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德国坦克图览》为二战时德国坦克研制及发展史的图解性介绍,AKI号坦克至vI号坦克,再到著名的"虎王"坦克(以及一些次要类型,如从捷克缴获或改装后产生的35(t)和38(t)坦克系列),对其设计,研发、武器装备和性能、生产及其投入战场后的典型表现都有系统而具体的介绍和讲解一构图专业而精美,图释翔实而准确。为读者较直观地了解二战德国坦克的发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参考资源。
第一章 Ⅰ坦克系列
第二章 Ⅱ坦克系列
第三章 Ⅲ坦克系列
第四章 Ⅳ坦克系列
第五章 Ⅴ坦克系列
第六章 Ⅵ坦克系列
第七章 “虎王”坦克系列
第八章 35和38坦克系列
主要参考书目
《二战德国坦克图览》:
在I号坦克开始量产后,德军总算是拥有了第一款训练用坦克,但是I号坦克的武器装备仅仅是机枪,而且发动机动力过小,只适合用来训练轻型坦克的乘员。而在未来的坦克作战中的主力将是那些中型坦克和重型坦克。因此,德军计划再生产一种更适合的训练用坦克。
陆军武器局在1934年7月向克虏伯、MAN、亨舍尔三家公司提出设计需求,要求它们设计一种重量在10吨左右,在旋转炮塔中安装20毫米炮和同轴机枪的训练用坦克。
最先拿出设计方案的是克虏伯公司。不过,克虏伯的设计仅仅是在将I号坦克原型车LKAI的炮塔扩大然后装上指定的20毫米炮和同轴机枪。该车被命名为LKAⅡ。
这种墨守成规的设计当然不能获得德军的认同。
最终德军选择了MAN公司的设计方案。样车被称为Lasl00(农用拖拉机100型)以迷惑其他国家。样车完成于1935年10月,之后进行了长达两年的不断改进而迟迟没有投产。在经过了3个测试型号,对传动轴、发动机布局及装甲厚度等作了大幅度的改动后,最终于1937年3月才开始定型量产。两年的测试使得Ⅱ号坦克上采用的都是非常成熟、可靠的技术,焊接技术在I号坦克上已经得到验证,比铆接提供的防护效果出色,发动机和火炮使用的也是反复改进的产品。因此,Ⅱ号坦克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非常高。另外,作为作战坦克而设计生产的Ⅲ、Ⅳ号坦克的研发和生产进度缓慢。于是,德军提高了Ⅱ号坦克的生产速度,让其参与了实战。在1939年到1940年的波兰战役和法兰西战役中,德军装甲师中装备数量最多的坦克就是Ⅱ号坦克。实际上,德军在二战早期是以这种训练用坦克为核心与质量和数量都占优势的盟军进行作战的。
由于德军战术上的优越和盟军在坦克使用方面的保守,使得Ⅱ号坦克一度横扫西欧。
不过随着战争的深入,特别是入侵苏联后,Ⅱ号坦克薄弱的装甲和贫瘠的火力使得它不再适合作为主力作战用坦克。不过其优良的可靠性和稳定的发挥使得它依然可以用于侦察等作战强度较低的任务。于是,Ⅱ号坦克开始被配置在装甲部队的各侦察排中。而以它为基础的改进型则一直在战场上活跃到二战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