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绿地蓝天——新加坡走向环境和水资源可持续发展之路
定 价:30 元
- 作者:(新加坡)陈荣顺,(新加坡)李东珍,(新加坡),陈凯伦 著,毛大庆 译
- 出版时间:2013/3/1
- ISBN:9787512616424
- 出 版 社:团结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X-013.39
- 页码:246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开
从早期就开始的环境至上原则,给新加坡带来了可靠的环境体系和许多成功实践。新加坡政府在环境工程、基础设施和服务方面投入了巨额资金,甚至在国家贫困时,也不惜压缩经济、社会和安全发展项目,挤出资金发展环境事业。
实现环境和水资源的可持续性是一个战略目标。作为新独立的新加坡的总理,李光耀处理的前几项事项中就包括把水列为头等大事,在他的办公室设置一个小组负责处理在整个政府层面的协调问题。在2008年首届新加坡国际水务周的一次对话会议上,李光耀回忆说:“水主宰着其他一切政策。在它面前,一切政策都得卑躬屈膝。”
实现高品质的环境从来都不是对时间、能源和资源的浪费。就拿排污系统的规划来说,新加坡政府决定在污水管道体系全面加装污水处理设施,而在当时,大多数国家都不会对排放的污水进行事先处理。随后,新加坡以此为基础,建起了设备完善的废水处理厂和遍布全岛的排污管道,并最终在处理过的污水中提取到了新生水。因此,早期对环境的保护(花费巨大且有时看起来没必要),几十年后证明它对新加坡回报丰厚。
《清水 绿地 蓝天:新加坡走向环境和水资源可持续发展之路》追寻了新加坡环境蜕变的足迹。它并不是将环境大事件按时间顺序罗列,而是聚焦每一个环境领域的政策考虑、制约因素以及权衡抉择,解释做出决定的原因并列出学习的重点。
毛大庆,博士,教授。北京大学区域经济学博士后,注册建筑师。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客座教授,东南大学特聘教授,中科院MBA中心客座教授。长期研究城市化问题、城市人居生态问题和生活质量评价体系。现任,万科集团执行副总裁。著有专著《城市人居生活质量评价理论研究》、《一口气读懂新加坡》。
前言
致谢
简介
心灵的治愈——译者的话
第一部分 新加坡环保之路的经验教训
第一章 新加坡环保之路的几点思考
第二部分 营造洁净的环境
第二章 获取洁净的空气
第三章 清洁陆地和河流
第四章 固体废物综合管理
第三部分 封闭水循环
第五章 确保水的可持续发展
第六章 确保水的可持续性
第七章 中水管理
第八章 从防洪和洪水管理到积极、美观、清洁的水域计划
前言
致谢
简介
心灵的治愈——译者的话
第一部分 新加坡环保之路的经验教训
第一章 新加坡环保之路的几点思考
第二部分 营造洁净的环境
第二章 获取洁净的空气
第三章 清洁陆地和河流
第四章 固体废物综合管理
第三部分 封闭水循环
第五章 确保水的可持续发展
第六章 确保水的可持续性
第七章 中水管理
第八章 从防洪和洪水管理到积极、美观、清洁的水域计划
第四部分 引入经济原理和发动社区
第九章 环境政策和管理引入经济手段
第十章 发动群众和社区
第十一章 连接全球社区
第五部分 未来挑战前瞻
第十二章 可持续的新加坡,可持续发展的世界
附录
附录一:新加坡主要统计数据
附录二:环境与水资源部及其法定机构组织结构
附录三:新加坡历任环境部部长、常任秘书长;公用事业局和国家环境局主席、行政首长
附录四:里程碑
附录五:环境及水管理法规和标准
词汇表
作者简介
对《清水绿地蓝天》的推荐语
法案还要求公寓楼和工业园区的业主和/或开发商自费提供适当的垃圾收集和处置设施。组群建筑应设立垃圾桶中心站,从而便于垃圾收集车清除其中的垃圾。还利用压实机最大限度地扩大垃圾桶中心站的存储空间,同时提高垃圾运送至焚化厂的效率。
新规定中有一个相当有争议的推定条款,即处所正面发现的任何废弃物或垃圾,如无实证,则被推定为处所的占用人所为。由于举证责任在于实施行为的个人,这个条款起到了一种威慑作用,并可能产生打击乱抛垃圾的社会压力。
初次违反该法案的行为,罚款不超过500新币,再次或以后的违法行为,罚款不超过2000新币,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这可是一笔巨额款项。建筑商、开发商、承包商,若其工作过程中将建筑材料遗留在公众场所,或未能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避免公共场的人因为降尘或建筑物碎片而受伤,则会接受更严重的处罚。
为了达到改善公众场所清洁的期望值,严格的法律规定必须有同样严格的执法。政府考虑了很多执法的方式。首先要考虑的是,市民应有足够的手段和机会遵守法律,且不能给他们的日常生活带来太多不便。例如,法律中有明确规定,人们应有足够的、选址方便的垃圾箱,而且垃圾箱应定期清空、清理,以方便人们投放垃圾。
其次,政府需要宣传和解释向人们新法律,以提高人们的认识,让公众接受政府所期望的行为变化。
再次,政府非常谨慎地确保有关法律条文措辞恰当,这样,才能统一执法,让违法者不能讨价还价。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应坚定立场,又要保证公平。例如,如果某个人不经意间丢了垃圾,并为自己的行为表达了歉意,执法人员应给他机会,捡起垃圾并做妥善处置。但是,如果这种行为是有意的,行为人将受到惩罚。此外,每项罪名的最高处罚或罚款可能显得很苛刻,但这只适用于屡教不改的违法者。对于其他人,将减轻处罚,如使用几种不同的处罚方式。
最后,相比法定罪行,人们往往认为环境犯罪微不足道,对于那些不遵守法律的顽固分子,必须迅速采取行动,这一点很重要。触犯法律之后,立即给予违法者处罚,这样才能保持惩罚的阻吓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