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最好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五个好习惯”丛书——《培养自理好习惯》从儿童自我管理能和习惯培养的角度出发,具体而有步骤地阐述目标管理、有计划、不拖拉、做事有效率,学会管理物品,学会理财和消费管理、情绪管理、体育锻炼和饮食管理等内容,提供了可操作和有步骤的训练反思步骤和指导。一个孩子只有做到了自我管理,他才能更有主动性和在学习上有积极性,才会自主地思考、探索、创新。而从生活做起的自理能力培养,不仅是好的习惯培养,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将这些好习惯潜移默化地应用到生活和日后成人的各个方面中去。
父母们都明白,教育孩子需要用好方法。那什么是好方法呢?在我看来,最好的也是最有效的儿童教育方法 ,就是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说得更彻底、更准确一些,儿童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良好习惯缔造健康人格。说得更具体、更实用一些,就是通过培养仁爱助人、主动学习、 认真负责、自我管理和尊重他人五个良好习惯,促进少年儿童健康人格指标的实现。如何有效地去做呢?这套“五个好习惯”丛书及《习惯决定孩子一生》,就是习惯与人格研究专家学者给予您的极为重要的建议。 ——孙云晓
孙云晓,从事青少年教育和研究40余年,现为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副主任,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少年儿童研究》杂志总编辑、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1999年被国务院表彰为有突出贡献的教育科学研究专家。2000年被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授予“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标兵”称号。
40年儿童教育研究践行者、中国儿童习惯培养与教育第一人、中国图书奖和全国畅销书奖获得者、家庭教育图书百万册销售、新浪微博家教粉丝540万博主。 李文道,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一五”课题“少年儿童自我管理习惯培养与社会适应的关系”主持人。著有《拯救男孩》、《拯救女孩》和《好好做父亲》等书。
现专注于自我教育、男孩教育、父亲教育和亲子沟通的研究,希望用专业的心理学知识服务于中国的家庭教育,帮助中国父母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育效能,通过提升家庭教育水平来提升孩子的成功水平、家庭的幸福水平以及社会的和谐水平。
序言培养好习惯的六个步骤
第一章生活学习有目标
一个心理学实验
1.目标,对孩子很重要
2.孩子有目标吗
3.指导孩子管理目标
4.孩子的目标管理得怎么样了
5.坚持就是胜利
第二章做事有计划
“磨刀不误砍柴工”
做事要有准备
1.孩子,为什么做事要有计划
2.您的孩子,做事有计划吗
3.如何做事有计划
4.让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
序言培养好习惯的六个步骤
第一章生活学习有目标
一个心理学实验
1.目标,对孩子很重要
2.孩子有目标吗
3.指导孩子管理目标
4.孩子的目标管理得怎么样了
5.坚持就是胜利
第二章做事有计划
“磨刀不误砍柴工”
做事要有准备
1.孩子,为什么做事要有计划
2.您的孩子,做事有计划吗
3.如何做事有计划
4.让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
5.坚持就是胜利
第三章做事分轻重缓急
帕累托定律
最有价值的一课
孩子的问题,父母的麻烦
1.孩子,做事为什么要分轻重缓急
2.孩子做事分轻重缓急吗
3.如何分清轻重缓急
4.孩子做到要事优先了吗
5.好环境,好习惯
第四章做事讲效率
富兰克林的故事
1.为什么做事要讲效率
2.孩子做事讲效率吗
3.如何做事有效率
4.孩子会利用时间了吗
5.让习惯与生活自然融合
第五章做事不拖拉
寒号鸟的悲剧
拖拉的孩子
1.为什么不能拖拉
2.孩子做事拖拉吗
3.如何做事不拖拉
4.孩子,做得怎么样了
5.好环境,好习惯
第六章物品放置有条理
生活无序多烦恼
1.为什么要有条理
2.孩子有条理吗
3.物品有条理,生活有秩序
4.及时评估:孩子能迅速找到需要的东西吗
5.尊重孩子的整理方式
第七章消费管理
金钱教育缺失酿悲剧
超前消费,“苹果”成“苦果”
1.消费教育好处多
2.孩子会理财吗
3.指导孩子消费管理
4.孩子有进步吗
5.好环境,好习惯
第八章情绪管理
一个动物实验
情绪与健康
情绪与成功
1.情绪管理,从认识情绪开始
2.孩子了解自己的情绪吗
3.情绪管理有方法
4.孩子的情绪管理得怎么样了
5.孩子好情绪,父母很重要
第九章体育锻炼管理
中国孩子怎么了
中国孩子体质堪忧
1.体育锻炼收益多
2.孩子喜欢运动吗
3.科学锻炼,强身健体
4.孩子的锻炼合适吗
5.好榜样,好习惯,好身体
第十章饮食管理
少女疯狂减肥饿剩一张皮
健康亮红灯,饮食是主因
饮食乃身心健康之本
1.饮食,对发育中的孩子特别重要
2.孩子的饮食合理吗
3.健康饮食,重在坚持
4.孩子的营养状况怎么样
5.饮食管理“大本营”—家庭
后记五个好习惯成就孩子幸福人生
如何做事不拖拉
防拖拉两步法:
林恩?莱夫利在《不再拖拉:教你立即采取行动的7个步骤》中提供了一些方法:正视最糟糕的情况,如果你因为担心可能出现的问题而拖拉,那么你得做两件事。第一步,想象出现过的最糟糕、最可怕的情况;第二步,设想出此事可能发生的最糟的情况以及你的处理方法。这种方法我们不妨称之为“防拖拉两步法”。
当孩子为逃避某种可能的不良结果而拖拉时,比如因为怕写不好作文,所以一直拖着不写;因为担心向朋友道歉有失面子,所以一直不去道歉;因为担心考不上美术学院,所以不愿意学画画;因为担心复习了也考不好,所以一直拖着不着手复习等,父母可以指导孩子试试这种“防拖拉两步法”。
第一步:
要正视可能发生的最糟的情况,拿出纸和笔,把它写下来。
如果我(孩子)做了(某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能发生在我(孩子)身上的最糟糕的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对他人(比如爸爸、妈妈)有什么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步的目的是使孩子有机会正视自己的恐惧,认识到各种借口的不合理性,使孩子内心重新鼓起行动的勇气。
第二步:
我(孩子)能否接受这个(对孩子而言)最糟糕的结果?
如果孩子的回答是肯定的,那么他就有可能着手去做,因为经过上面两步的思考,孩子已经认识到做某件事情的必要性。
如果孩子的回答是否定的,那么父母可以重新考虑一下这项任务是否适合孩子;如果不适合,那么请把这项任务从孩子的日程表中永久地删除掉。
分解任务
拖拉的另一个原因是孩子不愿去做那些令人讨厌的、棘手的事情。父母可以通过一些技巧,将乏味的、棘手的工作转化为简单的、有趣的工作,改变孩子的消极态度。
在一家钟表店里,有三只钟摆在一起。其中两只是旧钟,一只是新组装好的小钟。
两只旧钟“嘀嗒、嘀嗒”一分一秒地走着,看到新来的伙伴,其中一只旧钟对小钟说:“来吧,你也该工作了。可是我看你这样小的身板儿,真有点担心。恐怕当你走完3200万次后,便吃不消了。”
小钟一下子吓呆了:“天啊,3200万次,那什么时候才能走完啊?”
这时,另一只旧钟发话了:“别听他那么说。不用害怕,你只要每秒钟‘嘀嗒’摆一下就行了。”
小钟将信将疑:“天下有这样简单的事?如果这样,我就试试吧。”
小钟很轻松地每秒钟“嘀嗒”摆一下,不知不觉中,一年过去了,它发现自己毫不费力就已经摆了3200万次。
对于父母来说,一个简单而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把一个复杂的任务分解成为一连串小的、具体的步骤,然后按部就班地去做,直到完成为止。
怎么样分解任务呢?比如说孩子要看一本200页的书,乍一看任务量很大,孩子也很容易望而生畏。父母如果引导孩子分解这本书,每天看10页,每周看完50页,大概一个月的时间就可以完成了。
马上行动
两个猎人前去打猎,路上遇到一只离群的大雁,于是两个猎人同时拉弓搭箭,准备射杀大雁。这时猎人甲突然说:“喂,我们射下来后该怎么吃?是煮了吃,还是蒸了吃?”
猎人乙说:“当然是煮了吃。”
猎人甲不同意煮,说还是蒸着吃好。两个人争来争去,一直也没达成一致的意见。来了一个打柴的村夫,听完他们的争论笑着说:“这个很好办,一半拿来煮,一半拿来蒸,不就可以了?”
两个猎人停止争吵,再次拉弓搭箭,可是大雁早已飞走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不马上行动,拖拖拉拉,可能就永远丧失了行动的机会;而如果马上行动,则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马上行动,立即就开始做,不但可以省下记忆、记录等手续,同时还可以卸下心里的重担,不用总是把一件事情记挂在心上。
设置最后期限
在管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帕金森法则:“你有多少时间完成工作,工作就会自动变成你所需要的那么多时间。”人的心理很微妙,一旦知道时间很充足,注意力就会下降,效率也会跟着降低;一旦知道必须在什么时间里完成某事,就会自觉努力,使得效率大大提高。人的潜力是很大的,限制时间通常不会影响身心健康,却可大大提高办事效率,何乐而不为呢?
对于孩子的事务,父母应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跟孩子一起确定完成某项事务的最后期限。比如说孩子要记200个单词,那么就要确立一个最后的期限,让孩子知道每天他应该完成多少任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