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视、电影播放的动物世界里,我们总能看到雄性动物激烈相争的场景,无论是凶猛的虎、狼,还是温驯的食草动物,甚至平时彬彬有礼的海鸥、鸟翼蝶等,在求偶期间,这些雄性动物都会化身为好斗分子,对其他雄性大打出手。
雄性动物间的角斗,无疑是力量和耐力的大比拼,如两头美洲野牛相斗,可以大战无数次直到日落黄昏,有些个体间的战斗甚至能持续两天。芒背丝鱼到了发情期时,所有雄鱼的腹侧都会变成红色。对于雄鱼来说,所有的其他雄鱼都是敌人。即使雌鱼不在身旁,这种雄鱼见到红色物体也照样攻击。科学家们还通过实验证实,在繁殖期雄性芒背丝鱼的好斗是与生俱来的。
有趣的是,雄性动物间的争斗虽激烈,但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点到为止,胜的留下,输的撤退,非常守信。如昆虫中的迷卡斗蟋,胜者有君子之风,而输的一方则会心服口服,甘拜下风,绝不死缠烂打;海象、狮子等雄性,争斗起来不管多猛烈,在一方认输后,另一方也绝不会赶尽杀绝。在动物看来,对手逃走即是放弃权利,无须再去追杀。不过也有例外,少数种类的雄性争斗中也不乏丢掉性命的,如雄性林麝因为在争偶时打斗太过激烈,往往会造成很大的伤亡。
大多数动物的两雄争斗都是同种间的生存竞争,它们为异性、领地、地位而战。为了种族繁衍,雄性使出了浑身解数,不仅通过争斗夺取拥有丰富食物来源的领地,还要直接通过角力格斗来取得雌性的青睐。争领地在某种意义上也就是争夺与雌l生的交配权。在雄性不能参与育幼的情况下,雌性从有性生殖得到的唯一好处就是能够利用雄性的优质基因。因此,雌l生择偶时往往选择那些具有优质基因的雄性,而优质基因往往表现在格斗中获胜的雄性身上。从这种意义上来说,雄性动物之间爱打架并非像人类那样更多的是一种炫耀,而是为了繁衍更好的后代,是神圣而必要的。 (刘漫萍)
一般而言,满两岁的小河狸会在春季告别父母离家独立生活,但对于仍无法独立的孩子,做父母的还是会很耐心地试着赶孩子出去,而小河狸则不明白为什么父母要赶它走。相对于生活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信天翁来说,小河狸无疑是幸运的。因为这种信天翁为了保险有时会产下两个卵,而孵化的时间会相差七天,如果两个卵都顺利孵化,那么对于小的那个信天翁来说就是灭顶之灾,因为大的雏鸟不但会争抢母亲哺育河狸的食物,而且还会恶意地将小的雏鸟踢出巢外。被赶出去的小鸟,要么被炎热的太阳晒死,要么被猎食者吃掉,而这一切都发生在信天翁妈妈的眼皮底下,但它却对发生在身边的凌虐事件置若罔闻。对于鹰来说,雏鹰在学习飞翔时,如果迟迟不张开翅膀试着飞翔,亲鸟会一脚将雏鸟从高高的巢中踹下去,好像根本不顾雏鸟的死活。
为什么这些动物对自己的孩子那么冷酷,全无做父母的爱心?那是因为在有限的生存资源下,只有集中优势资源保存最有可能存活下来的个体,才能确保动物后代的延续。在动物们的眼中,与保证动物种族的繁衍相比,那些看似狠心的举动都显得微不足道,这才有了信天翁放任另一个孩子被凌虐至死的冷酷现象发生。在严酷的自然条件下,亲鸟没有能力抚养两只雏鸟同时成长,乱发善心的结果就是两只雏鸟都可能夭折。而老鹰将雏鹰踹下巢、河狸将孩子赶出去都是为了让它们学会独立,否则等待它们的也会是死亡。这是动物在经历严酷的生存竞争后被自然所选择的一种生存方式,体现了适者生存的规律。
动物的冷酷只是为了保存优良后代,它们虽然残忍,但确实保证了种族优良基因的传承。(刘漫萍)
有些动物吃肉,有些动物吃草,还有些荤素都可以吃,称为杂食。对于吃肉的和杂食的动物来说,浑身肌肉还能理解,可为什么食草动物(更准确的说法是植食性动物)吃下去的是草,却也能长出肌肉来?
这当然并不能简单地用“吃什么补什么”来理解。肌肉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因此,要想生出肌肉,身体必须得到足够的蛋白营养。肉、蛋、奶等食物因为富含蛋白质,当然就是最佳选择。这些食物被吃下去以后,先是在消化道中被逐渐分解成氨基酸,最终被吸收进入血液。之后,血液将氨基酸运输到肌肉细胞,并在那里重新“拼装”后,合成肌肉蛋白,便可以长出肌肉。
但是,肉、蛋、奶这三样食物没有一样是容易获得的,其中只有奶是在幼年阶段由母亲无私提供,而剩下的两样则是要猎食别的动物才能得到,那可是要玩命的。所以,只有那些凶狠的猎手才能做到。而即便是卓越的掠食者,比如狮子、虎、豹,也只能饥一顿饱一顿的。于是,能力不济或者食量极大的动物就得另谋出路,寻找更容易获得的食物。权衡之下,树叶草根等植物性食物最易获取,所以,生性温顺的食草动物就选择更为稳妥的取食策略,开始吃素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