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演义》
是该系列的第七本,讲述了北宋和南宋三百多年的历史,这是一段政治文化各方面都发生剧变的历史:赵匡胤黄袍加身,接演杯酒释兵权;王安石变法图强,为何努力终落空;岳王爷挥枪斩敌,为何惨死风波亭?南宋偏安,终被元蒙铁蹄践踏;陆秀夫负帝蹈海,已成千古一叹;文天祥一曲正气,遂已万世流芳。读两宋历史,惊人间奇诡幻怪,赏文人豪放婉约,感王朝盛衰兴亡。
1.内容全面、完整――覆盖全部中国历史 2.史实准确,文笔雅致――兼具历史读物和文学作品两种特性 3.脉络清晰,详略得当――以大人物为主干,也关注小人物 4.深阅读,深思考――不要“一笑而过”,能够通过本书长见识、明得失、辨善恶、知兴替、学处世 5.名家执笔,名师推荐――有水平、有诚意的经典之作
本书是由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谭邦和教授担任主编,他带领十多位中国古典文学硕士、博士学位的副教授及青年作家和诗人,以蔡东藩先生的《中国历朝通俗演义》为蓝本进行改写。蔡东藩先生是民国著名历史学家、演义小说作家,《中国历朝通俗演义》是蔡先生耗十年心血所作,被誉为“一代史家,千秋神笔”。本书还得到了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先生的高度评价和指导;此外还有十位高中历史特级教师也认真阅读了本书,并撰写了书评。
【第二十一回】
宋江归顺获大捷童贯征辽遭败绩
【第二十二回】
定内禅皇帝东奔乞和盟宋朝中计
【第二十三回】
主和议京城失守中奸计北宋灭亡
【第二十四回】
康王登基南宋建高宗禅位义师兴
【第二十五回】
平首逆世忠出力失楚州刘豫称帝
【第二十六回】
破盗败虏宋获胜保家卫国再立功
【第二十七回】
岳元帅智平杨么髯将军勇败敌寇
【第二十八回】
贬忠臣秦桧得势传捷报岳飞报国
【第二十九回】
设毒计害死岳飞屈求和迎回母后
【第三十回】
金主亮分道入寇孝宗帝主战用兵
【第三十一回】
求和议气死张浚惧清正挤走朱熹
【第三十二回】
妒怿成性李凤娘弄权误国韩镜胄
【第三十三回】
贺生辰及之献媚倡北伐伉胄丧师
【第三十四回】
史弥远定计除奸金丞相以死殉节
【第三十五回】
寇南朝孱主误军易嗣君济王蒙冤
【第三十六回】
诛逆首平定淮南约蒙古夹击残金
【第三十七回】
寇南宋蒙古进兵罢忠臣理宗误国
【第三十户、回】
捏捷报欺君罔上拘来使弃好背盟
【第三十九回】
援孤城损兵折将窜岭南丧师辱国
【第四十回】
陷临安幼主被掳覆两宫宋朝灭亡
宋江等了半天还没见吴用回来,心中忐忑不安。
转眼间,夕阳已下,天色将昏。他登上船头,向西遥 望。只见江中烟雾迷蒙,残霞映着江波,远处隐隐约 约有一艘小船自东而来。想是去船己归,心中稍定。
待船驶近,果然看见吴用坐在船中,宋江立刻呼喊, 吴用应声而起。宋江问及情形,吴用说:“还是先恭 喜兄长,兄弟们都关在牢里,明天就要押往东京(今 河南开封),幸亏今日赶去请降。张知州已一概允诺 ,并让我等助征方腊。弟弟我已斗胆与约,明晨就偕 兄长前去,与他们会合。”宋江无奈地答道:“事已 至此,也只好这样了。” 翌日清晨,宋江、吴用率领手下的头目数名,乘 船来到海州。见了张叔夜,只听他和颜说道:“你等 皆大宋子民,应知道朝廷恩德,之前不服吏命,想必 是被官吏所逼。但背叛官吏,不应该背叛朝廷,即使 有贪官污吏,逞虐一时,终究是难逃国运,你等何不 忍耐片刻,免为大逆不道之人呢?古人有言:‘既往 不咎’,你等前日为非,今日知悔,我一定替你等保 奏朝廷,令你们征讨方腊,成功以后不但可以洗清前 罪,又是忠臣义士,生时受皇帝嘉赏,死后流芳百世 ,岂不名利两全?”宋江等听这些议论,纷纷感激涕 零。张叔夜又将俘虏放出,申诫数言,宋江等人均叩 头泣谢。于是宋江准备回到梁山泊,集结手下人马, 一同前往江南,投奔官军,为朝廷效力。张叔夜与宋 江拟定了他们投军的时间,宋江等人拜谢而去。
宋江回到梁山泊,当即毁去各个山寨,并且解散 了兵卒,只剩下亲信一百多人,共同赶赴江南。在浙 西境内的江涨桥,宋江与方腊部下方七佛的人马交战 。双方僵持,不能决出胜负,宋江于是率领众人杀入 敌阵,一阵猛冲,将方七佛的兵马打退。当时遇着了 辛兴宗,宋江赶忙将张叔夜的手札呈上,辛兴宗看完 信,便说:“既然是张知州派你到这里来,你就暂且 留在军营中,等候差遣。”宋江说:“我等来此投军 ,愿为朝廷效力。现在浙西一带,长期忍受贼寇之苦 ,为何不立即南下,规复杭州?”辛兴宗注视着他, 良久才说:“恐怕没有这么容易。”宋江说:“我等 愿做先锋军,前往攻打杭州。” 辛兴宗嗔目说:“你有多少人马?”宋江回答: “一百余人。”辛兴宗冷笑道:“一百多人也想攻破 杭州城吗?”宋江说:“还需仰仗统帅派兵接应昵!” 辛兴宗哼了一声,说道:“照你说来,仍需要我的军 队出力,那何必劳烦你们前去?也罢,那我便拨出部 分兵马,带你的人马一同前去,看你们如何攻破杭州 。”宋江愤懑交迫,亏得吴用等人美言几句,答应着 出去了。宋江带领百余人先行登程,击退沿路的守兵 ,逼近杭州城下。官军随后到达,并不敢接近城门, 只在十里之外驻扎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