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工,河南开封人。20世纪80年代师承朱维之教授研习圣经文学,其后始终致力于圣经文学研究。现为河南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圣经文学研究所所长。多次赴美国、以色列、德国、英国、香港、台湾等地访学交流。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是河南省优秀专家、河南大学十佳教工。完成国家及省部科研课题多项,出版著译多部,主编辑刊《圣经文学研究》。
本辑共分9个栏目,包括20篇文章,其中《作为宗教诠释学的圣经诠释学》是翻译文章,作者戴歌德是当今国际圣经著名学者,他的这篇关于圣经的论文,无论其学术思想还是研究方法模式,对中国圣经研究者都会有诸多的昭示。
致读者
认 识 名 家
作为宗教诠释学的圣经诠释学
——圣经的四重意涵 [德]戴歌德
《新约圣经》的复调性和研究进路的多样性:
戴歌德的《新约》研究 瞿旭彤
如何读博士
——戴歌德教授访谈录 经敏华译,瞿旭彤校
《雅歌》研究
试问诸君何所见?
——《雅歌》中的书拉密女与唐代女诗人赵鸾鸾
[斯洛伐克]苏 兰
上帝乃其灵魂之爱,女人则其身体之爱
——《雅歌》的两个中文译本1930/1932 [瑞士]冯 铁
《雅歌》重译的文学动因 马月兰
专 题 论 述
西方马克思主义圣经研究方法 [澳大利亚]罗兰博尔
希腊形而上学对基督教神学的初期影响 赵 林
《墨子》与圣经节用观比较
——兼论“节用”的现实意义 高 深
圣经阐释学
康德论圣经及其诠释 李秋零
哈列维《卡扎里》对希伯来圣经“王”形象的发展 陈会亮
弥尔顿散文对圣经的政治阐释 袁先来
《新约》研究
《新约》与希腊罗马书写 [英]海伦艾尔萨姆
圣殿被毁与“约翰群体”的身份焦虑
——兼论对“以他的身体为殿”约2:21的理解 洪晓纯
圣经与翻译
道、言、话之分野与融合
——“经文辩读”视域下的当代圣经汉译考察 任东升
汉语圣经“新旧约”话语传统的形成 高玉霞
《希伯来圣经》研究
从亚比米勒到神:《创世记》第20章人物解读 南宫梅芳
安息:作为心态的生态意义 黄增喜
青 年 之 页
生命直觉主义观照下的《耶利米哀歌》 王晴阳
《谈道百篇》与圣经:影响与张力 陈昱昊
信息与书评
国际华裔圣经学术会议在香港召开 程小娟
客观深入创新
——王立新著作《古犹太历史文化语境下的
希伯来圣经文学研究》论析 王 鹏
《圣经文学研究》第5—10辑总目录
编后记
《谈道百篇》与圣经:影响与张力*
陈 昱 昊
内容提要:晚清中国基督徒杨用之在《万国公报》上发表了一组以圣经为题材的教义诗《谈道百篇》。这组诗歌以中国传统诗歌形式宣扬基督教教义,一方面,诗歌的结构、形式和语言深受圣经影响;另一方面,诗歌的主要内容在较好地传达基督教基本教义的同时,也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形成了张力。通过解析这一文本,既可了解《万国公报》宗教类文学作品的某些特点,也能对近代中国基督徒文学书写的特征有所把握。
关键词:《谈道百篇》;圣经;《万国公报》;基督教文学;影响与张力
一、《谈道百篇》的写作背景与研究价值
鸦片战争以来,传教士们为使中国成为一个信奉基督教的国家,纷纷来华并创办中文报刊,以此传播基督教思想,但在具体内容上则兼有时事和西学。据统计,“在19世纪40年代到90年代,他们先后创办了近170种中外文报刊,约占同期中国报刊总数的95%”,①其中以美国监理会在华传教士林乐知创办的《万国公报》最为知名。《万国公报》的前身是1868年创刊的《教会新报》,1874年该报因销路问题改版为《万国公报》。《万国公报》前后经历了两个阶段:前期从1874年改版至1883年停刊,后期从1889年复刊至1907年正式退出历史舞台。《万国公报》介绍与推举西学力度之大、介入之深为其他报刊所少见,报道时事之准确与广泛也为其他报刊所难企及,如在甲午中日战争期间,其提供的报道被认为是“关于中日战争的唯一真实的报道”①。因这些特质,《万国公报》为时人所重。然而《万国公报》登载西学与时事毕竟是其传教的手段,涉及中国国事时又往往站在英美国家的立场上,所以到了20世纪初,《万国公报》随着中国人自办报刊的崛起而衰落,终在1907年停刊。
《万国公报》所载西学方面的内容很受重视,其他方面的内容却罕有人注意,其中就包括文学作品。《万国公报》先后刊登了将近1000篇文学作品,包括诗歌、辞赋、寓言、译介文学等,②其中,中国基督徒所写的诗词曲赋占了很大比重。本文所要分析的《谈道百篇》就是武汉伦敦会的中国基督徒杨用之③以中国古典诗歌的文体形式评述圣经经文的一组作品,连载在前期《万国公报》的第507卷、514卷、523卷、524卷、525卷、526卷、531和532卷上,共100首。由于资料缺乏,我们对杨用之其人不能有充分了解,只能从《万国公报》中找到一些线索。这个名字始见于1871年第137期的《教会新报》,他曾于1871年、1873年、1874年在该报发表诗歌作品。《万国公报》出版后,杨用之在1875年到1881年七年间发表了225首诗歌和辞赋,数量相当可观。他不仅是《万国公报》文学作品创作队伍中的一员,也是被描写的对象之一,1880年的第612和614卷就刊登过以送别他为主要内容的诗歌。这种类型的诗歌有一定数量,但描写的对象只有14人,其中11人为传教士,3人为中国人,杨用之就在其中。可见杨用之在刊物中的地位不同寻常,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其诗歌的重要性及代表性。而这组作品以中国古典诗歌形式承载基督教思想的特征,也使之有可能在宗教与文学关系及中西文化交流的论题上给我们以启迪。笔者期待透过对这组诗的分析,来了解圣经对中国基督徒创作的影响,以及晚清基督徒所面对的圣经教义与中国文化之间的张力。
二、《谈道百篇》所受圣经的影响
在《谈道百篇》的100首诗歌中,94首以评述圣经经文为主要内容,其余6首总结升华组诗的思想。其中,前40首评述《旧约》经文,登载于前期《万国公报》的507卷和514卷。这40首诗歌的内容涵盖39部《旧约》卷籍,除《耶利米哀歌》有2节经文被评述外,其他38卷书各有一节经文被评述。后54首诗歌评述的对象是《新约》经文,分别刊登于前期《万国公报》的523—526卷、531—532卷。在27部《新约》卷籍中,每卷书有两节经文入选。组诗的排序与圣经卷籍的顺序也一致,以《创世记》起始,以《启示录》终结。总结升华组诗内容的6首诗歌登载于532卷。《万国公报》上的教义诗为数并不少,但直接取材于圣经的只有《谈道百篇》,它们在不同方面受到圣经影响,这里主要考察两个方面:
1. 诗歌结构所受圣经的影响
加拿大文艺理论家弗莱曾指出,圣经叙事中存在着U型结构模式,其故事的开头和结尾是顺境,中间部分则充斥着不幸与痛苦,如同一个英文字母U。《谈道百篇》也有与之相类的结构。《谈道百篇》虽然是诗歌,但却是大规模组诗。在中国诗歌中组诗的最早形式见于《诗经》的连章诗,具有复叠章法。如《诗经·秦风·无衣》一诗共三节,每节的结构相同,为“岂曰无衣,与子[] [] ,王于兴师,修我[] [] ,与子[] [] ”①。后来组诗的形式发展为同一主题下的多首诗歌,如杜甫的《前出塞九首》和《后出塞五首》。这两组诗歌完整展示了百姓从军十余年的生活,“叙事线索明晰,形成一个整体”。②在基督教文学传统中,组诗也不少见。特别是各类赞美诗,都给人以回环往复、一咏三叹的美感,如意大利人法兰西斯写于12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