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互联网一直产生财富传奇,始终吸引普罗市民的注意力。 电子商务又是其中最为热闹、与读者最近,引起最多争议话题的一个领域。 互联网从业人员超过千万,未来中国电子商务还会大发展,关注这个领域的人群会越来越多。
1999年前的那些事儿
中国电商今日之格局,大致可概括为“北有京东、南有腾讯、中间有阿里”。各派之间又各有不同。
就北派电商而言,技术为王,实用至上。君不见“中国硅谷”中关村汇聚着形形色色“程序猿”4①,他们的中国梦自然是“建一个网站、卖一些东西、赚一些钱财、娶一位女神”。由此可见,北派电商是相当务实的,京东的创始人刘强东即是佐证,之初,以编程高手身份步入江湖,至今日,更以“没有最贱,只有更贱”为噱头,引无数以“花最少钱买最好货”为毕生消费准则的买家尽折腰。再说南派,雄心壮志,无所不包,规模第一。腾讯以一款移动通信软件起家,之后一发不可收,进入电商时代,再度发力,砸钱、码货、招人、扩店……充分发挥其“有人的地方就有QQ”的用户优势,不失为互联网江湖里的“万能钥匙”。再说中间的阿里巴巴,集南北之优势,又有技术、又有规模,还有理念和计划。不得不说,马云是个天生的企业家,也是中国电商的实际领路人。当然,阿里巴巴所在的长三角地区,向来具有市场化的基因,走街串巷做买卖的优良传统与分布遍地的商业涓流都深刻影响着阿里巴巴的商业梦想——“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这一句看似简单的口号,恐怕令无数来自祖国大陆的小商贩们热泪盈眶——倘若真的存在一个买卖双方自由公平的交易环境,则果真是善莫大焉,在那个叫做阿里巴巴的商业世界中,没有无故的刁难、没有地痞流氓的捣乱、没有有苦难言的心酸。
由此可见,中国电商的发展,无外乎基于三个因素:技术、规模、理念。以地域为代表的划分或许不够精确,但能够道出这个行业一路走来的脉络和前路走去的点滴希望。当然,代表只是代表,代表之外,尚有汩汩细流,百家争鸣。
我们的故事,将围绕这三个电商的终极因素,看他们如何一点点地把这个圈子画完整。其间将往来缠织着金钱、八卦、传奇、恩怨、梦想,蔚为大观。
出场
与今时今日动辄雾霾漫天的骇人场景不同,那年三月,北京一片艳阳,只是偶尔有风徐徐吹过。
此时在金山供职的年轻IT人雷军感到最幸运之处:最好的年纪,最好的时代,最好的城市。即使多年以后,这种感觉也从未改变。很快,他会碰到一个叫陈年的山西人,他们因为卓越网成为同事。
同在北京的刘强东,却没这么好的兴致。概因穷学生也分很多种:不由分说,脸上写满开心的是大多数;只有少数人没个学生样,似乎世事洞明,人情练达,全无学生的怯生生模样。刘强东是后一种,你也知道,这样的人被我们称为早熟。就像老话说的,早熟的孩子,放哪儿都会闪光。
先撇下穷学生刘强东,看看另一个人:已过而立之年的李国庆,在中央书记处农村政策研究室工作了十年,他准备创业了。年岁与李国庆相差无几的另一个北大毕业生,李彦宏,则在美国读书工作,并且在硅谷混得不错,还在国内出了一本叫《硅谷商战》的书。
此时的深圳,年轻的软件工程师马化腾扮演着骨灰级网友的角色,虽然远没有形成今日互联网的胜景,但家里的四条电话线和八台电脑已经让这位玩家在当地小有名气。他年幼时候在海南生活,后来随父母迁入深圳,从此再未离开这个城市。
南北两地,多年后汇聚这个圈子里最有权势的两队人,绝非偶然。现在看来,一切都不是偶然。
不只是巧合
位于南北之间的浙江,倒是看起来很偶然,出了一个叫马云的怪才,他的事情不用多说,这个名字足以代表中国电子商务的一切。可是,他的浙江老乡丁磊、陈天桥,几乎和他同时创业,多年后,三人都成为互联网上最能赚钱的老板。
让我们先看看这些人的履历,你就会发现,这些都不是巧合。
马云,1964年生,浙江人,杭州师范学院毕业,职业生涯:大学讲师、外经贸部技术人员、阿里巴巴创始人。
李国庆,1964年生,北京人,北京大学毕业,职业生涯:中央书记处“打酱油”、当当网创始人。
雷军,1969年生,湖北人,武汉大学毕业,职业生涯:金山程序员、CEO、天使投资人、小米科技创始人。
陈年,1969年生,山西人,辍学生,职业生涯:北漂文青、卓越网高管、凡客诚品创始人。
马化腾,1971年生,广东人,深圳大学毕业,职业生涯:公司小职员、腾讯创始人。
丁磊,1971年生,浙江人,电子科技大学毕业,职业生涯:电信局职工、IT公司职员、网易创始人。
陈天桥,1973年生,浙江人,复旦大学毕业,职业生涯:证券公司职员、盛大集团创始人。
刘强东,1974年生,江苏人,中国人民大学毕业,职业生涯:某日企小员工、中关村小贩、京东网上商城创始人。
……
出生年岁从1964—1974年,相差十年,但是在互联网这个圈子里,他们算得上一代人,更有决定意义的是,创业时期集中在1999年前后的几年时间。除了李彦宏,其他几人都没有出国留学的经历,在那样的年岁,那样的时代,那样的国家,他们赶在一起了。
这时的中国城市基本上千人一面,正处于城市建设的勃发初期,对于没见过世面的这些年轻人,前途似海、来日方长。事实上,每个踌躇满志的新人身边,总有一群见识更广的同辈。
被消解的悲壮
这些同辈正在美国指点江山。境界看起来颇为不同,但是他们共同的江山,中文名叫互联网,英文名叫因特网,学名叫万维网,诨号“点卡姆”。
多年后,江山风起,支系旁流,从没有结局,只有一个又一个开始。有好事者耳闻目睹,心下慨然,赋诗一首:“十年生死两茫茫,淘宝兴,易趣亡。有啊拍拍,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亚马逊,新蛋网。当当纽约忽上市,伤女友,骂投行。卓越无言,京东降价忙。料得年年肠断处,学技术,到蓝翔。”5①
原本悲壮的故事,在这个圈子里转一下就变得滑稽可笑。料也无怪,皆因江山不平,何来定规?若有定规,则是无规……
暂时将目光从中国人身上挪开,时间再稍微往前推移些许,就能更清晰地看懂电子商务的来龙去脉了:1994年,全球互联网用户以每年20倍的速度野蛮生长,一个名叫杰夫?贝佐斯的美国人突发奇想,6①创办了世界上第一家电子商务公司,通过网络向用户销售书籍。这就是电子商务的鼻祖——亚马逊公司。
然而,杰夫?贝佐斯也推出了电商亏钱的模式,就像《时代》周刊的主编沃尔特对他的评价:“他试图依靠增长速度,而不是利润来建构一个公司。这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但这种理念无论是好是坏,无疑都已经改变了1999年的整个经济模式。”7②
此后的七年,该公司一直亏损,投资人的坚持最终换来了每股一美分的盈利,然后大家好像创造了历史,击节相庆。
作为鼻祖,亚马逊的成功是真正的成功——年收入340亿美元,全球半数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尚不及此;平均每天服务客户近2000万人次;仓库总面积,数百万平方米;活跃用户数超过一个中等国家……
但是对于它的追随者而言,这种成功更像是一场奇遇,可遇不可求。难怪若干年后,一位中国电商出口惊人:“电子商务就是个骗局。”有理智的分析者为这种说法做了折中的界定:最多算是泡沫。说实话,泡沫和骗局,其实也差不多。这就像一万人参加马拉松,场面看着热闹,冠军只有一个,甚至能跑到终点就不错了。
这就是规则宽松导致的现象,唯有在互联网上最容易发生。而互联网中直接切中盈利的电子商务,更是如此。
创造历史
对于目标为盈利的电商,盈利却是如此的难。最大的原因是定价透明,竞争又异常惨烈,雷军的卓越和李国庆的当当曾经在打价格战时,以“总比对方低几分钱”作为定价原则,可想而知,“钱难挣、屎难吃”这句话对电商而言,再适合不过了。
即便如此,硅谷,全世界最聪明的大脑几乎有80%集中此地,汇聚起来的IT精英们对于这个圈子的前景全无怀疑。
这直接造就了一批当年在美国混迹的年轻的华人富豪,也造就了其后他们的败落与回归。
美国,东部时间,早晨。起床,开电脑,洗漱,烤面包,还来不及倒咖啡,电话响了,焦急声音传来:哥们儿,赶紧看大盘。
他心里咯噔一下,料定不是大喜便是大悲。趴到电脑前,一阵敲打,傻眼了。用直白的文字来说明,他破产了。就在一夜之间。
他已不名一文。房子也要被收回了,越洋电话即便还能打,不知道对中国的父母朋友说点什么,难不成说,爸妈,哥们儿,我要一无所有地回来了?
这个故事,在当年的纽约算不上故事。只是美国最普通的一华人留学生的经历,他赶上了互联网的第一波泡沫,在克林顿总统的英明领导下,赚了高科技股的第一桶金,本想以此作为毕生追求,从此混在美国,不成想人生际遇孰能预料,好日子就那么几年,“嗖”的一声就没了。
他们还是选择留下来,有朋友说了,怕啥,留下来,咱们还能端盘子。
有些人是受不了的,图啥啊?要端盘子也找个熟悉点的地方去,美国又没有大鸭梨,又没有全聚德,咱回去吧。
于是,有几个人回来了,他们一不小心创造了历史。在他们的祖国,历史总是很容易也很仓促被写就的,这一点,比其他地方更甚。
命连一线
“海归”的历史,是号称硅谷精神移植到中国的历史,注意,是号称。
当头的海归当属1994年就回来的田溯宁8①、丁健9②和次年归国的张朝阳,这三个人被业界认为是互联网的第一代海外归来者。我们权且称之为中国互联网海归1.0。
第二代,也就是2.0的归来者则是在五年后的世纪末回国,代表人物有百度的创办者李彦宏,ChinaRen的三位联合创始人陈一舟、周云帆和杨宁。又过了三年,第三批回国的互联网才子冒了出来,他们的标志性人物有邹胜龙和程浩,此二人创办了迅雷。
此后,再无“.0”,因为人太多了,再用阿拉伯数字编号,怕是比北京城的公交线路还要繁杂。
都聚到了国内互联网的发端之地,中关村。故事正式开始。
回来的可不说自己是铩羽而归,那是衣锦还乡来了。还没上路的,看着这些光鲜的前辈,眼神自然是饥渴的。
1999,是个神奇的数字,除了雷军在多年后推出的1999元“小米”手机,1999年本身也颇有说道。抛去三大门户,今日互联网的风生水起者竟大都始于这年。
腾讯1998年底就创立了,过了个春节才发布QQ;阿里巴巴、百度、盛大、携程、当当网、第九城市等都在1999年创办……
还有一家神一样的互联网公司,名曰“中华网”,飞出国门到美国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一举奠定了中国海外上市互联网企业的精神根基,而主导其在美上市的幕后推手,正是后来在金融危机中倒台的“雷曼兄弟”,中华网的国内发起者则是新华社位于香港的控股公司中国国际网络传讯有限公司。
过了12年,这家明显是造神运动产物的企业一夜之间跌下神台,申请了破产保护。回想当年上市之初,那可是头戴稀有的“中国概念”光环,股价一度飙升至200多美元,市值高达50亿美元的公司……
而这家公司的港方合作者是一名叫叶克勇10①的商人,此人短小精悍,善于资本运作,早在中华网成立之初,目标是在香港包装为中国第一家门户。不料,此时内地放开互联网接入,新浪、搜狐各立山头,中华网流产在即,叶克勇和电信部门的某位高层联手,力挽狂澜:先后在国外注册壳公司,然后利用华尔街的资本市场,包装上市,来自美国和香港的众多投资人慷慨解囊,中华网于是成了一个现金始终外溢的概念公司。
当然,不能笼统地说,这是一个骗人的网站。事实上,叶克勇的很多计划都具有相当的超前性:跳出门户之争、转做无线互联、进军软件与游戏领域……
可惜的是,每一项业务都无果而终,叶克勇终究是一个资本玩家,而不是IT商人。
同一年,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被炸,新浪网第一时间发布消息,自此出位,成为门户网中的战斗机,而主导这场报道的人,名叫陈彤,此人现在是新浪网总编。
如此看来,1999年,当属中国互联网的本命年,日后这个圈子中有头有脸的人物和企业都在这一年发足狂奔,中国互联网行业则从这一年开始,历经众多开路人的悲欢之后,走上正途。
多少年过去了,他们曾经安乐,也曾乐极生悲。在泡沫与光荣之间,奔跑,力竭,以及翻滚。踌躇满志的新公司,很快就会面临风暴;伤痕累累的老公司,将那些年一起追过的生意看作轻烟一抹、繁花一季。
不用辩解,这就是个“师夷长技”的新世纪版本,说好听点是“创新”,说大白话是“山寨”。无论如何,这圈子有先天的资源——庞大的中国消费者群体,非理性消费、抢购的民族心理,日益鼓起来的家庭资产……于是,他们从外部世界拿来点子,经历本土化的种种解构、重建之后,迅速壮大、自强,最终轻而易举将外来者打败。
他们终将赢得整个时代,当然,也可能败给整个时代,二者发生的几率,大致相等。这是这个圈子的命运,以及混在圈子里的创业者们的命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