重为418%,2007 年上升到552% 。目前城镇经济规模大体已经占到了经济总量和贸易.总量的9/10 。沿海三大.城市群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和增长极,面积只占全国3.4%,却创造了全国38.6% 的GDP,全国70.3% 的货物出口,吸引了55.9% 的外国直接投资”。
在《全国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中也提出了“跨省域重点协调的地区”, 主要包括流域、海岸带及近海海域、省区交界地、城镇群地区等。如流域协调地区主要包括长江、黄河、珠江、淮河等流域以及太湖、洞庭湖、鄱阳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