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经济学及其应用》的研究在吸收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技术经济理论与方法进行了创新,具有中国特色,是国内最高水平的技术经济理论与方法论体系;运用最新的技术经济理论与方法,针对高新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进行了评估;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将技术经济理论与方法应用于当前重大战略性课题,特别是“十二五”期间的典型重大技术经济课题;为国家的科技发展与经济决策提供了科学的技术经济理论与方法的支撑,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致 谢
本研究的申报、立项和研究得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万刚部长、刘燕华副部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王伟光院长的关心和支持。在申报和研究过程中,得到了科技部基础条件与财务司、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办公厅、科研局、国际合作局等部门和有关领导,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内相关研究和工作人员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对所有为本项目提供过帮助的人员深表谢意。
前 言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和科技部领导关于进一步加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研究的会谈精神和有关指示,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以下简称数技经所)向科技部提出进一步加强有关技术经济方法研究的项目申请, 在两家单位高层领导关心下,在科技部基础条件和财务司、科技部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指导支持下, 数技经所申报的“技术经济方法研究”纳入科技部创新方法工作专项2009年的总体部署中,并获得立项资助,立项编号为:2009IM020400,并着手有关研究。
自数技经所接受该研究项目任务以来,根据项目书中的研究要求,为了充分体现数技经所技术经济学交叉学科的特色,结合数技经所已有的研究成果,课题组负责人深刻认识到课题研究的工作量和内容,充分发挥所内研究力量和资源调配的作用,并积极联系所外研究单位,以便汲取众家之长,更好地完成研究任务。在国内数家单位技术经济学及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下,以数技经所的技术经济学研究为基础和主体框架,博采众长,通过项目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完成了项目申报拟定的研究任务。
本项研究的总体目标,旨在对技术经济理论与方法进行创新,形成适合新形势要求,具有中国特色的技术经济理论与方法论体系,运用新的理论方法,对当代新技术、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评估;对目前及“十二五”期间国家面临的典型重大技术经济课题进行研究,为国家的科技和经济决策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撑和建议。
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①在总结和借鉴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对技术经济理论与方法进行创新,形成适合新形势要求,具有中国特色的技术经济理论与方法论体系;②运用技术经济的理论方法,对技术进行评价,尤其是对具有重大突破性的科学技术所产生的经济和社会影响进行评价;③对目前及“十二五”期间国家面临的典型重大技术经济课题进行研究,为国家的科技和经济决策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撑和建议。为了突出主题和方便阅读,本成果内容在出版时分为两篇:总报告和技术经济方法研究。其中总报告为整体研究内容的概括性介绍;技术经济方法研究则为具体的研究和阐释,共分为14章。
本书为课题组成员的集体智慧结晶,但在具体执行中也各有侧重和分工。本项研究的研究团队以数技经所技术经济理论与方法研究室的人员为基础,所内有关资源、环境、信息化与网络、产业技术经济学科的研究室分担各自专业领域的研究内容。
项目负责人:汪同三
执行负责人:齐建国
项目组成员(按姓氏笔画排序):
王宏伟叶秀敏刘强刘建翠刘满强齐建国李文军李玉红
杨敏英吴滨汪同三汪向东张杰张晓张友国陈平
郑世林姜奇平彭绪庶韩胜军蔡跃洲
刘伟(博士后)张才明(博士后)
同时,本研究也得到了国内技术经济学界的大力支持和无私协助,协作单位有6家(排名不分先后),分别为:
(1)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负责“技术经济理论创新研究”(部分)、“重大高新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作用的评价”中“航空航天技术”的评价研究,负责人雷家骕教授;
(2)浙江大学管理学院,负责“技术经济方法创新研究”(部分),负责人陆文聪教授;
(3)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工商管理学院,负责“重大高新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作用的评价”中“新能源及节能技术”的评价研究(部分),负责人冯连勇教授;
(4) 江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负责“重大高新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作用的评价”中“新材料技术”的评价研究,负责人梅强教授;
(5)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负责“技术评价研究”(部分),负责人戴淑芬教授;
(6)山东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负责“技术经济理论创新研究”(部分),负责人陈玉和教授。
各章具体执笔人见书中所注。
本项目研究历时三年完成,针对技术经济研究方法涉及学科较多、在方法体系方面所做的系统性梳理相对不足、研究方法体系总体显得有些庞杂等特点,在研究中借鉴和使用其他相关学科的分析工具的同时,对技术经济方法体系进行系统归纳,并结合技术经济理论的创新发展,构建体现技术经济特点的研究方法体系,在技术经济研究的系统集成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能够体现当前国内关于技术经济的重点关注内容和研究水准,对于国内技术经济及相关领域的同行起到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由于技术经济学科本身的特点,加之研究时间和能力所限,尽管研究团队尽心尽力工作,但缺点和遗漏在所难免,欢迎读者批评指正。
课题组
二○一四年十月
齐建国,男,1957年7月出生,河北迁西人,1982年毕业于重庆大学。1996年英国牛津大学访问学者。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数量经济学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国软科学研究会理事,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理事,北方交通大学、杭州工业大学、燕山大学、重庆商学院等大学的客座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第一篇 总报告
技术经济方法研究总报告/3
一 技术经济学:支撑高效率发展和转型的应用性学科/4
二 改革开放的深入使技术经济学面临创新选择/6
三 技术经济理论演进与创新/10
四 技术经济方法论创新/14
五 技术评价/22
六 高新技术评价的指标体系/28
七 “十二五”期间几个重大技术经济研究课题/36
第二篇 技术经济方法研究
导 论/57
一 技术经济理论与方法创新/60
二 建立技术评价的方法体系/65
三 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需要技术经济研究的重大战略性课题/67
第一部分 技术经济学理论和方法的创新
第一章 技术经济学的理论创新和理论框架的构建/71
一 技术经济学基础理论的历史演进/71
二 国外相关学科基础理论的发展和演进/81
三 可行性研究的理论基础/85
四 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的理论基础/92
五 技术创新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理论基础/116
六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理论基础/122
七 技术经济发展阶段的判断和学科属性定位/128
八 技术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构建/130
九 技术经济学理论发展展望/132
第二章 技术经济研究方法体系及部分前沿工具应用概述/134
一 技术经济方法体系拓展与完善——基于学科发展历史视角的分析/135
二 技术经济研究中部分前沿计量分析工具的应用简介/145
三 技术经济研究中部分前沿均衡模拟方法的应用简介/155
第二部分 建立技术评价的方法体系
引 言/183
第三章 技术评价体系研究/186
一 技术评价发展综述/187
二 技术评价的必要性/192
三 技术评价的分类/202
四 技术评价的原则/209
五 技术评价的主要内容/211
六 技术评价方法/230
第四章 新能源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作用的评价/247
一 新能源界定、种类及产业特征/247
二 新能源技术分类及其发展状况/253
三 新能源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282
四 新能源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的评价方法/302
附录:对燃料乙醇技术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309
第五章 航空航天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作用的评价/322
一 航空航天技术概述/322
二 航空航天共性技术发展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的认识角度/335
三 航空航天技术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作用的评价方法/341
四 航空航天技术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作用的评价框架/348
五 案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用的评价/357
第六章 信息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作用的评价/369
一 信息的概念、分类和产业/369
二 信息技术的概念、分类和特征/372
三 关键信息技术/379
四 信息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作用的评价原则/385
五 信息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作用的评价指标设计/386
六 信息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作用的评价方法与模型/398
附录: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电子信息技术/403
第七章 资源与环境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作用的评价/414
一 资源与环境技术的概念界定及其分类/414
二 我国资源与环境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422
三 资源与环境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作用的理论分析/431
四 资源与环境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作用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433
五 资源与环境技术发展的任务及关键共性技术选择/458
第八章 新材料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作用的评价/464
一 新材料技术的界定/465
二 影响新材料技术发展的主要因素/477
三 新材料技术(产业)对经济社会影响的定性分析/481
四 新材料技术经济社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485
五 新材料技术的综合评价/498
六 案例/505
第三部分 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需要技术经济研究的重大战略性课题
第九章 技术创新周期与经济周期的关系研究/519
一 经济周期的含义、特征与类型/519
二 技术创新周期的基本理论/523
三 创新周期影响经济周期的传导机制/527
四 周期视角下国际金融危机的再审视/533
五 小结和简要的政策含义/541
第十章 中国可持续发展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技术经济分析/544
序言 对当前中国生态环境状态的基本判断/544
一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应对未来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环境紧约束/547
二 解决现实生态环境问题的一种技术选择:环境保护产业/560
三 中国温室气体排放计算:方法与实证分析/569
四 减缓我国温室气体排放的技术选择之一:碳汇产业及碳汇机制创新/585
第十一章 中国可持续发展中的能源技术经济问题/604
一 中国能源供需的基本形势/604
二 技术创新突破能源约束/609
三 能源技术经济研究是实现国家能源战略和制定能源政策的依据/614
四 当前能源领域需要技术经济研究的重大战略性问题/618
第十二章 创新型国家的科技战略、科技政策和科技管理/651
一 创新型国家的创新体系建设/651
二 创新型国家科技发展战略/656
三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科技政策/663
四 创新型国家的科技管理/669
第十三章 制造中心与技术创新中心关系研究
——兼论中国成为世界技术创新中心的机遇与挑战/679
一 制造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等相关概念的界定/679
二 实现制造中心向技术创新中心跨越的条件分析/683
三 新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历程、现状及突出问题/689
四 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和技术创新中心的条件、机遇和挑战/694
五 中国成为世界技术创新中心和制造业中心的政策建议/699
第十四章 碳循环及碳汇产业发展研究/702
一 背景/706
二 碳循环与碳汇产业有关概念/709
三 “十一五”期间碳循环和碳汇产业发展情况/716
四 碳汇机制创新/733
五 “十二五”发展目标/738
六 “十二五”期间主要任务、重点工程和关键技术/743
七 “十二五”期间碳循环及碳汇制度保障体系的建设/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