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不相同的自然景观,千奇百怪的动物植物、变幻莫测的天气现象,这到底为什么呢?探索自然科学,把握自然真谛,让我们探索自然的奥秘,揭开自然的谜团吧!看看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呢?周宝良编著的《图解科普·爱科学学科学系列丛书:生物研究寻古》具有很强系统性、科学性、可读性和新奇性。
《图解科普·爱科学学科学系列丛书:生物研究寻古》知识全面,内容精炼,图文并茂,形象生动,通俗易懂,能够激发读者对科学的兴趣和爱好,达到普及科学知识的目的,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启发性和知识性,是广大读者了解科技、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高素质、激发探索和启迪智慧的优秀科普读物。
早期生物学
甲骨文中的动植物知识
早期动植物地理分布
早期的食物链记载
早期资源保护的记载
动植物分类
古代的动植物分类
《禽经》中记载的鸟类
药用动植物分类研究
园林类植物的研究
菌类的利用
古代对大型真菌的认识
古代对微生物的认识与利用
昆虫的利用
古代昆虫资源开发利用
古代昆虫寄生现象研究
古代食用昆虫的利用
古代治蝗研究的成果
明清生物学
重要植物输入与研究
植物图谱与专著的编撰
水产动物的研究成果
药用动植物学的新发展
甲骨文中的动植物知识
甲骨文是殷商时期使用过的一种文字。这些刻在动物骨骼上的象形文字,有不少反映了三四千年前人们对生物世界的思考。
商代甲骨文中有不少动植物的名称,反映了当时人们已能根据动植物的外形特征,辨认不同种类的动植物,从而出现最早的动植物分类雏形。
通过殷墟甲骨文中有关动物的文字,可以发现古人对自然界的观察是非常细致的。说明当时人们对文字的概括与总结具有很高的科学性。
1899年秋,清代朝廷任国子监祭酒的王懿荣得了疟疾,就派人到宣武门外菜市口达仁堂买了一剂中药。王懿荣是金石学家,也是个古董商,他担任的国子监祭酒是当时朝廷教育机构的最高长官。
中药买回来后,王懿荣无意中看到其中的一味叫龙骨的中药上面有一些符号。龙骨是古代脊椎动物的骨骼,在这种几十万年前的骨头上怎会有刻画的符号呢?这不禁引起他的好奇。
对古代金石文字素有研究的王懿荣便仔细端详起来,觉得这不是一般的刻痕,很像古代文字,但其形状非大篆也非小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