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 价:32 元
丛书名:高等职业医药院校临床医学专业“系统化”医学教材
- 作者:主编李雪涛
- 出版时间:2015/8/25
- ISBN:9787030454829
- 出 版 社:科学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R68
- 页码:128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开
《运动系统疾病诊疗技术》依据2014年国家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大纲,结合基层和社区医疗服务需求,特编写了**篇运动系统疾病诊疗技术的基础和第二篇运动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两个部分;其中**篇运动系统疾病诊疗技术的基础主要包括:运动系统的解剖结构、运动系统疾病的生理、运动系统疾病的常用辅助检查。第二篇运动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技术主要包括:骨折概论、常见骨折、关节脱位、手外伤、运动系统慢性损伤、颈肩痛及腰腿痛、骨与关节化脓性感染、骨与关节结核、非化脓性关节炎、骨肿瘤等。
更多科学出版社服务,请扫码获取。
《运动系统疾病诊疗技术》主要适用于临床医学专业,同时也可作为广大基层医务工作者的参考书。
目录
第一篇 运动系统疾病诊疗技术的基础
第一章 运动系统的解剖结构 1
第一节 骨概述 1
第二节 躯干骨 3
第三节 颅骨 6
第四节 上肢骨 8
第五节 下肢骨 12
第六节 骨连结概述 16
第七节 躯干骨的连结 17
第八节 肌 21
第二章 运动系统疾病的生理 34
第一节 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 34
第二节 骨骼肌的兴奋-收缩偶联 35
第三节 骨骼肌细胞的收缩机制 36
第四节 骨骼肌的收缩效能及其影响因素 37
第三章 运动系统疾病的常用辅助检查 39
第一节 骨科检查法 39
第二节 特殊检查 43
第二篇 运动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第四章 骨折概论 46
第五章 常见骨折 54
第一节 锁骨骨折 54
第二节 肱骨外科颈骨折 55
第三节 肱骨干骨折 56
第四节 肱骨髁上骨折 57
第五节 前臂双骨折 58
第六节 桡骨远端骨折 59
第七节 股骨颈骨折 60
第八节 股骨干骨折 61
第九节 髌骨骨折 62
第十节 胫腓骨骨干骨折 63
第十一节 脊柱骨折与脊髓损伤 63
第十二节 骨盆骨折 67
第六章 关节脱位 69
第一节 脱位概述 69
第二节 常见关节脱位 71
第七章 手外伤 74
第一节 手外伤概述 74
第二节 断肢(指)再植 77
第八章 运动系统慢性损伤 79
第一节 运动系统慢性损伤概述 79
第二节 常见运动系统慢性损伤 80
第九章 颈肩痛及腰腿痛 85
第一节 颈椎病 85
第二节 腰椎间盘突出症 87
第十章 骨与关节化脓性感染 89
第一节 化脓性骨髓炎 89
第二节 化脓性关节炎 93
第十一章 骨与关节结核 95
第一节 骨与关节结核概述 95
第二节 常见骨与关节结核 98
第十二章 非化脓性关节炎 102
第一节 骨关节炎 102
第二节 类风湿关节炎 103
第三节 强直性脊柱炎 105
第十三章 骨肿瘤 106
第一节 骨肿瘤概论 106
第二节 临床常见骨肿瘤 108
附录一 PBL教学案例 111
附录二 常用名词英汉对照表 113
参考文献 117
彩图
**篇运动系统疾病诊疗
技术的基础
**章运动系统的解剖结构
运动系统locomotor system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构成,占成人体重的60%~70%。全身各骨借骨连结组成骨骼skeleton,形成人体的支架,对人体起运动、支持和保护等作用。骨骼肌skeletal muscle附着于骨,并跨过一个或多个关节,收缩时牵动骨,通过关节产生运动。在运动中,骨起杠杆作用,关节为运动的枢纽,而骨骼肌则为运动的动力器官。它们在神经系统的支配和其他系统的调节配合下,形成统一的整体,可完成各种随意运动,以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需要。
**节骨概述
骨是一种坚硬的器官,每块骨都具有一定的形态、构造和功能。骨有血管、淋巴管和神经分布,不断地进行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并具有修复、重建和再生的能力。经常锻炼可促进骨骼的良好发育和生长,长期不用可导致骨质疏松。成人有206块骨(彩图1)。按部位可分为颅骨29块(包括听小骨6块),躯干骨51块,上肢骨64块和下肢骨62块。骨的主要功能是保护重要器官、支持身体以及在运动中起杠杆作用。此外骨还参与钙 、磷代谢,骨髓有造血功能。
一、 骨的形态和分类
根据所在部位、功能和发生的不同,可将骨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四种。
(一) 长骨
长骨呈长管状,多分布于四肢,如上肢的肱骨和下肢的股骨等。长骨分一体两端。体又称骨干,内有空腔称骨髓腔,容纳骨髓。两端膨大称为骺epiphysis,具有光滑的关节面,长骨多起支持和杠杆作用。
在幼年时,骺与骨干之间有骺软骨存在,骺软骨细胞不断分裂繁殖,使骨不断增长。如骺软骨受损,可影响骨的生长。成年后,骺软骨骨化,干和骺融为一体,遗留有线形的痕迹,称骺线,此时,骨的长度不再增长。
(二) 短骨
短骨short bone形似立方体,分布于承受压力较大而运动较复杂的部位,如腕骨和跗骨。
(三) 扁骨
扁骨flat bone呈板状,主要构成颅腔、胸腔和盆腔的壁,以保护腔内的器官。
(四) 不规则骨
图1-1-1骨的基本构造不规则骨irregular bone形状不规则,主要分布于躯干、颅底和面部,如躯干的椎骨、颅底的颞骨和面部的上颌骨等。有的颅骨内含有空腔,又称含气骨,有对发音起共鸣和减轻颅骨重量的作用。
籽骨sesamoid bone,主要分布于手和足的肌腱内,在运动中起减少摩擦和转变肌牵引方向的作用,**的籽骨为位于髌韧带内的髌骨。
二、 骨的基本构造
骨由骨质、骨髓和骨膜构成(图1-1-1)。
(一) 骨质
骨质bone substance由骨组织构成,按结构分为骨密质和骨松质。
1.骨密质compact bone质地致密,耐压性强,配布于骨的表面。
2.骨松质spongy bone呈海绵状,主要分布在长骨两端和短骨、扁骨内,由相互交错排列的骨小梁构成。
(二) 骨髓
骨髓bone marrow为柔软而富有血管的组织,填充于骨髓腔和骨松质的间隙内,是人体**的造血器官。骨髓可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两种。
1.红骨髓red bone marrow呈红色,人体内的红细胞和大部分白细胞由此产生。因此,它是重要的造血组织。胎儿和幼儿的骨髓全是红骨髓,随着年龄的增长,在5~6岁以后,长骨骨髓腔内的红骨髓逐渐转化成黄骨髓。
2.黄骨髓yellow bone marrow含有大量的脂肪组织,已不具备造血功能。但当大量失血时,它仍可能转化为红骨髓进行造血。在长骨的两端、椎骨、胸骨等骨松质内的骨髓,终生为红骨髓。
(三) 骨膜
骨膜periosteum除关节面的部分外,新鲜骨的表面都覆有骨膜。骨膜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富含血管、神经和淋巴管,对骨的营养、再生、重建和修复有重要的作用。
骨膜可分为内、外两层:外层致密,有许多胶原纤维束穿入骨质,使之固着于骨面;内层疏松,含有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分别具有产生新骨和破坏骨质的功能。
骨膜在幼年期功能非常活跃,直接参与骨的生成,到成年时转为静止状态,但是一旦发生骨损坏,如骨折,其可恢复成骨的功能,参与骨折的修复愈合。因此,骨膜剥离太多或损伤过大,则骨折愈合困难。
三、 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
骨的化学成分由无机质和有机质组成。有机质主要由骨胶原蛋白和黏多糖蛋白组成,它使骨具有一定弹性和韧性;无机质主要由为钙、磷等盐类组成,它使骨具有硬度。成人新鲜骨的有机质含量约占1/3;无机质含量约占2/3。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都随年龄、生活条件、健康状况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年龄越大,其无机盐的比例越高。年幼者骨易变形,年长者易发生骨折。
第二节躯干骨
成人躯干骨由24块椎骨、1块骶骨、1块尾骨、1块胸骨和12对肋组成。
一、 椎骨
椎骨vertebra幼儿时为32~33块,即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椎5块和尾椎3~4块。成年后5块骶椎融合成1块骶骨,3~4块尾椎融合为1块尾骨,共计24块。
(一) 椎骨的一般形态
椎骨为不规则骨,由椎体和椎弓构成(图1-1-2)。
图1-1-2椎骨
1.椎体vertebral body为椎骨前部的短圆柱状结构,承受体重的主要部分。其表面为一层薄的骨密质,内部为骨松质,在垂直暴力作用下易发生压缩性骨折。
2.椎弓vertebral arch是椎体后方的弓形骨板,它与椎体围成椎孔vertebral foramen,各椎骨的椎孔连接起来,构成椎管vertebral canal,管中容纳脊髓。椎弓与椎体相接的部分较细,称椎弓根,其上、下缘各有一较浅的切迹,称椎上切迹、椎下切迹。相邻椎骨的椎上、下切迹围成椎间孔intervertebral foramina。孔内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椎弓的后部称椎骨弓板。从椎弓板上发出7个突起:即椎弓正中向后的突起称棘突;向两侧的突起称横突;向上下各发出1对上关节突和下关节突。
(二) 各部椎骨的特征
1.颈椎cervical vertebrae有7块,椎体较小,椎孔相对较大。横突上有横突孔,有椎动脉和椎静脉通过。棘突较短小,且末端有分杈。
第1颈椎又称寰椎,呈环状,无椎体,由前弓、后弓和两边的侧块围成。
第2颈椎又称枢椎,椎体上面有向上的齿突。
第7颈椎又称隆椎,棘突长,末端呈结节状隆起,活体易于触及,常作为计数椎骨序数的体表标志。
2.胸椎thoracic vertebrae有12块,椎体似心形,椎孔相对较小,由于胸椎两侧与肋骨相接,故椎体两侧的上、下和横突末端均有半圆形的小关节面,称肋凹。胸椎棘突较长且向后下倾斜,相邻棘突依次重叠呈叠瓦状。
3.腰椎lumbar vertebrae有5块。椎体肥厚,椎孔大。棘突宽扁呈板状,水平伸向后方,棘突之间的间隙较宽,临床可在第4、5腰椎棘突间隙作腰椎穿刺术。
4.骶骨sacrum(图1-1-3)由5块骶椎融合而成,呈三角形,底向上,尖向下。骶骨分前面、后面和侧面。
骶骨底前缘向前突出,称岬promontory,女性骶骨岬是产科测量骨盆大小的重要标志之一。侧面有耳状关节面,与髋骨的耳面相对应,形成骶髂关节。骶骨中央有纵贯全长的骶管,下端有三角形开口,称骶管裂孔,裂孔两侧有向下的小突起,称骶角sacral cornu,可在体表触及,是临床上骶管麻醉时确认骶管裂孔的体表标志。骶骨前面凹而光滑,后面凸而粗糙不平,前、后面各有4对孔,分别称为骶前孔和骶后孔,有脊神经前、后支及血管通过。
5.尾骨coccyx(图1-1-3)由3~4块尾椎融合而成,上接骶骨,下端游离为尾骨尖。
图1-1-3骶骨和尾骨
二、 胸骨
胸骨sternum(图1-1-4)属扁骨,位居胸前壁正中,全长可从体表摸到,自上而下分为胸骨柄、胸骨体和剑突三部分。胸骨柄manubrium of sternum宽短,其上缘正中凹陷,称颈静脉切迹jugular notch,胸骨体body of sternum呈长方形,两侧的肋切迹与第2~7肋相连结;柄、体连接处形成向前突出的横行隆起,称胸骨角sternal angle,在体表可以触及,两侧平对第2肋,是计数肋的骨性标志。剑突xiphoid process为一薄骨片,下端游离。
图1-1-4胸骨
三、 肋
图1-1-5肋骨肋ribs(图1-1-5)由肋骨和肋软骨组成,共12对。第1~7对肋前端与胸骨连接,称真肋;第8~10对肋前端分别借肋软骨与上位肋软骨连结,形成肋弓,称假肋;第11、12对肋前端游离于腹壁肌层内,称浮肋。
肋骨为细长的弓形扁骨,分为体和前、后两端。后端膨大,称肋头,与相应胸椎的肋凹相关节。肋头外侧稍细称为肋颈。肋颈外侧稍隆起部为肋结节,与胸椎的横突肋凹相关节。肋体可分内、外两面和上、下两缘,内面近下缘处有肋沟,沟内有肋间血管和神经通过。
肋软骨位于各肋骨(除第11、12肋)的前端,由透明软骨构成,终生不骨化。
躯干骨重要的骨性标志:隆椎棘突、骶角、肋弓、颈静脉切迹、胸骨角和剑突。
第三节颅骨
成人颅cranium skull(彩图2,彩图3)由23块颅骨组成,另有3对听小骨位于颞骨内。
颅骨主要对脑和感觉器官起支持和保护作用。按颅骨的位置将其分为脑颅骨和面颅骨,脑颅骨位于颅的后上方,围成的腔为颅腔,容纳脑;面颅骨位于颅的前下方,形成面部的轮廓,并构成骨性眶、鼻腔和口腔。
一、 脑颅骨
脑颅骨围成颅腔,容纳脑,有8块,即前方突出的额骨frontal bone,头顶两侧各有一块的顶骨parietal bone,后方突出的枕骨occipital bone,两颞部各有一块颞骨temporal bone,下方颅底中部有一块蝶骨及其前方的筛骨。
脑颅骨中的颞骨、蝶骨和筛骨形态较复杂。
(一) 蝶骨
蝶骨sphenoid bone位于颅底中央,形似蝴蝶,可分为蝶骨体、大翼、小翼和翼突四部分,其中蝶骨体内有含气空腔,称蝶窦。
(二) 颞骨
颞骨temporal bone参与颅底和颅腔侧壁的构成,以外耳门为中心分为鳞部、鼓部和岩部三部。
(三) 筛骨
筛骨ethmoid bone为骨质菲薄的含气骨,位于两眶之间,呈“巾”字形,分为筛板、垂直板和筛骨迷路三部分。筛板呈水平位。垂直板参与构成鼻中隔。筛骨迷路位于垂直板的两侧,内有许多小房,称筛窦(筛小房)。迷路内侧壁有上、下两个向下卷曲的骨片,称上鼻甲和中鼻甲。
二、 面颅骨
面颅骨构成面部支架,容纳视觉、嗅觉和味觉器官,有15块:包括成对的上颌骨、鼻骨、泪骨、颧骨、下鼻甲和腭骨,不成对的犁骨、下颌骨和舌骨。
(一) 下颌骨
下颌骨mandible呈马蹄铁形,分中部的下颌体和两侧的下颌支。体的上缘为牙槽弓,前外侧面有一对颏孔。下颌支为长方形骨板,支上有两个突起,前方的为冠突,后方的为髁突,髁突的上端膨大称下颌头,头的下方较细,称下颌颈。下颌支内侧面中央有下颌孔,此孔有下牙槽血管和神经通过。再经下颌管通颏孔。下颌体下缘与下颌支相交处为下颌角,在体表可以触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