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专利知识流动研究》首先介绍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理论,在专利特征的基础上,构建专利知识网络,然后对高校专利知识流动进行研究,针对全国高校特定领域(电动汽车技术领域)以及特定地域(福建省)的专利知识流动分别研究,总结出高校专利知识流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
适读人群 :知识产权领域学习者、研究者、实务工作者
1.对985高校及其他高校的专利许可网络和专利许可地域性网络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工科类高校比综合类高校知识流动能力更强;985高校许可数量与知识流动广度有正相关性,但与知识流动频度没有相关性;西安交通大学和天津大学在知识流动能力最强;浙江、江苏、广东和北京4个省市的知识流入广度较高,江苏、广东和浙江3个省的知识流入最多;绝大部分高校的知识流动还是在本省市内,高校向相邻省市的知识流动作用比向其他省市更小。
2.对电动汽车技术领域的申请人网络和发明人网络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相对于企业而言,高校的共同申请数量不高,但是拥有较多的发明人团队,这些发明人团队中北京交通大学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情况较好。高校拥有众多的实验室,而且这些实验室拥有一流的实验设备,但是这些成果还没有能有利地向产业界进行流动。
3.对福建省高校专利网络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高校科研院所发明人对专利运用的意愿比较高,而高校科研院所却没有表现出非常大的热情。高校科研院所认为专利转让及许可还存在着专利交易平台市场不发达、专利形成产品困难、专利价值难评估、寻找买家困难等困难。发明人则认为联系不到投资方或生产企业是专利没有得到运用的最重要原因。在专利实施过程中,产业化存在困难、缺少专利经营管理人才和缺乏专利交易平台为排名前三位的困难;在专利运用方面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缺乏技术成果的市场需求信息和中介资源,很大比例的高校科研院所发明人认为教师主要任务是科研与教学、无暇花费大量精力在知识产权转化。
4.总结高校专利知识流动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认为需要重视专利申请资助政策作用、充分发挥高校技术转移机制作用、提高区域专利知识流动和充分发挥发明人网络作用。
作为新知识的一个主要来源,高校已经在技术创新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高校拥有较多的科研资源,每年产生大量专利,如何把高校专利转化成知识向其他组织进行流动,进而促进高校支撑国家创新型战略,对高校和全社会来说都是一个重要问题,从而考察高校的专利知识流动也是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可以从专利许可网络、地域性网络、申请人网络以及发明人网络等四方面来研究高校专利知识流动。专利拥有合作申请人和合作发明人这一关系型数据,并且其专利许可数据又是典型的关系型数据,可以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来构建专利许可网络、专利许可地域性网络、申请人网络以及发明人网络。
本书首先对高校专利知识流动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工科类高校比综合类高校知识流动更强;985高校许可数量与知识流动广度有正相关性,但与知识流动频度没有相关性;西安交通大学和天津大学知识流动最强;浙江、江苏、广东和北京4个省市的知识流入广度较高,江苏、广东和浙江3个省的知识流入最多;绝大部分高校的知识流动还是在本省市内,高校向相邻省市的知识流动作用比向其他省市更小。
本书对电动汽车技术领域的申请人网络和发明人网络进行分析研究后发现:相对于企业而言,高校之间共同申请数量不高,但是拥有较多的发明人团队,这些发明人团队中北京交通大学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情况较好。高校有相当多的实验室,而且这些实验室拥有一流的实验设备,研究成果颇多,但是这些成果还没能顺利地向产业界流动。
本书通过对福建省高校地域专利知识流动进行分析后发现:福建省高校技术转移比较分散,个体差异较大,集中在福州市、厦门市和泉州市三个地域;被许可人也较分散,但是有些个体集中程度非常高,被许可人所在地域主要集中在本省,外省被许可地域则非常分散。在此基础上,本书对高校技术转移机制调研后发现:高校创新能力较强,发明实施率远高于全国专利的平均实施率,而且表现出良好的经济效益,高校发明人对专利运用的意愿比较高,而高校却没有表现出非常大的热情。高校在技术转移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期望政府提供专利资金、税收减免、专利公共交易平台和需求方信息等方面的支持。
通过以上探讨,总结出高校专利知识流动中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专利知识流动分布差异大;(2)专利知识流动范围较窄;(3)专利知识流动地域差异大;(4)专利知识流动行业扩散能力有待提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1)重视专利申请资助政策作用;(2)充分发挥高校技术转移机制作用,注重大学技术转移办公室的人员队伍建设,从发明开始就介入整个过程中来,为高校教师提供发明评估、申请策略选择、帮助申请专利、寻找被许可对象、商业谈判和收益分配等服务,以提高专利知识流动;(3)提高区域专利知识流动,借鉴江苏省在区域专利知识流动中的做法,如强有力的财政支持,构建了省、市、县三级知识产权管理体系,高校充分发挥自身科技资源优势,积极创办建立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开展高校技术转移及推动成果转化,强化高校转变评价机制导向,建立高校联盟等措施;(4)充分发挥发明人网络作用,鼓励企业充分利用核心发明人和桥梁发明人的作用促进行业专利知识流动。
罗立国,男,1983,厦门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法学院博士后,2013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获管理学博士学位,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于2012年10月,以交流生身份前往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进行为期半年的学习,主要研究方向为知识产权与技术创新。在《管理学报》《情报杂志》《知识产权》等核心期刊上发表过多篇学术论文,还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多篇论文,获得过博士后基金项目,主持福建省知识产权局多项纵向课题。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专利知识
二、高校知识流动
三、研究评述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四节 主要创新点
第五节 基本框架
第二章 专利知识网络
第一节 社会网络分析理论
一、社会网络分析
二、社会网络分析指标
第二节 专利特征及检索
一、专利特征
二、专利检索
第三节 专利知识网络构建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校专利知识流动
第一节 高校专利知识流动网络
第二节 高校专利知识流动地域性分析
一、省市地域性比较
二、高校知识地域辐射分析
第三节 高校专利知识流动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985高校专利知识流动
第一节 985高校许可概况
第二节 专利知识流动
一、整体知识流动
二、个体知识流动
第三节 985高校专利知识流动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高校行业专利知识流动——以电动汽车技术领域为例
第一节 电动汽车概述
一、数据收集
二、年度情况分析
三、申请人和发明人合作情况分析
第二节 电动汽车专利知识网络
一、申请人网络
二、发明人网络
第三节 个体分析
第四节 高校电动汽车专利知识流动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高校地域专利知识流动——以福建省高校为例
第一节 总体情况
第二节 高校管理机制
一、基本情况
二、专利运用
第三节 高校科研院所发明人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高校专利知识流动存在问题及对策
第一节 高校专利知识流动存在问题
一、专利知识流动分布差异大
二、专利知识流动范围较窄
三、专利知识流动地域差异大
四、专利知识流动行业扩散能力有待提高
第二节 高校专利知识流动对策
一、重视专利申请资助政策作用
二、充分发挥高校技术转移机制作用
三、提高区域专利知识流动
四、充分发挥发明人网络作用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高校科研院所管理机构问卷调查
附录二 高校科研院所发明人问卷调查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