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是中华语言智慧的结晶,它言简意赅,内涵深远,有言有尽而意无穷之奇趣。每一个成语背后都有一个精彩生动的故事,体现了古代人民的生活、精神和智慧。通过这些故事我们能更好地理解成语的寓意和来历,从而在学习和生活中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1>经典传世的佳作:代代相传的精品佳作,陪伴孩子度过快乐的童年。
2>大气精美的装帧:精致典雅的装帧设计,打造大气华贵的精品童书。
3>童趣盎然的插画:柔和细腻、充满童趣的插画,为孩子奉上无与伦比的视觉盛宴。
4>舒适护眼的版式:适度宽松、清新简约的版式设计,阅读舒适,保护儿童视力。
5>很好的礼品童书:畅销多年的精品童书,豪华礼品套装,是不可多得的馈赠佳品。
成语故事
◎安居乐业
◎安然无恙
◎暗箭伤人
◎百发百中
◎班门弄斧
◎拔苗助长
◎半途而废
◎兵不厌诈
◎抱薪救火
◎不耻下问
◎不寒而栗
◎不可救药
◎不屈不桡
◎不识时务
◎不学无术
◎不远千里
◎不自量力
◎病入膏肓
◎宾至如归
◎背道而驰
◎车水马龙
◎草木皆兵
◎乘风破浪
◎出类拔萃
◎出奇制胜
◎寸草春晖
◎唇亡齿寒
◎车载斗量
◎程门立雪
◎才高八斗
◎垂头丧气
◎东窗事发
◎打草惊蛇
◎大材小用
◎大公无私
◎大义灭亲
◎呆若木鸡
◎道听途说
◎东施效颦
◎独当一面
◎对牛弹琴
◎对症下药
◎多多益善
◎风吹草动
◎奉公守法
◎负荆请罪
◎分道扬镳
◎覆水难收
◎高枕无忧
◎孤注一掷
◎瓜田李下
◎过河拆桥
◎刮目相看
◎高山流水
◎各自为政
◎害群之马
◎鹤立鸡群
◎囫囵吞枣
◎画饼充饥
◎画龙点睛
◎画蛇添足
◎邯郸学步
◎火树银花
◎狐假虎威
◎江郎才尽
◎价值连城
◎锦囊妙计
◎惊弓之鸟
◎居安思危
◎井底之蛙
◎决一雌雄
◎狡兔三窟
◎竭尽全力
◎既往不咎
◎交头接耳
◎居心叵测
◎鸡鸣狗盗
◎开天辟地
◎脍炙人口
◎刻舟求剑
◎空中楼阁
◎口蜜腹剑
◎滥竽充数
◎老当益壮
◎老马识途
◎乐极生悲
◎力不从心
◎买椟还珠
◎毛遂自荐
◎门可罗雀
◎迷途知返
◎名落孙山
◎明目张胆
◎明察秋毫
◎磨杵成针
◎墨守成规
◎呕心沥血
◎抛砖引玉
◎庖丁解牛
◎破釜沉舟
◎旁若无人
◎骑虎难下
◎杞人忧天
◎歧路亡羊
◎千钧一发
◎犬牙交错
……
史记故事(节选)
附录
《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成语故事(彩图珍藏版)》:
姜太公钓鱼
姜太公姓姜,名望,又称姜尚。他博学多才,但年轻时穷困潦倒。姜太公年纪大了,经常到渭水边用没有鱼饵的直钩钓鱼。
有一次,西伯昌外出狩猎,在狩猎前占了一卦,卦辞说他这次出行可以得到一位成就他霸王之业的辅臣。果然,西伯昌这次出猎在渭水北岸遇到了姜太公。西伯昌向太公请教治国之道,太公侃侃而谈。西伯昌如获至宝,兴奋地说:“卦辞告诉我会有人来辅佐周,周会因此而兴旺,这说的应该就是老先生您吧?我们已经盼望您很久了。”两人经过交谈之后,一同乘车回到了周,西伯昌尊太公为太师。
后来,西伯昌被纣王囚禁在羑里。他在僚臣的帮助下脱身回国后,暗中和姜尚策划推翻殷商政权。西伯昌为政清廉,爱护百姓,尤其在处理好虞和芮两个国家的争端之后,备受世人的爱戴。
西伯昌死后,武王即位,追尊其为“文王”。姜太公辅佐周武王推翻商纣政权,建立了周朝。之后,姜太公被分封到齐国,他在齐国推行清明政治,大力发展工商业,齐国很快便成为一个富裕的国家。
周公吐哺
周公旦是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他忠厚仁爱,对父亲周文王非常孝顺,对哥哥周武王也很忠心。周武王推翻商纣政权之后,对功臣、同姓和亲戚进行分封。周公被封于少昊故墟曲阜,但他并没有去自己的封国,而是留在朝廷辅佐武王。周武王去世时,他的儿子成王还只是一个小婴儿。周公怕天下人趁武王去世、成王年幼之机背叛朝廷,就登上王位,替年幼的成王处理政务。管叔和他的几个弟弟在国中散布谣言说:“周公想取代成王。”周公就对太公望、召公奭说:“我之所以不避嫌代理国政,是想保住周朝的江山,并没有别的企图。”于是他继续辅佐成王,而让自己的儿子伯禽代替自己到鲁国受封。周公告诫伯禽说:“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父,算是很有地位了,但我洗一次头发要三次握起头发,吃一顿饭要三次吐出正在咀嚼的食物只因忙于接待贤士,就是这样我还怕怠慢了天下的贤士。你到鲁国之后,千万不能傲慢啊!”
经过周公兢兢业业地辅佐,周朝的政权稳定了。成王渐渐长大,慢慢地能够处理国事了。于是,周公找到一个合适的机会,把政权还给了成王。
周厉王止谤
周朝有一位厉王,他在位三十年,贪图财富,亲近荣夷公。大夫芮良夫劝厉王说:“荣夷公是个势利小人,而你却亲近他,并且和他一样喜欢财富,这样下去,大难马上就要临头了。财富是从各种事物中产生出来的,任何人都不能独占。如果你仍然想独占财富,继续重用荣夷公的话,周朝离灭亡就不远了。”周厉王不听芮良夫的劝谏,还是任用荣夷公做了掌管国事的卿士。
由于厉王暴虐无道,周朝的百姓开始公开议论他的过失。厉王非常生气,他让巫师监视那些议论他的人,发现谁议论他,就立即把这个人杀死。后来,百姓们为了避免被杀,路上见了面都不敢说话,只是互相递送眼神打招呼。
周厉王见百姓们不再议论自己的过失,非常开心,他对召公说:“我把人们对我的怨言消除了。”召公回答说:“你这并不是消除了人们的怨言,只是把他们的话堵住了而已。你要知道,把人们的嘴巴堵住,就如同用堤坝堵住水流一样,甚至比那更厉害。水积蓄得多了,总有一天会冲垮堤坝。人们把怨言都憋在心里不说出来,日积月累,总有一天要爆发,到那个时候,你又拿什么去抵抗呢?”但是周厉王仍然不听召公的劝阻,继续我行我素。
这种情况持续了三年。三年后,百姓一起造反,把周厉王的统治推翻了。
烽火戏诸侯
周宣王去世后,他的儿子周幽王登上了王位。周幽王在后宫偶然见到了褒姒,见她长得美若天仙,非常喜欢她,并与她生下了儿子伯服。当时,太子宜臼的母亲是申侯的女儿,也是周幽王的王后。周幽王宠爱褒姒,便把申后和太子废掉,让褒姒当了王后,让伯服做了太子。
褒姒虽然人长得漂亮,但就是不爱笑,天生一副冷面孔。周幽王为了让她笑,真可谓是绞尽脑汁。周朝设置了烽火台和大鼓,如果有敌人来侵犯,就点燃烽火,让诸侯迅速派兵前来救援。周幽王为了让褒姒开心,在国家没有危险时点燃了烽火。诸侯见到烽火燃起,以为有敌军进犯,全都派兵前来救援。可是,士兵来了以后,不见有敌军进犯,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全都手忙脚乱,不知如何是好。褒姒看见大家白忙了一场,果然哈哈大笑起来。周幽王见褒姒展露笑颜,觉得非常高兴,因而又多次点燃烽火。诸侯们开始还会派兵前来,但后来见周幽王总是戏弄他们,渐渐地都不信任他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