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关注贫困和脆弱性。第一部分介绍自然灾害的影响,并分析对自然灾害经济影响的不同评估方法,检验处理灾害影响的机制,以及极端自然事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第二部分展示了六个案例,分别是越南、孟加拉国、尼加拉瓜、印度、日本和荷兰。既有发达国家,也有发展中国家,涉及三个不同的大洲。这些案例既使用全国性的数据,也参考家庭调查,在众多灾害类型中对飓风、洪涝和地震给家庭福利造成的危害,以及对宏观经济表现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和定量研究。研究者们在过去几十年已做出开创性的工作,然而未知的领域仍然广泛。本书为思想和辩论开辟新的舞台,不断将自然灾害经济学知识的边界向前推进。
德巴拉蒂·古哈-萨皮尔,比利时鲁汶大学健康与社会研究院灾害流行病学教授。她曾在加尔各答大学、约翰·霍布金斯公共卫生学院学习,并获得了鲁汶大学流行病学博士学位。萨皮尔博士现任国际知名的世界卫生组织灾害流行病研究中心主任,她和她的团队正在开展灾害及其影响的实地和政策调查。
英迪拉·桑托斯,世界银行经济学家,从事人力市场和社会保障工作,还进行家庭如何应对包括自然灾害在内的冲击方面的研究。在2007-2009年曾任职布吕格尔(位于布鲁塞尔的欧洲政策智库)的研究员。之前作为天主教大学经济研究中心(多米尼加共和国)的研究员供职于国家财政部。她拥有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的公共政策博士学位。
亚历山大·博尔德,领先的气候变化和可再生能源咨询公司Carboniurn的创始人以及首席执行官。凡尔赛大学经济学博士。在1997年加入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之前,在世界银行作为一名环境经济学家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2000~2003年,任法国环境部的高级研究员,定期为公司、政府以及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欧盟委员会等国际组织在减轻和适应气候变化方面提供建议。博尔德士还在凡尔赛大学巴黎政治学院讲学。
顾林生,男,1967年生,江苏省昆山市人。四川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执行院长。1997年毕业于日本国立名占屋大学国际开发研究生院,获学术博士学位。1998-2002年任联合国区域发展中心研究员,从事有关城市和区域的防灾减灾与可持续发展等联合国对华项目的管理、研究和培训工作。2002年回国后,先后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清华大学城市规划没计研究院等机构工作,参与国家防灾减灾与应急管理的法制、规划等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防灾减灾与应急管理的规划与政策、国土规划与区域政策等。现兼任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危机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员、联合国网际重建平台研究员、中围教育学会中小学安全教育与安全管理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应急管理学会理事、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资源经济与规划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安全与防灾规划学术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减灾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等。
绪论
第一部分 气候变化下的自然灾害趋势,风险管理分析以及减灾政策综述
第1章 自然灾害的频率及影响
第2章 自然灾害与经济发展间的联系
第3章 自然灾害影响评估以及防灾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方法和应用
第4章 灾害风险管理和气候适应的成本–效益分析
第5章 未来的挑战:气候变化下的风险管理和成本–效益分析
第6章 自然灾害与保险行业
第7章 自然灾害减灾政策
第二部分 自然灾害的案例分析
第8章 越南的自然灾害——从社会经济角度的综述
第9章 西孟加拉邦的减灾
第10章 家庭如何应对自然灾害的影响——尼加拉瓜家庭内援助资金的作用
第11章 地震对家庭的影响——以日本为例
第12章 洪灾对城市和非农业领域的影响及评估——以孟加拉国为例
第13章 荷兰洪灾管理案例研究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