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北京大学物理学丛书”第33种。本书系统地介绍了激光冷却原子和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的历史发展、主要实验和基本原理,从实验出发,着重从物理概念和图像出发去描述现象,解释机理,避免冗长的攻势推导;在广泛阅读文献的基础上,穿插了一些科学发展过程中的珍闻逸事,使读者既了解了历史,又增加了阅读兴趣。
本书可作为物理学、电子学以及其他相关专业的研究生、高年级本科生作为教材,也可供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参考。
王义遒,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32年生,浙江宁波人。195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61年于苏联列宁格勒大学研究生毕业,获副博士学位。回国后一直在北京大学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曾任教研室主任、副系主任。在核磁共振、量子频率标准研究和激光冷却原子领域取得多项国内领先成果,著有学术论文200多篇以及《量子频标原理》、《原子的激光冷却与陷俘》等专著,曾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78)、中国物理学会饶毓泰物理奖(1992~1993)、光华科技基金奖(1994)等多项奖励。
第一章 导言
§1.1 历史概述
§1.2 激光冷却与陷俘原子的重要意义和应用前景
§1.3 本书的体例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光与原子的相互作用
§2.1 辐射场的描述
2.1.1 经典描述
2.1.2 量子描述
§2.2 原子状态的描述
2.2.1 原子能态的量子数描述
2.2.2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原子能级
2.2.3 塞曼效应与斯塔克效应
2.2.4 能级跃迁和选择定则
§2.3 跃迁概率
2.3.1 孤立二能级的跃迁概率
2.3.2 有弛豫作用下的稳态跃迁概率
2.3.3 自发跃迁和受激跃迁
2.3.4 非浸渐跃迁及其跃迁概率
§2.4 吸收和色散
2.4.1 密度矩阵
2.4.2 光学布洛赫方程和原子极化率
2.4.3 吸收和色散
§2.5 谱线的增宽和位移
2.5.1 饱和与饱和增宽
2.5.2 多普勒频移与增宽,反冲频移
2.5.3 光位移
2.5.4 谱线的其他辐射增宽与频移
§2.6 光抽运
2.6.1 光抽运与光极化
2.6.2 暗态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光场对原子的作用力
§3.1 电磁场对物体的作用力,光压
§3.2 计算辐射场对原子作用力的出发点
§3.3 静止二能级原子在光场中所受的散射力和偶极力”
3.3.1 静止二能级原子所受光场力的一般表达式
3.3.2 散射力和偶极力
§3.4 运动原子所受的光场作用力
3.4.1 平面波情况
3.4.2 驻波场情况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原子束的激光操控
§4.1 原子束的激光减速——基本方法
4.1.1 连续补偿多普勒频移的方法
4.1.2 克服光抽运效应的方法
§4.2 原子束的激光减速——实验结果
4.2.1 激光频率扫描实验
4.2.2 塞曼与斯塔克减速实验
第五章 光学黏团
第六章 亚多普勒冷却
第七章 中性原子的光学讲阱
第八章 激光冷却与陷俘原子的应用
第九章 静磁阱
第十章 蒸发冷却
第十一章 稀薄气体中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的实现
第十二章 结语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