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学与工程是高等学校涉及范围广泛且非常 重 要的工程学科,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及现代社会的 建 设和发展密切相关。毛卫民编著的《材料与人类社会 :材料科学与工程入门》以理科高中生的知识水平为 基 础,针对许多对该学科产生兴趣、但对其认知和理解 并 不深入的社会群体,从多个角度系统而科学普及性地 介 绍了材料及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材料与人类社会的 进 步、材料在现代社会中的广泛应用、材料的服役及材 料 科学与工程学科的知识范围;并聘请了各方面的专家 , 以当今一些新颖而生动的实例介绍了形形色色高技术 新 材料的发展。
本书可供理科高中毕业生及其家长和所在中学作 为 指导报考高等学校时的参考书,还可用做高等学校材 料 专业低年级学生的专业入门教材或非材料专业工科高 年 级学生的选修课教材,亦可作为普通公众的科普读物 。
《材料与人类社会:材料科学与工程入门》作者毛卫民以理科高中生的知识水平为基础,在众多学者和专家的帮助下参考相关的文献资料草拟本书,从多个角度系统而科学普及性地阐述了材料及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材料与人类社会的进步、材料在现代社会中的广泛应用、材料的服役及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知识范围。另外,专门聘请了多方面的专家,以当今一些新颖而生动的实例介绍了形形色色高技术新材料的发展。本书注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系统而全面地介绍了材料专业入门知识;撰写过程中注重材料的历史背景、发展进程、对现代社会的关键性推动作用,以及材料与当今重大社会新闻事件的密切联系。本书可为理科高考学生及其家长提供材料专业及学科基本情况的介绍,为材料专业学生提供入门教育素材,也可帮助其他工科学生拓宽知识面;普通公众也可以从中获得相应的科普知识。因此,本书可以供理科高中毕业生、毕业生家长及所在中学作为报考高等学校时选择专业的参考;可用做高等学校材料专业低年级学生专业入门的教材或非材料专业工科高年级学生的选修课教材;亦可作为普通公众的科普读物。
毛卫民,北京科技大学材料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88年毕业于德国亚琛工业大学金属学与金属物理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主要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原理及材料结构方面的教学工作,并着重在材料基本原理、材料各向异性等方面从事研究工作;所涉及的材料包括钢铁、铝合全、钛合金、金属间化合物、金刚石、聚苯胺、聚丙烯等。在相关专业领域发表了300余篇科技论文,并出版了10部著作。
第1章 材料及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
1.1 材料的基本概念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1.1.1 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环境
1.1.2 材料的概念
1.1.3 人类社会的材料特征
1.2 材料的基本特征
1.2.1 服役环境对材料的要求
1.2.2 不同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本质
1.2.3 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能与结构材料
1.2.4 材料的其他基本物理性能与功能材料
1.2.5 材料的加工制作
1.3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人才培养
1.3.1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特点与工科特征
1.3.2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高等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
1.3.3 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2章 材料与人类社会的进步
2.1 石器时代
2.1.1 旧石器时代
2.1.2 新石器时代的陶器
2.1.3 新石器时代的磨光石器
2.1.4 石器的后续发展
2.2 铜器时代
2.2.1 天然铜与铜石并用时代
2.2.2 红铜阶段及铜的古代冶炼原理
2.2.3 青铜器的制作和使用
2.3 铁器时代
2.3.1 陨铁的使用
2.3.2 铁的古代冶炼技术及古代铁器的使用
2.3.3 扣国古代冶铁技术的优势和特点
2.3.4 后铁器时代(钢铁时代)
2.4 信息时代——硅时代
2.4.1 信息的数字化
2.4.2 电子计算机与信息处理
2.4.3 硅半导体支撑信息数字化的硬件原理
2.4.4 计算机发展所需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材料原理
2.4.5 网络高速传输所需的光导纤维
2.4.6 信息时代与硅时代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3章 材料在现代社会中的广泛应用
3.1 钢铁材料
3.1.1 钢铁材料的生产
3.1.2 钢铁线材与型材的应用
3.1.3 钢铁板材和管材的应用
3.1.4 钢铁材料在机电等其他行业的应用
3.2 非铁金属材料
3.2.1 铝及铝合金
3.2.2 铜及铜合金
3.2.3 钛及钛合金
3.2.4 镁及镁合金
3.3 无机非金属材料
3.3.1 水泥
3.3.2 普通陶瓷
3.3.3 耐火材料
3.3.4 玻璃
3.3.5 特种陶瓷
3.4 有机高分子材料
3.4.1 塑料
3.4.2 橡胶
3.4.3 有机纤维
3.4.4 生物医学上使用的高分子材料
3.4.5 木材与纸张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4章 材料的服役及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知识范围
4.1 材料服役过程中的损耗与失效
4.1.1 材料的常规失效
4.1.2 人为因素造成的失效
4.1.3 极端条件下服役的材料及其失效
4.1.4 自然灾害造成的材料失效
4.1.5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社会责任
4.2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与学习过程简介
4.2.1 材料专业的工科基础知识
4.2.2 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
4.2.3 选修及其他知识
4.2.4 实践环节
4.3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实验与研究
4.3.1 材料的结构与观测
4.3.2 材料的加工与制备
4.3.3 材料的性能及其测量
4.3.4 材料的服役检测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5章 形形色色的高技术新材料
5.1 社会安全的守护者——抗灾安全用钢
5.1.1 道路交通事故及汽车用钢的安全对策
5.1.2 抗灾安全用钢的基本原理
5.1.3 抗灾安全用钢的其他应用
5.2 航空发动机材料中的皇冠——涡轮盘和叶片用高温合金
5.2.1 航空发动机
5.2.2 发动机上的关键材料
5.2.3 发动机高温合金的发展与展望
5.3 点石成金——人工金刚石
5.3.1 性能优异的金刚石
5.3.2 天然金刚石
5.3.3 人工金刚石
5.4 传输电流而无电阻的神秘物质——超导材料
5.4.1 物质的超导现象
5.4.2 超导原理浅析
5.4.3 超导材料的发展
5.4.4 超导材料的工程应用
5.5 无限清洁能源的输送载体——储氢材料
5.5.1 全球的石油资源
5.5.2 氢燃料电池及其工作原理
5.5.3 储氢材料的发展
5.6 能量转换与信息转换的载体——磁致伸缩材料
5.6.1 材料的磁致伸缩效应
5.6.2 磁致伸缩材料的发展
5.6.3 磁致伸缩材料的应用
5.7 绿色环保磁制冷技术的关键——磁热材料
5.7.1 磁热效应与磁热材料
5.7.2 磁制冷原理
5.7.3 磁热材料的发展与应用
5.7.4 磁蓄冷材料及其原理
5.8 地球脉搏的监护者——磁电阻材料
5.8.1 地球的磁场及持续磁场的工业应用
5.8.2 磁电阻材料和地磁场测量原理
5.8.3 磁电阻材料的结构及其应用
5.9 电磁波的吞噬者——隐身材料
5.9.1 电磁感应与电磁波
5.9.2 物质对电磁波的散射与吸收
5.9.3 隐身材料原理
5.10 温度与电压的转换介质——热电材料
5.10.1 物质的热电效应
5.10.2 热电原理和热电材料
5.10.3 热电材料的实际应用
5.11 小尺寸引起大效应——纳米材料
5.11.1 纳米材料的概念
5.11.2 纳米效应与纳米技术
5.11.3 纳米材料的发展与应用
5.12 具有晶体特性的流体——液晶材料
5.12.1 液晶的概念
5.12.2 液晶的分类和电光效应
5.12.3 液晶显示器的发展和广泛应用
5.13 人类组织或器官的替代者——生物医用材料
5.13.1 生物医用材料的基本概念与特点
5.13.2 生物医用金属材料
5.13.3 生物医用陶瓷材料
5.13.4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
思考题
参考文献
名词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