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全面”:开启共圆中国梦的新航程 再没有什么使命比引领一个民族走向复兴更光荣,再没有什么事业比团结十三亿多人民共圆中国梦更崇高。“四个全面”作为党治国理政的一种新战略布局,已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成为全党的思想共识和行为遵循,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四个全面”来自追求中国梦的现实需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国梦的内在发展要求与关键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中国梦的不竭动力,全面依法治国是实现中国梦的法治保障,全面从严治党是实现中国梦的坚强领导核心。这就开启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航程。 【高层声音】 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习近平在江苏调研时的讲话(2014年12月14日)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这个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 ——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的重要讲话(2015年2月2日) 【学习讲座】 深刻理解“四个全面”提出的社会条件 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提出了“四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四个全面”,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方略和战略布局,是从我国发展现实需要中得出来的,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中得出来的,也是为推动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党的十八大勾画的新蓝图,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小康社会,是“四个全面”中处于引领地位的战略目标,事关实现中国梦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可以让我国的综合国力进一步提高、生产力进一步发展、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可以让我国各项事业再上新台阶,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发展改革成果真正惠及十几亿人口。这不仅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属性和必然要求,展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必将极大激发人民群众投身现代化建设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而极大地增强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 全面深化改革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核心主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部署。改革开放作为当代中国的主旋律,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驱动力和凝聚力,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方法和路径,更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具体历史实践。《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全面深化改革是改革开放政策的延续和升华,是涉及面更深更广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全面改革和各项改革的协同 配合。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在新形势下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整体部署,明确了法治建设整体推进、共同发展的基本思路,涵盖了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各方面。《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通过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通过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努力做到严格执法;通过完善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的制度、优化司法职权配置等一系列举措,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通过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通过推进法治专门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通过加强和改进党对法治工作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这些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举措,深刻回答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全面回应了人民群众的关切和期待。 全面从严治党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提出的重要内容,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保证,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体现和全面依法治国的政治保证,涵盖了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各个领域。习近平在讲话中强调坚持从严治党的八点要求,即落实从严治党责任、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坚持从严管理干部、持续深入改进作风、严明党的纪律、发挥人民监督作用和深入把握从严治党规律。只有通过全面从严治党才能使我们党坚强起来,才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体现出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战略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注入了新的内涵,赋予了新的时代特征。 准确把握“四个全面”提出的历史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以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全局视野和战略眼光,整合了我们党多年来积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经验。当前,我们正处于近代以来中国历史上最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重要时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处于倒计时的关键阶段。只有准确把握“四个全面”提出的历史背景,才能更全面完整地把握“四个全面”重要精神,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在党的十六大、十七大上已经提出,党的十八大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变化,进一步明确提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作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主题,《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总目标,作出了总部署总动员。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为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战略部署,《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和重大任务,也向全党提出了从严治党、依规治党的明确要求,对法治建设中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法治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细致的部署,为党的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指明了方向。 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引领各项工作。201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全面论述了“四个全面”的理论地位。自此,“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完整表述得到全党的一致认同。 2015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博鳌亚洲论坛第四届理事会成员时的讲话中指出,两年多来,我们立足中国发展实际,坚持问题导向,逐步形成并积极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这是中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治国理政方略,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障。这一论述突出强调了“四个全面”是中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治国理政方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障的地位。同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的讲话中,进一步强调了“四个全面”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明确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的。这两个重要的思想把“四个全面”的理论地位和现实意义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科学内涵与内在逻辑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其中每一项都有其特定的崭新内涵和战略指向,相互之间具有密切的逻辑关联,是接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指针。 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科学内涵 第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小康”的概念是邓小平在20世纪70年代末提出的,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推进,我们对“小康”的内涵的认识不断深化和拓展。从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要求,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新常态阶段习近平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论述,这一目标的全面性特征日益明显。这样的“全面”,体现在人群的广泛性、多样性、全面性,是不分地域、职业、行业、人群的全面小康,是不让一个人掉队的小康,是没有贫富悬殊、两极分化的小康。在政治建设领域体现为“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全面小康,在社会建设领域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的全面小康,在文化建设领域是“公民文化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全面小康,在法治建设领域是“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全面小康,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是“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全面小康,从而赋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新内涵。 第二,全面深化改革。三十多年来的改革开放一直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旋律,是我们党、国家和人民的面貌发生历史性变化的根本原因。如果说,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的最强音,那么全面深化改革就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最鲜明的特征。我们可以看出,当今的改革已经大大不同于以往,虽然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还是在“改革”,但关键却在“深化”,重点是在“全面”。全面深化改革既呼唤坚定果敢的行动、百折不回的信念,更呼唤全面系统的认识论、攻坚克难的方法论。在方向掌控上,我们必须要树立正确的立场和原则。改革是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而不是对社会主义制度改弦易辙。在改革理念上,我们要坚持“战略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系统思维、底线思维和创新思维”。在领域覆盖上,我们要进行的是包括利益分配、体制机制、资本运作、社会管理诸多方面的深入改革,而不是浅尝辄止,更不是只改皮毛,不动筋骨。在方法论上,我们要处理好五个方面的关系,即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 关系。 第三,全面依法治国。党的十八大以来,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无不以法治为框架、用法治作支撑、由法治来贯穿。从简政放权不断深入到民生事业逐渐完善,从经济改革纵深推进到反腐倡廉抓铁有痕,法治建设都提供了制度保障。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定,是党的历史上第一次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主题的全会,确立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我们党领导推进法治中国建设进程的总纲领。全面依法治国,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有着数千年封建人治传统的国家来说,无疑是国家治理领域异常广泛而又深刻的革命。因此,这种“全面”就是要运用法律手段管理国家一切事务,任何人都要在法律范围内从事一切活动,都要讲规则,守秩序,都要尊法学法知法 守法。 第四,全面从严治党。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继承党的九十多年优良传统和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第一次提出了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由过去强调“从严治党”到现在提出“全面从严治党”,体现了我们党对自身建设规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这既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推进伟大事业和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全面从严治党,核心问题是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重点是从严治吏、正风反腐、严明党纪,目标是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这种“全面”,主要包含内容全覆盖、主体全覆盖和持久不松懈三个层面,即内容全面涵盖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各个领域;责任主体覆盖全面,从严管党治党既有党中央的责任也有对各级党组织的要求,还有落实主体责任要管好“一把手”和班子成员;要持久而不松懈地把从严治党常态化、制度化,用更严格的标准管党治党,对党员的要求比对普通民众的要求更严格,对党的纪律比其他团体更严明,对党的规定要比一般法规更严格,对党员领导干部的处理要比普通党员的处理更严厉。在实践中,我们只有把“全面”和“从严”有机结合,才能使党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管出成效。 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逻辑联系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整体。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个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要把全面依法治国放在“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中来把握,深刻认识全面依法治国同其他三个“全面”的关系,努力做到“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深刻领会这段论述精神,我们可以认识到“四个全面”之间具有内在逻辑关系,是目标与举措的辩证统一,全局与重点的有机结合。 第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发展目标。发展作为时代主题,包括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明显加大,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 第二,全面深化改革作为“四个全面”中三大战略举措之首,是贯穿始终的不变主题,也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主要历史实践。全面深化改革是进一步推动我国社会前进的根本动力,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审视全面深化改革,改革既是驱动力又是凝聚力,既是发展的方法路径又是创新进取的精神状态。 第三,全面依法治国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战略举措,要把其放在“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中来把握,深刻认识全面依法治国同其他三个“全面”的关系,努力做到“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第四,全面从严治党是根本保证。习近平指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坚持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党的领导是落实“四个全面”的最根本的保证,只有锻造坚强领导核心,才能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提供方向指引,防止在大的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只有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才能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提供政治保障。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实践要求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马克思主义与我国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深刻总结了我国改革开放的经验,顺应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需要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既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也是推动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遵循。在实践中,坚持以“四个全面”引领各项工作,必须深刻理解和系统把握这一战略布局的实践要求。 第一,坚持全面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统揽、引领和主导作用的“四个全面”,坚持了唯物辩证法的全面性要求,是一个完整、系统、全面的战略体系和行动纲领。“四个全面”之间有着严密的逻辑关系,其中的每一个“全面”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战略重点,同时又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形成一个完整系统的体系。例如,我们要全面建成的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小康社会,也是社会全面发展进步和人的幸福指数共同提高的小康社会;既体现在十三亿多中国人民全部进入小康社会的坚定决心,也体现在小康社会所涉及的各个领域,诸如“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人本经济,“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政治生态,“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的城乡发展一体化,“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法治中国建设,等等。同时,“四个全面”作为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完整系统的体系,四个方面要协同推进、全面落实,统一于党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第二,注重协调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提出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当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主要矛盾。我们既要注重总体谋划,又要注重牵住“牛鼻子”。“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涉及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地区、各个部门的当前和未来,面对千头万绪、错综复杂工作任务,必须加强协调、善于统筹,妥善处理贯彻实施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切实防止出现顾此失彼的问题。2015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胡耀邦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强调,面对当前改革发展稳定遇到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全党同志要有所作为、有所进步,就要敢于较真碰硬、敢于直面困难,自觉把使命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努力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这表明,特别强调贯彻实施“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就是要重在协调。 第三,着力创新性。创新是事物生生不息的内在要求,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和战略布局同样需要与时俱进的新创造。我国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进程中,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社会发展仍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改革也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出现经济增长乏力、资源环境约束加剧、贫富差距加大、民生问题突出、社会矛盾明显增多、腐败现象没有得到有效遏制、一些地方和单位“四风”问题突出、政治生态和社会环境受到污染等诸多问题。我们为之奋斗的是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前进道路上的风险和挑战,要求我们党从发展的实际出发,不断地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赋予“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新的内涵、新的境界,使之适应新情况、符合新要求、解决新问题、指导新实践、开创新局面,为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断增添生机和活力。 第四,贵在真抓实干。“四个全面”作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部署,只有成为人民群众的自觉意识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生动实践,才能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劲动力。落实“四个全面”不能浮在表面,要在具体实践中真抓实干,就是主动用“四个全面”的战略思想指导工作实践,确保各项工作遵循客观规律;就是使我们的决策更加符合实际,切合民情民生,更加民主化、科学化;就是制定切实可行的办法措施,解决好社会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就是要找准工作定位,明确工作重心、突出工作重点、找准着力点,打好攻坚战;就是在具体工作中主动作为、勇于担当,努力将科学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出力流汗,创造佳绩。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从我国发展现实需要中得出来的,是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中得出来的,是为推动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立足治国理政全局,抓住改革发展稳定关键,统领中国发展总纲,是中国和中国人民阔步走向未来的战略方向、重点领域、主攻目标。党员干部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落实精神,要以脚踏实地、稳扎稳打的实干精神,要以实事求是、坚持不懈的务实精神,使经济社会发展的每项举措、每个细节、每个阶段都落到实处,抓出实果,取得实效。 李君如:协调推进“四个全面”须正确处理三大关系 近日,“中国马克思主义论坛2015”在中央党校举行,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在论坛发表主旨演讲。李君如在演讲中指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国梦必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必须正确处理好三大关系。 首先,要处理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这三大战略举措的关系,这是“一”与“三”的关系。无论全面深化改革还是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都必须围绕和服务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奋斗目标。 其次,要处理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关系,这是“二”与“二”的关系。处理好这一对关系的实质就既要“搞活”又要“治乱”,要在改革发展中把内在生机和活力激发出来。 第三,要处理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与全面从严治党的关系,也就是“三”与“一”的关系。过去,有些人以改革发展为名,违背党的宗旨,无视党的规矩,甚至贪赃枉法走向腐败的深渊。因此,今后在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过程中要处理好“三”与“一”的关系,要反对乱作为,克服不作为,破解难作为,力争大作为。 就如何协调处理好“四个全面”的关系,李君如谈到,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其中,把发展作为重点提出来,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建设都归位于发展。这说明,我们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决不能有丝毫动摇,力争把“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各个组成部分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最后,李君如说,这五大发展新理念不但是制定“十三五”规划、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谋篇布局的指南,还展示了中国充满信心奔向现代化的大趋势。 (摘自2015年12月2日人民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