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海流域水环境承载力计算与社会经济结构优化布局研究
定 价:188 元
丛书名: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十一五”成果系列丛书
- 作者:董利民等著
- 出版时间:2015/6/1
- ISBN:9787030445490
- 出 版 社:科学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X143
- 页码:433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K
本书系统阐述了湖泊流域生态文明及体系建设基本内涵, 判别了洱海流域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发展趋势及友好模式选择, 解析了洱海流域社会经济结构、发展速度与污染物控制内在关系, 研发了洱海流域生态文明评价和服务于生态文明流域发展的社会经济结构体系构建等关键技术, 编制了洱海流域产业结构调整控污减排总体规划, 介绍了课题在云南洱海流域开展的富营养化初期湖泊的流域社会经济发展友好模式的研究与初步应用成果, 以期为解决我国例似湖泊流域生态系统安全、经济社会发展与和谐稳定提供参考。
更多科学出版社服务,请扫码获取。
《洱海流域水环境承载力计算与社会经济结构优化布局研究》:
1 洱海流域水环境现状调查与分析
1.1 洱海流域水文气象特征分析
1.1.1 水文气象调查与观测
洱海流域有常规气象站2个,分别为大理站和洱源站,本子课题研究调查收集了气象站30年(1971~2000年)的主要气象要素统计资料、2000~2009年的气象观测日值资料和2010年全年12个月的定时观测资料。同时,调查收集了流域内5个水文站2000~2009年的逐日降水量观测资料,分别为炼城站、银桥站、牛街站、福和站、下关站。另外,还调查收集了洱海2000~2010年的运行水位观测资料,以及发电、泄洪和引水的外泄调控水量观测资料。洱海流域水文气象观测站分布如图1-1所示。
为了弥补洱海流域两个常规气象站观测时段资料的不足,本子课题研究自2009年开始,在洱海北部的江尾增设了气象观测站,进行24小时的风向、风速、气压、气温、湿度、太阳辐射、光照、降雨等气象要素连续观测。针对洱海主要入湖河流的降雨-径流观测,先后在弥苴河、永安江、波罗江、西闸河、茫涌溪、锦溪的入湖河口和凤羽河等河流建立了水位观测站,开展水位流量的连续观测和暴雨径流过程的频次加密观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