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国化新进展研究》从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出发,结合*国传统文化与实践进行了马克思主义*国化研究。全书共分三篇,体例新颖,内容丰富。**篇着重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在*国的传播与影响。第二篇着重研究了马克思主义与*国文化传统的结合。第三篇以马克思主义与*国实践为重点研究内容。
胡绍红,男,1966年生,法学硕士,云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教授,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教学与研究,在国内刊物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刘晓茹,女,1976年10月生,河南孟津人,2000年7月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政教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04年3月毕业于东北大学文法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04年3月至今在河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概论教研室工作,主要担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教学工作。
杨敏,女,1982年3月生,湖北武汉人,哲学硕士,国家二级职业指导师,现任职于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主要从事《形势与政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等课程的教学。长期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积累丰富的经验。在省级刊物上发表多篇文章。
篇纷争、比较与选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
章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
节马克思主义物质论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辩证法
第三节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第四节马克思主义历史论
第五节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论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理论先驱
节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条件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初期传播中的思想交锋
第三节党的早期革命领袖和革命家的贡献
第三章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次飞跃
节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第三节社会主义改造和初步探索国家建设的理论
第四节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第四章邓小平理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第二次飞跃
节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第三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第四节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第五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
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
第三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第六章科学发展观和十八大以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
节科学发展观
第二节十八大以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
第二篇传承、整合与创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传统
第七章文化与传统文化
节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内涵
第二节文化的分类、特点及功能
第三节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演变
第八章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思想
节“天人合一”思想
第二节仁爱思想
第三节宗法思想
第四节中庸思想
第五节大一统思想
第九章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路径
节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原因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经验
第三节切实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结合
第三篇实践、探寻与创获——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
第十章“以人为本”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节“以人为本”与“和谐社会”的发展脉络与基本内涵
第二节“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原则与核心价值
第三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和措施
第十一章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本内容及战略意义
第三节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推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研究
第十二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及其内在逻辑
第二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与功能
第三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逻辑思路
第十三章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节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和现实意义
第二节生态文明的相关理论基础
第三节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选择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