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作品系列:与大师约会》是莫言从事文学创作以来所发表的短篇小说汇编之二,收入他从1990年至2005年创作发表的短篇作品四十余篇。这些短篇小说,故事饱满,风格多样,如同从肥沃而复杂的中国土地上自然生长出的丰富多彩的朵朵奇葩,既有荒诞离奇却又逼真入神、不乏黑色幽默的传奇述说,也有对乡村纯朴人情的感人描摹,更有对乡村残酷现实的犀利挖掘。
其中,《月光斩》获得2005年首届“蒲松龄短篇小说奖”和2007年“《人民文学》奖”。
日本著名作家大江健三郎认为:“如果在世界上给短篇小说排出前五名的话,莫言的应该进去。”
短篇小说全集前言这是迄今为止我公开发表的短篇小说的全集(分为《白狗秋千架》和《与大师约会》两册)。从一九八一年九月发表在河北保定市刊物《莲池》第五期上的《春夜雨霏霏》开始,到二〇〇五年一月发表在《上海文学》第一期上的《小说九段》为止,时间跨度为二十四年。
过去虽多次出过短篇集子,但都羞于拿出全部稍作示人。这次则和盘托出,不避浅陋,为得是让那些对我的创作比较关注的读者,了解我的短篇小说创作的发展轨迹。也让那些对我的创作了解不多的读者,通过阅读这部合集,可以看到一个作者是怎样随着时代的变化和自身的变化,使自己的小说不断地改换着面貌。当然,有可能越变越好,也有可能越变越坏,这就要靠读者朋友们自己判断了。任何一个作者都希望自己能越变越好,但希望是一回事,事实又是一回事。我对自己的写作,一向缺少自信,唯一自信的是:我写作的态度是真诚的。
莫言
二〇〇五年四月
莫言,山东高密人,1958年生。著有《红高粱家族》、《酒国》、《丰乳肥臀》、《檀香刑》、《生死疲劳》、《蛙》等长篇小说十一部,《透明的红萝卜》、《司令的女人》等中短篇小说一百余部,并著有剧作、散文多部;其中许多作品已被翻译成英、法、德、意、日、西、俄、韩、荷兰、瑞典、挪威、波兰、阿拉伯、越南等多种语言,在国内外文坛上具有广泛影响。莫言和他的作品获得过“联合文学奖”(中国台湾),“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法国“Laure Bataillin(儒尔·巴泰庸)外国文学奖”,“法兰西文化艺术骑士勋章”,意大利“NONINO(诺尼诺)国际文学奖”,日本“福冈亚洲文化大奖”,中国香港浸会大学“世界华文长篇小说奖·红楼梦奖”,美国“纽曼华语文学奖”以及中国最高文学奖“茅盾文学奖”。2012年10月11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初恋
奇遇
辫子
金鲤
夜渔
鱼市
地道
地震
天才
良医
神嫖
飞鸟
粮食
灵药
铁孩
翱翔
姑妈的宝刀
屠户的女儿
麻风的儿子
马语
拇指铐
长安大道上的骑驴美人
白杨林里的战斗
一匹倒挂在杏树上的狼
蝗虫奇谈
祖母的门牙
儿子的敌人
天花乱坠
沈园
学习蒲松龄
与大师约会
茂腔与戏迷
枣木凳子摩托车
冰雪美人
倒立
嗅味族
木匠和狗
火烧花篮阁
月光斩
普通话
大嘴
挂像
养兔手册
小说九段
麻风女的情人
我九岁那年,已是小学三年级学生了。
班里的学生年龄距离拉得很大,最小的是我,最大的是杜风雨,已是个十六岁的小伙子了。他的个头比我们班主任还要高;他脸上的粉刺比我们班主任脸上的还要多。很自然地,他成了我们班上的小霸王。更由于他家是响当当的赤贫农,上溯三代都是叫花子,他娘经常被学校里请来作诉苦报告,鼻涕一把泪一把地说如何冒着大风雪去讨饭,又如何在风雨之夜把杜风雨生在地主家的磨道里,我们班主任家是富裕中农,腰杆子很软,所以,面对着根红苗正、横眉立目、满脸粉刺的无产阶级后代的胡作非为,连屁都不敢放一个。
我们的教室原先是两间村里养羊的厢房,每逢阴雨潮湿天气就发散羊味。厢房北头的三间正房是乡里的电话总机室,有很多电线从窗户里拉出来,拴在电线杆子上,又延伸到不知何处去,看守电话总机的是一个操着外地口音的年轻女人。她的脸很白,身体很胖。
那时我并不知道什么是沙发什么是面包,但村里的一个老流氓对我说看电话女人的奶子像面包肚皮像沙发。她有两个女孩,模样极不相似。村里的光棍儿见了她们就说:“大平小平,我是你爸。”两个女孩起初很乖地呼光棍儿爸爸,后来不呼了。后来光棍儿再自封为爸爸时,两个女孩便像唱歌一样喊:“操你的亲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