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是两部现代经济学教材的其中一部,主要介绍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行为主体,如个人、家庭、厂商以及单个产品或劳务市场作为考察对象,研究单个经济行为主体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决定条件。《微观经济学》按照微观经济学的基本逻辑体系进行写作。作者将微观经济学归纳为四个词、八个字,即“需求、供给、价格、市场”。
前言
第一章 导论
学习目标
第一节 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
一、经济学的定义
二、微观经济学的总体框架
第二节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一、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
二、均衡、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
三、静态、比较静态和动态分析
四、经济模型
第三节 学习和研究微观经济学的意义
一、微观经济学与企业经营管理
二、微观经济学与个人理性决策
习题
第二章 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概述
学习目标
第一节 需求及其变动
一、需求的含义
二、需求的表达
三、影响需求的基本因素
四、需求函数
五、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
第二节 供给及其变动
一、供给的含义I
二、供给的表达I
三、影响供给的基本因素1
四、供给函数
五、供给量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
第三节 均衡价格
一、均衡价格和市场价格
二、均衡价格的形成
三、市场均衡的变动
四、均衡价格的应用
习题二
第三章 弹性理论
学习目标
第一节 弹性、需求和供给弹性
一、弹性的含义
二、需求弹性的分类
三、供给弹性的分类
第二节 需求价格弹性
一、需求价格弹性的定义和计算
二、需求价格弹性的分类
三、判断需求价格弹性大小的几种定性方法
四、需求价格弹性和总收益
第三节 需求收入弹性和交叉弹性
一、需求收入弹性
二、需求交叉弹性
第四节 需求弹性估算
一、使用需求函数计算需求弹性
二、根据散点资料计算需求弹性
三、边际收益和需求价格弹性
第五节 供给弹性
一、供给弹性的定义和计算
二、供给价格弹性的分类
习题三
第四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学习目标
第一节 无差异曲线
一、消费者偏好、效用和边际效用
二、消费者偏好和无差异曲线
第二节 预算线
一、消费者的预算约束和预算线
二、预算线的移动
第三节 消费者均衡
一、消费者均衡的形成
二、消费者均衡的基本条件
三、消费者均衡的变动
第四节 需求曲线的推导
一、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二、市场需求曲线的推导
习题四
第五章 生产理论
学习目标
第一节 生产函数和技术
一、技术和生产
二、生产函数
三、生产的技术有效性和经济有效性
四、短期和长期
第二节 短期生产函数
一、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二、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三、生产的合理投入区域
第三节 长期生产函数
一、等产量线
二、边际技术替代率
三、等成本线
四、生产者均衡
五、生产的扩展线
第四节 规模报酬
一、规模报酬的含义
二、规模报酬递增及其原因
三、规模报酬递减及其原因
习题五
第六章 成本理论
学习目标
第一节 成本、机会成本和管理决策
一、机会成本和会计成本
二、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
三、沉没成本
第二节 短期成本函数
一、短期总成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
二、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
三、平均固定成本和平均可变成本
第三节 长期成本函数
一、长期总成本
二、长期平均成本
三、长期边际成本
四、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学习曲线
习题六
第七章 完全竞争市场
学习目标
第一节 定义和特征
一、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
二、完全竞争市场的需求曲线和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
三、完全竞争厂商的收益曲线¨
第二节 短期均衡
一、厂商利润最大化的基本条件
二、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
三、完全竞争厂商和完全竞争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
第三节 长期均衡
一、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
二、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均衡
三、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习题七
第八章 完全垄断市场
学习目标
第一节 定义和特征
一、完全垄断市场的特征
二、垄断形成的基本原因
三、完全垄断市场的需求曲线和边际收益
四、勒纳指数和市场垄断力的衡量
第二节 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
一、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
二、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的情形
第三节 价格歧视
一、实施价格歧视的条件
二、价格歧视的类型
第四节 垄断和反垄断
一、垄断与竞争下的价格和产量
二、对垄断的管制
习题八
第九章 垄断竞争市场
学习目标
第一节 定义和特征
一、垄断竞争市场的特征
二、垄断竞争市场的需求曲线
第二节 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
一、垄断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
二、垄断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
第三节 垄断竞争市场的几个典型模型
一、广告和产品变异
二、选址模型
习题九
第十章 寡头垄断市场
学习目标
第一节 定义和特征
一、寡头垄断市场的特征I
二、寡头垄断和市场集中度l
第二节 合作性寡头垄断
一、卡特尔
二、价格领导
三、成本加成
第三节 非合作性寡头垄断
一、斯威齐模型
二、古诺模型
三、伯特兰模型
习题十
第十一章 生产要素市场价格的决定
学习目标
第一节 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一般理论
一、生产要素需求的特点
二、厂商对生产要素需求的决策
三、生产要素的供给
四、不同市场结构下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
第二节 劳动力价格的决定
一、厂商对劳动的需求
二、劳动供给的特性
三、均衡工资的决定和工资差别
第三节 资本价格和土地价格的决定
一、资本供求和均衡利率的决定
二、土地供求和均衡地租的决定
第四节 利润、正常利润和经济利润
一、企业家才能的价格和利润
二、经济利润产生的源泉
习题十
第十二章 一般均衡和福利经济学
学习目标
第一节 一般均衡理论
一、一般均衡的含义和存在性
二、交换的一般均衡
三、生产的一般均衡
四、生产和交换的一般均衡
第二节 福利经济学
一、概述
二、效率、帕累托最优与福利
三、完全竞争市场与帕累托最优
习题十二
第十三章 微观经济政策
学习目标
第一节 外部性
一、外部性的含义
二、应对外部性的对策
三、外部性和科斯定理
第二节 公共物品
一、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
二、公共物品最优数量的决定
第三节 不完全信息
一、含义和原因
二、道德风险和隐藏行动
三、逆向选择和隐藏信息
习题十三
参考文献
第二节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一、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
所谓实证分析是指在经济学研究中,仅仅分析和描述经济现象是什么,这种经济现象是如何形成的,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当某个或几个因素发生变化后经济事物会如何变化,会对经济活动的参与者产生何种影响,如此等等。至于其中所产生的影响是否符合经济行为主体的意愿,对其是好是坏,有无价值,则不去分析。实证分析是站在第三者的立场上,客观、超然地对经济事物进行分析,不带任何价值判断和主观好恶,因此,实证分析及实证分析中得出的命题具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是能够根据经济事物的客观现实加以证实或证伪的。
规范分析则是指在经济学研究中,对经济事物的状况、发展变化及相关影响作出“应该是什么”的判断,即好与坏的判断。一旦我们对经济事物进行好坏的评价,势必涉及评判的标准问题,这时标准就会因人而异,某一经济事物对一部分人可能是合意的,作出好的判断;而对另一部分人来说则是不合意的,进而作出坏的判断。这种价值判断往往与作出判断者的生活背景、知识水平、社会阅历、所处社会阶层等相关,也就是说作出价值判断时,每个人都是“戴着自己的有色眼镜”去看待事物的,所处情境不同,必然会得出不同的观点。
例如,对于增加高收入者的个人所得税,实证分析会分析和描述采取这项政策以后,高收入者的行为会如何变化,政府收入有何变化,对社会收入分配结构会产生何种影响,高收入者会利用哪些渠道避税等。而规范分析则要说明这项政策对高收入者是好还是坏,对社会全局会产生有益还是有害的影响。
事实上,试图将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截然分开是不可能的,在实证分析中选取哪些数据、采取何种分析结构也涉及某种价值判断,在规范分析中阐述对经济主体好坏的判断也要建立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没有实证依据很难对之作出价值判断。正如英国著名哲学家大卫。休谟所指出的,“人能认识对象的感觉,而不能认识感觉的对象”。这句话可以这样理解,人们能够认识的仅仅是某个对象(例如一幢房屋)在人的各种感觉器官中留下的影像,至于这个对象的真实情形到底如何,人们是没有办法认识的。从逻辑上来看,大多数人看到一棵树是绿色的并不能证明这棵树一定是绿色的。休谟的观点反映了人们价值观、知识背景等在人们作出相关判断时无时无刻不在起作用,纯粹客观是难以做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