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乐群编著的《画说中华孝典》以“二十四孝” 故事和历代传颂的孝道故事为蓝本,乐群先生精心绘 制每一幅图画,力求做到域与文通、文与意合,使人 观画便知文意、读文更解画意。
《画说中华孝典》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读者传 递着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孝文化,读之让人不忍释卷 。
《画说中华孝典》作者(张乐群)细心研读百孝图和二十四孝故事,舍弃其中不符合现代道德标准的部分,用国画的形式精心绘制成60多幅图画,配以原文和相应的解释文字,图文并茂。简洁生动的语言,配以作者独具匠心的绘画,读之令人赏心悦目。作者在绘画经典的同时,完成了自己对艺术的赏析,也完成了对国学经典的传承。
张乐群教授,出生于1941年,祖籍江苏邳县。一生爱好绘画,14岁在天津创作《天仙配》、《天女散花》,获青少年绘画比赛一等奖。18岁参加工作当教师,作品《开学了》获青年业余绘画创作一等奖。先后在文化馆、文艺团体、文联、文化局等单位工作,曾在内蒙古乌兰牧骑工作,能歌善舞,屡演主角。他主办的期刊发行量达50万册以上,改编的武侠小说绘本发行量100万套以上。曾参加过多部电视剧、电影的编剧及美工等工作。他对中国历史和国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对数千年前的伏羲、老子、孔子,三国时代的关公,宋朝的岳飞等等历史人物都十分崇敬。他用画笔把中国历代经典著作,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出来,为青少年提供了浅显易懂的经典国学绘画读本。不忘历史、不忘祖先、弘扬国学,是每个中国人的天职。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用文字连续记载历史的国家,五千年的传承给我们留下了光辉灿烂的文化,这些都深深吸引着中国人民和喜爱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人民。乐群先生首次推出全套“画说国学丛书”,包括《画说道德经》、《画说弟子规》、《画说三字经》、《画说中华孝典》、《画说论语》、 《画说中华名医》、《画说孔子七十二贤人》、《画说关公》、《画说易经》等十几部画册。今后,他将陆续推出新的国学画册。
百孝篇
虞舜耕田
老莱斑衣
郯子鹿乳
仲由负米
曾参养志
闵损芦衣
汉文尝药
蔡顺拾葚
郭巨埋儿
董永卖身
丁兰刻木
姜师出妇
陆绩怀橘
黄香温清 百孝篇
虞舜耕田
老莱斑衣
郯子鹿乳
仲由负米
曾参养志
闵损芦衣
汉文尝药
蔡顺拾葚
郭巨埋儿
董永卖身
丁兰刻木
姜师出妇
陆绩怀橘
黄香温清
姜革负母
王裒泣墓
孟宗哭竹
王祥剖冰
杨香扼虎
吴猛饱蚊
黔娄尝粪
崔唐乳姑
庭坚涤秽
寿昌弃官
郑徐二难
穗女抚弟
邹瑛引过
妙真祝寿
少娣化嫂
敬女代嫁
王丁乳侄
王何贤名
三姑事长
夏王糟糠
陈王堂前
欧阳贤嫂
缇萦上书
佳英友恭
张李丐养
淑圆击鼓
张氏易乳
詹女仁智
兰姐善谏
进妻反钥
陆女悟父
欧冯均产
郝女扶兄
柳卢睦族
魏王谢过
曹娥投江
刘女代耕
诸娥钉板
余陈让产
士选让产
世恩夜待
庾兖侍疫
朱显焚卷
赵孝争死
公艺百忍
后 记
虞舜耕田 【原文】 虞舜,姓姚名重华。父瞽瞍顽,母握登贤而早丧 。后母嚣,弟象 傲,常谋害舜。舜孺慕号泣,如穷人之无所归。负罪 引慝,孝感动天。
尝耕于历山,象为之耕,鸟为之耘。帝尧闻之,妻以 二女,历试诸艰。
天下大治,因禅焉。
【释读】 古代有个叫舜的人,他的父亲叫瞽瞍,没有知识 ,又喜欢妄为。
他的生母握登很贤德,却早已亡故。他的后母很嚣张 ,他的弟弟性子 很傲慢。他的父亲、继母和异母弟弟都想害死他。一 次让他修谷仓顶, 他们在下面放火想烧死他。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来, 免于一死。又一 次,让他挖井,他们又用土填井,想把他埋在井中, 舜只好挖地道逃 跑了。事后,他对父亲和弟弟仍是孝顺和慈爱。他的 孝行感动了天地, 大象来帮他耕地,鸟儿帮他锄草。当时的皇帝听说了 他,就考察他多 年,发现他不但孝,而且会理政大事,就把两个女儿 娥皇和女英嫁给 他,把自己的皇位也传给了他。他当了皇帝,还是经 常去看望父亲和 继母、弟弟,并善待他们。
老莱斑衣 【原文】 周老莱子,姓莱,佚其名,楚人,至孝,奉二亲 极其甘脆。行年 七十,言不称老。尝着五彩斑斓之衣,为婴儿状,戏 舞于亲侧。并在 双亲前弄雏,欲亲之喜。又尝取水上堂,诈跌卧地, 作婴儿啼,以娱 亲意。
【释读】 周朝时期,有个叫老莱子的人,为躲避乱世,在 深山中自耕自给过 日子。他孝顺父母,每天以美味供养父母。他已七十 岁的人了,从不 言自己老,为了让父母高兴,他经常穿着五彩衣服, 扮作儿童模样, 逗父母开心。一次他送水给父母,不小心摔倒在地上 ,为了不让父母 担心,他干脆躺在地上像小孩一样哭闹,叫父母开心 。
郯子鹿乳 【原文】 周郯子,鲁人,史佚其名,天性至孝。父母年老 ,俱患双目, 思食鹿乳而不得。郯子顺承亲意,乃衣鹿皮,去之深 山中,入鹿群之 内,取鹿乳以供亲。猎者见而欲射之,郯子具以情告 ,乃得免。
【释读】 春秋时期,一个叫郯子的人,父母年老,患眼病 ,需要鹿乳来治。
于是,他就到森林中扮成鹿的模样,混在鹿群中,挤 鹿乳给父母治疗。
一次,他正在挤鹿乳,看见一个猎人用弓箭射他,他 急忙脱去鹿皮说 明原由,猎人看他如此行孝,送他鹿乳,帮他治疗父 母眼病。
仲由负米 【原文】 周仲由、字子路。家贫,常食藜藿之食,为亲负 米百里之外。亲 没,南游于楚,从车百乘,积粟万钟,累褶而坐,列 鼎而食,乃叹日:“虽 欲食藜藿,为亲负米,不可得也。”孔子日;“由也 事亲,可谓生事尽力, 死事尽思者也。” 【释读】 春秋时期,孔子学生仲由,十分孝顺父母。自己 吃野菜做的饭,却 从百里之外背米回来孝敬双亲。父母死后,每当自己 吃着美味佳肴, 就想到父母生前的苦。孔子说:“父母活着时你尽孝 了,死后你又能 纪念他们,算是人间大孝子了。” 曾参养志 【原文】 周曾参,字子舆,善养父志。每食,必有酒肉, 将彻,必请所与。
父嗜羊枣,既没,参不忍食。采薪山中,家有客至, 母无措,啮指以悟之。
参忽心痛,负薪归。妻为母蒸梨,不熟,出之。过胜 母,避其名不入。
学于孔子,而传《孝经》。
【释读】 春秋时期,孔子学生曾参,以孝闻名。幼年时期 家贫,常去山中打 柴。一天家中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怎么对待人家,着 急得只好用牙咬 自己的指头,曾参忽然觉得自己的心疼,知道母亲在 家中有事,就急 忙挑着柴担回来,以礼相待了客人。曾参后来著述了 《大学》、《孝经》 等儒家经典,后人称他为“宗圣”。
闵损芦衣 【原文】 周闵损,字子骞。早丧母,父娶后妻,生二子。
母恶损,所生子衣绵絮, 而衣损以芦花。父令损御车,体寒失朝。父察知之, 欲逐后妻。损启父日; “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父善其言而止,母亦 感悔,视损如己子。
【释读】 春秋时代,一个叫闵损的人,是孔子的学生,他 生母早死,父亲 娶了后母,又生了两个儿子,后母经常虐待他。冬天 ,两个弟弟穿着 用棉花做的棉衣,给他的棉衣是“芦花”做的。一天 ,父亲出门坐车 让他拉车,他因寒冷,拉不动车子,遭到父亲打骂, 打破了他的衣服, 飞出来芦花,父亲才知道后母对他的虐待,于是要休 后母。闵损哭着 说“留下母亲吧,我一个受冷,没有母亲,我们三个 人都要受冷啊!” 父亲母亲都十分感动,从此一家人再不两样对待了。
汉文尝药 【原文】 汉文帝,姓刘名恒,高祖第三子也。初封于外为 代王。生母薄太后, 帝朝夕奉养无倦怠。太后病三年之久,帝侍疾,目不 交睫,衣不解带, 所用汤药,必先亲尝之而后进。仁孝之名,闻于天下 。
【释读】 汉朝皇帝刘恒,继位后仁孝闻名于天下。他是薄 太后所生,侍奉母 亲从不间断,太后卧病三年,他常常日夜服侍在身边 ,母亲服的药, 每次都先由他亲自尝过后才让母亲喝。他在治理国家 大事上也一样仁 德,在位二十四年国家兴旺发达,人民安居乐业。
蔡顺拾葚 【原文】 汉蔡顺,少孤,事母孝。遭王莽乱,拾桑葚,盛 以异器。赤眉贼 问其故,顺曰;“黑者奉母,赤者自食。”贼悯之, 赠牛米不受。母丧, 未及葬,里中灾,火逼其舍,顺抱柩号哭,火遂越烧 他室。母生平畏雷, 每雷震,顺必圜冢泣呼。
【释读】 汉朝一人叫蔡顺的人,少年丧父,孝顺母亲。当 时正是兵荒马乱 时代,饥荒连年,柴米很贵。为了度饥荒,他只好到 野外去拾桑子让 母亲充饥。一天,当时的赤眉军看到他拾桑子就问: “你为什么把红 的和黑的分开放在两个篮子里?’’他说:“黑色的 已熟了让母亲吃, 红色的还不熟自己吃。”赤眉军听了,知道他孝顺, 赏他肉和粮去供 郭巨埋儿 【原文】 汉郭巨,家贫,子尚幼,母减食与之。巨因贫难 供母,子又分甘, 乃乘子出,进食。一日,子溺毙,妻惶泣。巨日;“ 毋惊母,子可再有, 母不可复得。”盍埋之。妻不敢违,遂掘坑三尺,雷 震子生,见黄金一釜。
上有字云云。
【释读】 晋朝一个人叫郭巨的人,家贫,子小,母亲为孙 儿多吃点粮食, 自己节省少吃。郭巨心中很痛苦。一日,儿子掉在水 坑中溺死,妻子 很伤心,郭巨说:“不要哭,儿子死了还可以再有, 母亲没了就不可 能再有了。”他们挖坑埋儿,忽然天空雷声大响,坑 中出现一坛子黄 金,上写到:“天赐郭巨,官不得夺,民不得取。” 夫妻从此供养母亲, 养子送终。P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