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成长必读经典书系:世说新语》按内容分类编排,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门,共计一千一百三十则,由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及其门下的文人学士集体编撰而成。每一门皆从某一侧面表现出名流士族的思想和生活,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历史、道德、哲学和美学的特征。
《青少年成长必读经典书系:世说新语》选辑了《世说新语》中的著名篇章。内容分为原文、注释、译文三部分。其中注释着重于历史背景、人名、地名、官名,以及译文较难表达含义的词语。译文大多直接翻译,同时结合意译,少数译文不易呈现的细微含义,则于注释中作简要说明。
《世说新语》因其广泛丰富的内容含量和纯熟精美的语言艺术,被推为当之无愧的佼佼者,也确立了他在中国古代小说史上承前启后,不可忽视的地位。该书是在选录魏晋诸家史书以及郭澄之的《郭子》等文人笔记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它通过记载魏晋时期土族阶层的琐闻逸事,再现了汉末至南朝宋初两百多年的社会政治、军事、思想、文化、社会风尚以及文人的精神风貌和才情。这对中国文学、审美时尚、思想文化特别是对士人的精神产生过极为深远的影响。
作者刘义庆是南朝宋人,长沙景王刘道怜第二子,过继给刘道规,袭封临川王。他爱好文辞,广招文学人才,当时著名诗人鲍照就曾投身其门下。在宦海沉浮中忙里偷闲,刘义庆招集文人学士著书立说,有人说此书是出自其门客或众文士之手,但其本人主编的功劳还是不应抹杀的。由于刘义庆的组织和重视,《世说新语》才得以诞生,这也是公认的事实。刘义庆本人作品虽然不多,但在宗室子弟中却是一位佼佼者,《世说新语》是他的代表作。本书原名《世说》,唐代称《世说新书》或《世说新语》,后者成为本书专名大约在北宋。
《世说新语》一经问世,便被世人争相传诵,在一千五百多年的时间里,推崇它的文人学士层出不穷。宋朝的高似孙在其《伟略》中说它“极为精绝”,元朝的刘应登说它“清微简远,居然玄胜”、“临川善述,更自高简有法”。明朝的胡应麟更是非常推崇它,说:“读是语言,晋人面目气韵,恍惚生动;而简约玄澹,真致不穷,古今绝唱也。”到了现代,鲁迅称它为“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并说“记言则玄远冷俊,记行则高简瑰奇。”当代的易中天先生也称赞道:“魏晋是品评人物风气最甚的时代。一部《世说新语》几乎就是一部古代的《品人录》。那时的批评家多半以一种诗性的智慧来看待人物,因此痴迷沉醉,一往情深。这种对优秀人物的倾心仰慕,乃是所谓魏晋风度中最感人的部分。”
《世说新语》是中国古代小说的萌芽,其简洁隽永的传神描写为后世众多仿效者难以企及。此书不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意义,并且记载的大多是真人真事,历来也受史学界的重视。研究魏晋时期思想的人士甚至包括所有研究中国文化的学者,几乎没有不读此书的。该书对后世影响极大,后世的“世说体”模仿之作更是层出不穷。譬如宋代王谠的《唐语林》、孔平仲的《续世说》、明代李绍文的《明世说新语》等近二十余种作品。《世说新语》颇似当今的微型小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它是中国小说的雏形,是魏晋风度的审美产物,喜爱中国文学的人,尤其是对艺术和美关注的人,不读此书可谓遗憾终生。
全书按内容分类编排,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门,共计一千一百三十则,由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及其门下的文人学士集体编撰而成。每一门皆从某一侧面表现出名流士族的思想和生活,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历史、道德、哲学和美学的特征。
本书选辑了《世说新语》中的著名篇章。内容分为原文、注释、译文三部分。其中注释着重于历史背景、人名、地名、官名,以及译文较难表达含义的词语。译文大多直接翻译,同时结合意译,少数译文不易呈现的细微含义,则于注释中作简要说明。
德行第一
言语第二
政事第三
文学第四
方正第五
雅量第六
识鉴第七
赏誉第八
品藻第九
规箴第十
捷悟第十一
夙惠第十二
豪爽第十三
容止第十四
自新第十五
企羡第十六
伤逝第十七
栖逸第十八
贤媛第十九
术解第二十
巧艺第二十一
崇礼第二十二
任诞第二十三
简傲第二十四
排调第二十五
轻诋第二十六
假谲第二十七
黜免第二十八
俭啬第二十九
汰侈第三十
忿狷第三十一
谗险第三十二
尤悔第三十三
纰漏第三十四
惑溺第三十五
仇隙第三十六
言语第二
[原文]
边文礼见袁奉高①,失次序②。奉高曰:“昔尧聘许由,面无怍色③,先生何为颠倒衣裳?”文礼答曰:“明府初临,尧德未彰,是以贱民颠倒衣裳耳!”
[译文]
边文礼去见袁奉高时,举止失措。袁奉高说:“从前尧去拜访许由,许由脸上没有惭愧之色,先生为什么举止慌乱失措呢?”边文礼回答:“太守您新到任,帝尧之德还没有表现出来,所以我才举止失态的。”
[原文]
徐孺子年九岁①,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②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译文]
徐孺子九岁的时候,曾在月光下玩耍,有人对他说:“如果月亮中什么都没有,是不是会更亮呢?”徐孺子回答:“不是这样的。这就像人的眼中有瞳仁,没有它眼睛一定不会明亮。”
[原文]
孔文举年十岁①,随父到洛②。时李元礼有盛名③,为司隶校尉④。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⑤。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炜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
[译文]
孔文举十岁的时候,跟随父亲来到洛阳。当时李元礼极有名望,担任司隶校尉。到他家拜访的人,只有才子名流和李家的近亲才能通报。孔融到了李家门口,对仆吏说:“我是李先生的亲戚。”仆吏通报后,孔融晋见就座。李元礼问道:“你与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孔融回答:“我的先君仲尼(孔丘)和你的祖先伯阳(老子)有师生之谊,所以我与您是世代通家之好哇!”李元礼和宾客们都因为他的回答而感到惊讶。太中大夫陈韪后到,有人把孔融刚才的答话告诉了他,陈韪不屑地说:“小时候聪明,大了不见得好。”孔融答道:“想必您小的时候,一定是很聪明!”陈韪顿时窘迫起来。
[原文]
孔融被收①,中外惶怖②。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③,了无遽容④。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⑤,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
[译文]
孔融被捕,朝廷内外一片惶恐。当时孔融的大儿子九岁,小儿子八岁;父亲被捕时两人还在玩琢钉游戏,毫无惊恐之色。孔融对差役说:“希望罪过只加在我的身上,两个孩子能否保全性命?”儿子从容上前说道:“父亲您难道见过捣翻了的鸟巢下面还有完好的鸟蛋吗?”不久两个孩子也被抓了起来。
[原文]
祢衡被魏武谪为鼓吏,正月半试鼓①。衡扬桴为《渔阳掺挝》,渊渊有金石声②,四坐为之改容。孔融曰:“祢衡罪同胥靡,不能发明王之梦③。”魏武惭而赦之。
[译文]
祢衡被魏武帝曹操贬谪为鼓吏,正遇八月中汇集宾客要检验鼓的音色。祢衡扬起鼓槌演奏《渔阳掺挝》鼓曲,鼓声深沉,有金石之声,四座的人都为之动容。孔融说:“祢衡之罪,和殷时服刑的犯人傅说相同,可是没能使贤明的君主从梦中惊醒过来。”魏武帝听后很惭愧,就赦免了祢衡。
[原文]
钟毓、钟会少有令誉①。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日②:“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③。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译文]
钟毓和钟会两兄弟,从小就有美好的声誉。钟毓十三岁的时候,魏文帝听到了他们的名声,便告诉他们的父亲钟繇说:“可以叫你的两个儿子来见我!”于是令他们朝见文帝。朝见时,钟毓脸上冒有汗水,魏文帝就问:“你脸上为什么出汗呢?”钟毓回答说:“由于恐惧慌张,所以汗水像水浆一样冒出。”魏文帝又问钟会说:“你为什么不出汗呢?”钟会回答说:“由于恐惧颤抖,所以汗水一点也不敢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