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育管理者和教师为主要读者对象,通过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而将人本教育的思想落实到教育实践中,真正实现教育培养人、塑造人、发展人的本质要求。 高中新课程的实施在探索中刚刚走过四个年头,课改的政策和理论需要我们在实践中逐步理解贯彻,教育的思路和策略需要我们在探讨中不断调整,同样,解决班主任工作面临的困惑也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从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角度进行反思和论证。《班主任新兵法细节》之所以从这个角度选题,是基于新课程的实施给班主任工作带来了新的困惑这一教育事实,也希望和大家共同探讨,摸索出新的思路和方法。“名师工程高中新课程系列”采用了通俗的创作方法,把死板的道理鲜活化,把教条的写法改变为以案例为主,分析、评点为辅,把最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融入有趣的情境中。经典的案例,情境式的叙述,流畅的语言,充满感情的评述,发人深省的剖析,娓娓道来、深入浅出,让教师更充分地领会先进、有效的教育方法。
高中新课程改革对班主任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和挑战。在这种背景下,班级教育如何体现新的教育要求,走进学生的心灵,提高教育的实效性;班级活动的设计和组织如何反映新的教育理念,遵循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班级管理怎样进行模式创新,适应行政班、教学班、必修课、选修课等新的教学变化;班主任怎样实现教育理念、教育行为、教育角色的转变等。这些都是班主任工作需要重新审视或探讨的新课题。
第一章 新课程呼唤高素质的班主任-走专业化的道路
第二章 新课程背景下的班级德育-对学生实施精神关怀
第三章 新课程背景下的班级管理-注重民主与科学
第四章 新课程背景下的班集体活动-面向学生生活的全部
第五章 新课程背景下的心理健康教育-塑造健全人格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健康的人格”,即教学生学会做人、做事、做学问。然而,人们在理解这些常识的时候却出了问题:恰恰从反面理解它、强调它,造成了片面追求“知识教育”,而忽视“人性教育”的社会风气。为此,我们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因此,新课程改革大力倡导人性化教育,强调以人为本。一些社会学者大声疾呼,“培养学生的人性是教育的终极目标”。为此,厦门大学唐振超先生撰文,用大量的事实阐明了这个观点。先引述其中的一个案例: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某中学高一学生晓源偷偷带女朋友回家过夜。第二天,母亲发现此事,严厉斥责了他。晓源一怒之下,用剪刀和菜刀将母亲杀死。随后,趁刚进家门的父亲不备,又用菜刀将其砍死。更可怕的是晓源事后的一系列“表演”:用衣服擦拭血迹,故意翻乱东西;像平常一样去泡网吧;第三天回家将擦拭血迹的衣服洗净晾干;转天骗姑姑找人打开了家门,在门后假装晕倒;在接受审讯时,抽空和民警聊天,约民警打篮球。晓源企图用“表演”蒙混过关,实在让人不寒而栗。
人们常说:“父爱重如山,母爱深似海。”一个人可以没有金钱、权势、地位,但不能没有父母;可以舍弃爱情事业和理想,但不能抛弃父母。孝敬父母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从这种价值观、道德观出发,将屠刀举向父母的人无异于恶魔。这个案例也不是个别现象,唐先生就一口气介绍了2003年发生的四件血淋淋的案件。是谁将晓源变成了恶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