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按照《全国高等学校自动化专业系列教材》编审委员会制定的要求编写,适用于高等院校自动化专业以及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运动控制系统”课程,也可供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研究生和从事运动控制系统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共3篇7章,内容涵盖: 可控电源电动机系统的特殊问题及机械特性,开环调速系统的性能指标,交、直流调速系统及伺服系统的工作原理、系统结构,静态和动态性能指标及分析方法,反馈控制的基本特点,调节器结构及参数的设计方法,控制系统的实现,计算机仿真软件在运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等。本书以控制规律为主线,按照从直流到交流、从开环到闭环、从调速到伺服循序渐进的原则编写。
本书反映了技术进步与发展的4个特征: 全控型电力电子器件取代半控型器件,变换技术由相位控制转变成脉宽调制; 模拟电子控制基本上让位于计算机数字控制; 交流运动控制系统逐步取代直流运动控制系统; 计算机仿真与辅助设计逐步融入运动控制系统的性能分析与设计中。
本书属于《全国高等学校自动化专业系列教材》,按照系列教材编审委员会制定的要求编写,适用于高等院校自动化专业以及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运动控制系统”课程,也可供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硕士研究生和从事运动控制系统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运动控制系统”是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和自动化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综合利用前期课程“自动控制理论”、“电力电子技术”、“电机与拖动基础”、“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掌握运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课程的要点是: 从实际出发,深入地进行理论分析,应用理论解决运动控制系统中的实际问题,以计算机仿真和实验等手段验证理论分析结果,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运动控制系统”是培养自动化专业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关键课程。
本书反映了技术进步与发展的4个特征: 1.全控型电力电子器件取代半控型器件,变换技术由相位控制转变成脉宽调制; 2.模拟电子控制基本上让位于计算机数字控制; 3.交流运动控制系统逐步取代直流运动控制系统; 4.计算机仿真与辅助设计逐步融入运动控制系统的性能分析与设计中。
本书的内容涵盖: 可控电源电动机系统的特殊问题及机械特性,开环调速系统的性能指标,交、直流调速系统及伺服系统的工作原理、系统结构,静态和动态性能指标及分析方法,反馈控制的基本特点,调节器结构及参数的设计方法,控制系统的实现,计算机仿真软件在运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等。本书以控制规律为主线,按照从直流到交流、从开环到闭环、从调速到伺服循序渐进的原则编写。
在内容的安排上,本书避免与前期课程简单的重复,对前期课程的交叉点、复合面,结合本课程的需要做必要的论述,引导读者综合利用前期基础知识,分析与解决新的问题。在经典或传统内容中融入新的方法或新的特点,如计算机数字控制,用计算机仿真来分析和设计系统。
直流控制系统,是运动控制系统的基础,所以本书从直流系统入门,建立了扎实的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的概念和能力以后,再进入交流系统的学习。鉴于篇幅与学时上的限制,删去转差功率消耗型和转差功率馈送型异步电动机调速系统等内容,着重论述交流电动机的变频调速。考虑到高性能的交流调速系统已被广泛应用,根据实际教学经验,诸如异步电动机的动态模型、矢量控制系统与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等内容教学难度较大,在实际教学中应灵活掌握。在掌握调速系统的基本规律和设计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伺服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方法。
本书共3篇7章,按照48学时编写。
运动控制系统前言第1篇直流调速系统,包含第1章可控直流电源-电动机系统,第2章闭环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第3章可逆直流调速系统。
第2篇交流调速系统,包含第4章基于稳态模型的感应电动机调速,第5章基于动态模型的感应电动机调速,第6章同步电动机调速系统。
第3篇伺服系统包含第7章伺服系统。
根据编者的教学经验,在48学时内,难以完成全部7章内容的教学。考虑到各个学校相应专业对课程的要求不同,在实际教学中可选用部分内容,对于学时较少的学校,可删去带*的选学内容。本书每章附有思考题和习题,其中思考题难度较大,供教学参考,读者不必全部求解。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验是学好本课程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可以随课堂教学过程进行,也可以开设单独的实验课,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掌握实验方法和运用理论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书由上海大学阮毅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学陈维钧副教授主编,第1篇直流调速系统共3章和直流调速系统的实验由上海交通大学陈维钧副教授编写,其余各章由阮毅教授编写,并负责全书的统稿。
为了便于使用本书实施教学,减少板书的时间,缓解学时少、内容多的矛盾,我们编制了课堂教学演示软件,供任课教师和读者使用。直流调速系统由陈维钧副教授编制,交流调速系统和伺服系统由阮毅教授编制。
本书由上海大学陈伯时教授主审,陈伯时教授认真仔细地审阅了书稿,在内容编排、概念论述、文字润饰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宝贵而中肯的修改意见,在此谨致深切的感谢。
本书编写工作得到《全国高等学校自动化专业系列教材》编审委员会,清华大学萧德云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陈敏逊教授,上海大学龚幼民教授、高艳霞副教授和沙立民副教授,清华大学出版社王一玲主任的关心和支持,在此表示谢意。
我们在编写过程中虽然花了不少精力,仍难免有错误与不足之处,殷切期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06年6月
常用符号表
绪论
0.1运动控制及其相关学科
0.2运动控制系统及其组成
0.3运动控制系统的转矩控制规律
第1篇直流调速系统
第1章可控直流电源电动机系统
1.1相控整流器电动机系统
1.1.1相控整流器
1.1.2相控整流器电动机系统的特殊问题
1.1.3相控整流直流调速系统的机械特性及数学
模型
1.2直流PWM变换器电动机系统
1.2.1直流PWM变换器
1.2.2直流PWM变换器电动机系统的能量回馈
问题
1.2.3直流PWM调速系统的数学模型及机械特性
1.3调速系统性能指标
1.3.1调速范围和静差率
1.3.2开环调速系统的机械特性及性能指标
思考题
习题
第2章闭环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
2.1转速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
2.1.1转速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控制规律
2.1.2转速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限流保护
2.1.3转速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动态数学模型
2.1.4PI控制规律及调节器的设计
2.2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
2.2.1双闭环系统的控制规律
2.2.2稳态结构与稳态参数计算
2.2.3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数学模型与性能分析
2.3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数字实现
2.3.1微机数字控制的特点
2.3.2转速检测的数字化
2.3.3数字PI调节器
2.4调节器的设计方法
2.4.1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
2.4.2典型系统性能指标与参数间的关系
2.4.3调节器的设计
2.4.4设计举例
*2.5直流调速系统的仿真
思考题
习题
运动控制系统目录*第3章可逆、弱磁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
3.1可逆直流调速系统
3.1.1相控整流器可逆直流调速系统的主回路结构
3.1.2可逆VM系统的环流
3.1.3转速制动过程的分析
3.1.4无环流控制的可逆晶闸管电动机系统
3.1.5PWM可逆直流调速系统
3.2弱磁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
3.2.1弱磁与调压的配合控制
3.2.2调压与弱磁配合控制的调速系统
思考题
习题
第2篇交流调速系统
第4章基于稳态模型的异步电动机调速系统
4.1异步电动机变压变频调速基本原理
4.1.1异步电动机稳态数学模型
4.1.2变压变频调速基本原理
4.1.3基频以下电流补偿控制
4.2交流PWM变频技术
4.2.1交直交PWM变频器主回路
4.2.2正弦波脉宽调制(SPWM)技术
4.2.3电流跟踪PWM(CFPWM)控制技术
4.2.4电压空间矢量PWM(SVPWM)控制技术
4.2.5交流PWM变频器异步电动机系统的特殊问题
4.3转速开环变压变频调速系统
4.3.1转速开环变压变频调速系统结构
4.3.2系统实现
4.4转速闭环转差频率控制的变压变频调速系统
4.4.1转差频率控制的基本概念及特点
4.4.2转差频率控制系统结构及性能分析
4.4.3最大转差频率ωsmax的计算
4.4.4转差频率控制系统的特点
*4.5变频调速在恒压供水系统中的应用
思考题
习题
第5章基于动态模型的异步电动机调速系统
5.1异步电动机动态数学模型
5.1.1异步电动机动态数学模型的性质
5.1.2异步电动机三相原始数学模型
5.1.3坐标变换
5.1.4异步电动机在两相坐标系上的动态数学模型
5.1.5异步电动机在两相坐标系上的状态方程
5.2异步电动机按转子磁链定向的矢量控制系统
5.2.1按转子磁链定向同步旋转坐标系mt中的状态方程
5.2.2按转子磁链定向矢量控制的基本思想
5.2.3按转子磁链定向矢量控制系统的实现
5.2.4按转子磁链定向矢量控制系统的转矩控制方式
5.2.5转子磁链计算
5.2.6磁链开环转差型矢量控制系统——间接定向
5.3异步电动机按定子磁链控制的直接转矩控制系统
5.3.1定子电压矢量对定子磁链与电磁转矩的控制作用
5.3.2基于定子磁链控制的直接转矩控制系统
5.3.3定子磁链和转矩计算模型
5.4直接转矩控制系统与矢量控制系统的比较
*5.5矢量控制系统在塑料挤出机主传动中的应用
思考题
习题
第6章同步电动机变压变频调速系统
6.1同步电动机的基本特征与调速方法
6.1.1同步电动机的特点
6.1.2同步电动机的分类
6.1.3同步电动机的矩角特性
6.1.4同步电动机的稳定运行
6.1.5同步电动机的启动
6.1.6同步电动机的调速
6.2他控变频同步电动机调速系统
6.2.1转速开环恒压频比控制的同步电动机群调速系统
6.2.2大功率同步电动机调速系统
*6.3自控变频同步电动机调速系统
6.3.1自控变频同步电动机
6.3.2梯形波永磁同步电动机(无刷直流电动机)的自控变频
调速系统
*6.4同步电动机矢量控制系统
6.4.1可控励磁同步电动机动态数学模型
6.4.2可控励磁同步电动机按气隙磁链定向矢量控制系统
6.4.3正弦波永磁同步电动机矢量控制系统
思考题
习题
*第3篇伺服系统
*第7章伺服系统
7.1伺服系统的特征及组成
7.1.1伺服系统的基本要求及特征
7.1.2伺服系统的组成
7.1.3位置传感器
7.2伺服系统的跟随性能
7.3伺服系统控制对象的数学模型
7.3.1直流伺服系统控制对象的数学模型
7.3.2交流伺服系统控制对象的数学模型
7.4伺服系统的设计
7.4.1单环位置伺服系统
7.4.2双环伺服系统
7.4.3三环伺服系统
7.4.4复合控制的伺服系统
思考题
习题
附录
附录1三相/两相坐标变换
附录1.1不同坐标系中的电功率
附录1.2三相到两相坐标系的变换
附录1.3功率不变时的坐标变换阵
附录1.4匝数不变时的坐标变换阵
附录1.5两种坐标变换的比较
附录2由三相静止坐标系到两相任意旋转坐标系上的变换
(3s/2r变换)
附录2.13s/2r旋转变换阵
附录2.2电压方程的变换
附录2.3磁链方程的变换
附录2.4转矩方程的变换
教学实验参考
实验1带电流截止负反馈的转速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
实验2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
实验3转速、电流双闭环可逆直流PWM调速系统
实验4异步电动机转速开环变压变频调速系统
实验5永磁同步电动机转速开环变压变频调速系统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