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学是公共管理和工商管理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本教材在汲取国内外领导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概念篇、理论篇、主体篇、过程篇、社会篇和未来篇六个方面,对领导的含义与本质、领导哲学与领导理论、领导结构和领导方式、领导主体和领导过程、领导环境、公众领导和领导绩效以及未来的领导者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本教材体系新颖,分析透彻,内容全面,既关注理论前沿,又注重领导实践,在理论研究、历史分析和案例分析的统一中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复旦博学·MPA系列·领导学原理:科学与艺术(第4版)》作为复旦博学?MPA系列教材之一,既适宜于作为MPA课程的基《复旦博学·MPA系列·领导学原理:科学与艺术(第4版)》,又适宜于作为大专院校公共管理、工商管理专业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以及党政领导干部、企业管理的培训教材。
刘建军,山东省昌乐县人,现为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上海市领导科学学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比较政治制度、领导学的科研与教学工作。代表性著作有《单位中国——社会调控体系重构中的个人、组织与国家》、《中国现代政治的成长——一项对政治知识基础的研究》、《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十六讲》、《当代中国政治思潮》等。著述曾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前言
第一部分 概念篇
第一章领导的含义
一、学习领导学的两个前提
(一)领导活动的普遍性
(二)领导原理和领导艺术的相通性
二、领导现象产生的根源
(一)个体优势
(二)大众缺陷
(三)社会组织
三、领导的含义
(一)界定“领导”的四个视角
(二)本书对“领导”的界定
(三)领导的实质:影响力
四、领导概念的层次
(一)个人层次
(二)二元层次
(三)团体层次
(四)组织层次
(五)社会一政治层次
五、领导与管理
(一)对象差异
(二)属性差异
(三)领导与管理区别之总结
(四)领导与管理的联系
六、领导者与管理者
七、强制性领导与凝聚性领导(任命型领导与涌现型领导)
八、宏观领导与微观领导
九、领导与统治
十、领导学产生的两大标志
(一)决策从日常的生产、管理中独立出来:决策工榨专门化
(二)咨询从决策中独立出来:咨询工作专业化
十一、领导过程
(一)科学化过程
(二)艺术化过程
十二、领导的四个维度
十三、本书的写作方法
(一)理论介绍
(二)历史分析
(三)案例分析
复习题
讨论题
案例分析题
测试题
第二部分 理论篇
第二章领导哲学与领导伦理
一、何谓领导哲学?
二、领导价值
三、领导伦理
(一)尊重
(二)服务
(三)正义
(四)诚实
(五)责任
(六)修养
(七)共同体
四、小结
(一)领导是第二生产力
(二)领导是富有挑战性的行动
(三)领导是超越时空、跨越组织边界的行动
(四)领导是引发变革的行动
(五)领导是提供希望的行动
(六)领导是展示崇高道德的行动
复习题
讨论题
案例分析题
第三章领导理论
一、领导理论:诞生与发展
二、领导特质理论
三、领导行为理论
(一)结构维度
(二)关怀维度
(三)发展维度
四、领导权变理论
(一)菲德勒模型
(二)领导者一成员交换理论
(三)路径一目标理论
(四)领导者一参与模型
(五)心理动力理论
五、关于领导的最新理论
(一)领导的归因理论
(二)魅力领导理论
(三)愿景领导理论
(四)交易型领导与变革型领导
(五)领导的抵消器、替代品与放大器
(六)自我领导和超级领导
六、总结与展望
(一)管理主义领导理论
(二)人文主义领导理论
(三)宪政主义领导理论
复习题
讨论题
案例分析题
测试题
第四章领导结构
一、何谓领导结构?
二、正式结构
(一)领导体制的演变
(二)领导体制的内容
(三)领导体制的类型
(四)领导体制的变革:突破分工结构和科层结构
(五)团队领导:一种崭新的领导结构
三、非正式结构
(一)何谓非正式结构?
(二)非正式结构与沟通式领导
复习题
讨论题
案例分析题
测试题
第五章领导方式
一、何谓领导方式?
二、领导方式的类型
(一)任务取向的领导方式和人员取向的领导方式
(二)命令式、说服式和示范式的领导方式
(三)自决型、放任型和民主型的领导方式
三、领导方式的中间形态
(一)领导连续模型
(二)领导模式
(三)领导四分图
(四)方格理论
(五)管理方格理论与领导四分图的结合
(六)雷定的有效领导方式和无效领导方式
(七)指示式(命令式)、推销式(说服式)、参与式和授权式的领导方式
(八)师傅型、指挥型、育才型领导方式
四、领导者如何选择有效的领导方式?
(一)领导特征
(二)组织特征
(三)下属特征
(四)任务特征
……
第三部分 主体篇
第四部分 过程篇
第五部分 社会篇
第六部分 未来篇
【案例7—10】
是否引进电视机生产线?
某机械厂计划从国外引进一条电视机生产线。该生产线技术先进,单位产品的成本较低,但投资需求较大,而且市场上同类产品也较多,因而面临强大的竞争压力。是否应该引进这条生产线,厂领导班子内部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意见。一部分人主张引进,其余的人则持否定态度。厂领导必须在这两种意见中进行抉择,作出决策。于是他们采用了方案前提分析法对这两种意见进行分析,其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对这两种不同意见在厂领导班子内部加以讨论,找出各自的前提假设。同意引进的前提是:广大消费者对电视机的质量和性能的要求会迅速提高。这个意见的前提是今后一段时间内人们的收入将会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而反对意见的前提假设是:消费者对电视机的质量和性能的要求将不会有较大的变化,因为短期内人们的收入水平提高的趋势不太明显。
第二,厂领导召集销售部门和公关部门的全体人员进行讨论。讨论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消费者的需求,二是人们的收入变化趋势。这里的讨论暂时撇开生产线引进与否的问题,因而避免了主观因素的影响。
第三,在讨论的基础上,厂领导班子对会上所提出的各种意见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人们对电视机的质量和性能的要求将很有可能提高,并且人们的收入同样呈现出一种增长的趋势。因而厂领导决定立即着手引进,并尽可能快地进行投产。
6.鱼缸法。鱼缸法是通过领导者宏观智能结构效应的发挥来进行决策的方法。运用这个方法时,所有人员围成一个圆圈,通过某个中心人物同其他成员之间的互动来进行决策。因其形似鱼缸,故而得名“鱼缸法”。这里所说的中心人物是某个特定时问发布信息的人,他既可以是确定的,也可以是不确定的,并坐在圈子的中间,只有他才可以讲话。他可以提出自己对所讨论问题的看法,或者附议别人已经讲出的某项建议,并且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这种做法不仅能够将所有会议参加者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中心人物身上,而且还可避免插话干扰和不切题的讨论。
7.决策树法。决策树是决策过程的一种有序的概率的图解表示,它把几项可选方案及有关随机因素有序表示出来形成一个树形。决策者根据决策树所构造出来的决策过程的有序图示,不但能统观决策过程的全局,而且能在此基础上对决策过程进行合理分析、计算和比较,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