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文丛:黄河三角洲民俗文化》主要内容包括:红土房、简易房、柴门、饮食习俗、花样繁多的“干粮”、形形色色的“就吃”、野生副食、“贵酒”与“轻茶”、酒席等。
班固在《汉书》中说:“中国川原以百数,莫著于四渎,而河为宗。”纵古贯今的浩浩黄河,孕育了光辉灿烂的华夏文明。黄河三角洲作为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共同的宝贵财富。近些年来,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建设日益受到海内外的广泛关注:1992年,山东省将“黄河三角洲的开发与开放”列为重大的跨世纪工程;1994年,国务院把“黄河三角洲地区的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列入《中国21世纪议程优先项目计划》,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也将“支持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作为援助中国21世纪议程的第一个优先项目;2001年,“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被列入国家“十五”规划。经济开发与建设离不开文化事业的支撑。早在1988年6月,钱伟长先生就提出了尽快制定黄河三角洲文化战略的建议。1999年6月,江泽民同志在视察黄河三角洲时强调指出:“要把经济建设、生态建设和社会发展结合起来,实现可持续发展。”2009年11月23日,国务院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国函[2009]138号),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具有区位优势和丰富资源的黄河三角洲正逢大开发、大发展的良好机遇,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必须有文化的参与。
黄河三角洲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据考古发掘证实,在距今七八千年前,休养生息在这里的中华民族的先民们就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像远古的后李文化、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等,在该区域都有明显的表现和遗存。自古而今,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历经数千年的历史积淀,到处蕴藏着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富聚着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传统,并以其特有的人文贡献和开拓性的业绩,不断充实、丰富和发展着中华民族的文明宝库。例如,相传这里是“禹奠山川”之地,有“秦始皇萦蒲系马”之所,许多影响重大的历史事件曾在这里发生,许多名垂青史的历史名人在这块宝地诞生,或在这里建功立业,留下足迹,甚或抛洒了他们的热血。仅以乡贤而论,举世闻名的兵圣孙武,口述《尚书》的伏生,汉孝子董永,著名学者倪宽,文学家东方朔,著名画家展子虔,农民起义领袖王薄、唐赛儿,诗文学家段成式,著名词人李之仪,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散曲作家康进之、杨朝英、刘效祖,历史学家马骕、成瓘,著名金石学家、考古学家吴式芬,古钱币学家李佐贤,名医牛天齐,等等,无不彪炳史册,流芳千古。此外,生活在这片沃土上的人民群众,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用他们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形式——吕剧、剪纸、曲艺等,进一步丰富了黄河三角洲文化的内涵。
近现代时期,黄河三角洲更是英杰辈出,灿若群星。国内外享有盛誉的哲学家、教育家梁漱溟,曾在这里进行过七年的乡村建设实验;现代著名作家、文艺理论家和教育家李广田,生于斯,长于斯,饱受黄河三角洲这方沃土的滋养;革命烈士马耀南的一腔热血就洒在这片土地上。
绪论
第一章 生活习俗
第一节 居住习俗
一、赶黄河
二、村名成串
三、水树相伴
四、夯房基
五、红土房
六、简易房
七、柴门
第二节 饮食习俗
一、花样繁多的“干粮”
二、形形色色的“就吃”
三、野生副食
四、“贵酒”与“轻茶”
五、酒席
六、特色小吃
第三节 服饰习俗
一、巧手做衣
二、特色服饰
三、借衣裳
第四节 出行习俗
一、趟河与跑凌
二、渡口与码头
三、特色出行工具
四、车把式
第五节 烟俗
一、旱烟袋
二、吸烟礼仪
三、抽喜烟
第二章 生产商贸习俗
第一节 农业生产习俗
一、忙秋
二、治碱
三、种洼地
四、多面手
五、打枣
第二节 盐业习俗
一、煎盐
二、晒盐
三、贩盐
第三节 渔业习俗
一、打鱼
二、制海货
三、跑海
第四节 工匠习俗
一、木匠
二、铁匠
……
第三章 社会习俗
第四章 人生仪礼习俗
第五章 节庆习俗
第六章 民间艺术、游艺
第七章 民间文学
第八章 黄河口方言
第九章 崇拜禁忌习俗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食品都可以叫做干粮。人们根据粮食原料的不同、制作方法的差异和食用习惯不同,做成各式各样的干粮。
粗粮(主要有玉米、高粱、大豆、谷子、糁子、黍子等)干粮。粗粮磨成面最常做的是窝头、饼子。窝头呈圆锥状,立在箅子上蒸熟。饼子为扁平状,既可以放在箅子上蒸,也可以贴在锅帮上,在熬粥、熬汤时顺便烙熟。粗粮面和上菜蒸熟叫菜粑拉,或叫芑馏;粗粮面包上馅叫做菜团子;如将粗粮和菜及调料搅拌成糊,摊在锅里烙熟,叫糊饼。粗粮面加少许面粉擀成薄饼,切成条状,叫杂面,可煮食。用粗粮面和好,用手攥成椭圆状,叫尜尜,可煮食。黍米面加煮熟的小枣可蒸粘糕(年糕);玉米面发酵后可蒸发糕。如条件允许,粗粮面可掺着食用,如玉米面加豆面、小米面加豆面蒸制的干粮,味道香,营养丰富。
面粉(小麦粉,又称细粮)制作的干粮种类更多。
馒头类:圆形的当地叫做饽饽,用刀切成方形叫卷子,擀成饼状,加油、盐、葱花卷起来拧成花,叫花卷。无棣北部地区还将硬面做成圆柱形,用竹签插上蒸,叫“签子饽饽”,或叫长饽饽。如过年或办喜事,还用模具制出各种造型的面食干粮,如桃、鱼、花篮、莲花灯,人称“扣花花”,深得儿童们的喜爱。面中包上几个枣或少许糖,蒸成饽饽形状,称枣饽饽或糖饽饽。
包子类:包子是包馅面食干粮的统称。包子是最常食用的,有发面的,有烫面的;蒸食的叫蒸包,煎食的叫煎包。水饺也是经常食用的,有水煮的,也有煎食的,叫做锅贴。馄饨包馅很少,以吃面皮和喝汤为主。合烧有两种,不放馅的称为干合烧,放馅的称为菜合烧,在锅中烙食。包子类干粮可以包各种各样的馅,据说可入馅的达百余种,当地有“无菜不入馅”之说,按大类可分为“素馅”、“荤馅”两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