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司马迁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写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叙述了我国三千年左右的历史。全书包括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凡一百三十篇。不仅记述了各阶层重要历史人物的事迹和重要历史事件,而且涉及礼乐制度、天文兵律、社会经济、河渠地理等诸方面的重要论述。
《史记》除了在历史学上占有重要地位外,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极其重要的一席之地。《史记》开创了我国传记文学的先河,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唯一最全、最权威的史记集评本。
文白对照、全注全译、名家集评
疑难字词注音、注释,原文精校,译文通顺流畅,古典整页版画插图。
集合历朝历代名家评注,汲取前人思想精华,集两千年智慧读史记。
历史学家毛佩琦题词,著名学者任德山作序推荐。
学术顾问:饶宗颐、周有光、汤一介、傅璇琮。
乐黛云、李学勤、袁行霈、毛佩琦、余世存、王守常、任德山、龚鹏程、刘君祖、蒋勋、孙立川等著名学者组成编委会,阵容强大。
近年来,朝野与海内外学习中国文化蔚然成风。发展与文化交流都不能脱离文化传统,要立足于国情,而文化传统是国情的重要内容,它既是社会发展的结果,又是文化发展的结果。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除了要读那几部人人皆知的基本经典、诸子要籍之外,有一部书一定要读,那就是《史记》。
读《史记》,能把中国通史的根源找到;能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之源——先秦典籍与诸子学说的产生与时代土壤;能读到古代最好的文学作品;能发现中国文化的博取融通的性质与太史公司马迁那高瞻远瞩百代的见识与不世出的卓越才华。
司马迁,字子长,中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第一册
卷一 五帝本纪第一
卷二 夏本纪第二
卷三 殷本纪第三
卷四 周本纪第四
卷五 秦本纪第五
卷六 秦始皇本纪第六
卷七 项羽本纪第七
卷八 高祖本纪第八
卷九 吕太后本纪第九
卷十 孝文本纪第十
卷十一 孝景本纪第十一
第二册
第三册
第四册
十年,帝禹东巡狩,至于会稽而崩。以天下授益。三年之丧毕,益让帝禹之子启,而辟居箕山之阳。禹子启贤,天下属意焉。及禹崩,虽授益,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洽。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日“吾君帝禹之子也”。于是启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
夏后帝启,禹之子,其母涂山氏之女也。
有扈氏不服,启伐之,大战于甘。将战,作《甘誓》,乃召六卿申之。启日:“嗟!六事之人,予誓告女:有崔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今予维共行天之罚。左不攻于左,右不攻于右,女不共命。中康崩,子帝相立。帝相崩,子帝少康立①。帝少康崩,子帝予立。帝予崩,子帝槐立。帝槐崩,子帝芒立。帝芒崩,子帝泄立。帝泄崩,子帝不降立。帝不降崩,弟帝。立。帝扃崩,子帝廑立。帝廑崩,立帝不降之子孔甲,是为帝孔甲。
孔甲崩,子帝皋立。帝皋崩,子帝发立。帝发崩,子帝履癸立,是为桀。
帝桀之时,自孔甲以来而诸侯多畔夏,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弗堪。乃召汤而囚之夏台,已而释之。汤修德,诸侯皆归汤,汤遂率兵以伐夏桀。桀走鸣条,遂放。而死。桀尊人日:“吾晦不遂杀汤于夏台,使至此。”汤乃践天子位,代夏朝天下。汤封夏之后,至周封于杞也。太史公日:禹为姒姓,其后分封,用国为姓,故有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斟寻氏、彤城氏、褒氏、费氏、杞氏、辛氏、冥氏、斟戈氏。孔子正夏时,学者多传《夏小正》云。自虞、夏时,贡赋备矣。或言禹会诸侯江南,计功而崩,因葬焉,命日会稽。会稽者,会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