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分四章,主要包括:民族传统与外来影响、社会转型与新文学发展、新诗风格与诗学建构、学术争鸣与理性批判等内容。
第一章 民族传统与外来影响
第一节 整体世界史观和文学的民族化
第二节 民族传统与现代浪漫主义思潮
第三节 五四文学的“自我表现”特征
第四节 接受西方影响:创造社模式
第五节 俄苏文学与20世纪中国文学
第六节 “拉普”和中国左翼文学批评
第二章 社会转型与新文学发展
第一节 从苏曼殊到郁达夫:现代浪漫抒情小说的发展
第二节 闻一多的“文化国家主义”及其转向
第三节 《故事新编》的“油滑”与文体自觉
第四节 走向历史唯物主义:巴人乡土小说的创作历程
第五节 诗与剧的统一:郭沫若40年代的历史剧
第六节 《浮躁》《废都》《高老庄》的精神症候分析
第七节 知青小说:世纪末浪漫主义思潮的绝唱
第三章 新诗风格与诗学建构
第一节 新诗源头的丰碑:《女神》
第二节 应修人诗的牧歌风格
第三节 冯至叙事诗中的现代意识
第四节 “湖畔”与“新月”的情诗
第五节 林徽因:游走于多重文学思潮间
第六节 闻一多的“生命诗学”观
第七节 新诗知性品格的建构
第四章 学术争鸣与理性批判
第一节 中国的“自由”派文学
第二节 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回顾与批判
第三节 周作人思想蜕变问题再检讨
第四节 舒芜和七月派关系的历史还原
第五节 “历史反思”应该具有历史感
第六节 中国现代文学为何较少深刻性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