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一起歌唱》通过生动的文学描写和真实的故事情节,记录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煤炭工业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再现了长年累月劳作于地层深处的煤矿工人的动人事迹。他们是当今社会匍匐在*底层的一个群体,是被繁华推挤到人生边缘的一个部落,他们没有豪言,也没有壮举,日复一日重复着艰辛而平凡的劳作,但在共和国经济建设的历史画卷中,却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树起了一座座无言的丰碑。
为了总书记的重托
天山,让情感的天平这样倾斜
贺兰山咏叹
奇迹是这样发生的
界沟有棵梧桐树
矿山公园诞生记
我们要一起歌唱
有力的翅膀与高远的蓝天
海清热线
青春探测
文化的力量
轩岗来了个老班长
坐拥百城智者先行
从矿山走向世界
好雨铸彩虹
皖河在他的心底流淌
文学路上自由行
矿山,我的心灵栖息地
跋
《我们要一起歌唱》:
精神,是一笔无价的财富叶毓仁,安徽桐城人。文质彬彬的风度中也颇有些桐城学者的儒雅之气。他1955年从合肥矿业学院(现为合肥工业大学)毕业后,即分配到西安设计院。
1964年,乌鲁木齐设计院改为“西安设计院乌鲁木齐分院”,单位划归西安,可他人却从西安“划”到了新疆,这一“划”就是30多年,直到退休。
叶毓仁家庭“成份高”,因而他从小也不曾有过当官的念头。没想到,1984年赶上强调干部“四化”,在民主测评中,他得的票数最多,没有一点思想准备就被推上了副院长的领导岗位。“第一次大会讲话,我还有些不好意思呢。”叶毓仁回忆起当年的情景,不无感慨地说。几年之后,他就以扎实的工作作风和丰富的业务经验证实了自己的能力,赢得了领导和群众的信任,担任了院长职务。
去年叶毓仁还在院长的岗位上。尽管已经超龄的他几次申请退位,尽管退休后工资要比上班开得多,但他还是服从组织的安排,尽心尽力站好最后一班岗。敬业,勤奋——他经常用这四个字来勉励自己,也用这四个字来激励他人。他深有感触地说,“干工作第一要敬业,第二要勤奋,有了这两条,画图就会画得漂漂亮亮,写报告你就会写得工工整整,而现在的年轻人最缺乏的恰恰正是这两点。要是50年代的精神面貌再加上现在的改革开放,那中国真可就厉害了。”“敬业,勤奋”,不仅是叶毓仁的工作准则,同时也是新疆第一工业设计院老一辈创业者所体现出来的精神风貌。
建院初期工作条件之艰苦,生活环境之恶劣,是现在的年轻人难以想象的。那时,他们到矿区,只能住干打垒的房子,自己搭火墙,自己生火做饭。常常有叫不上名来的小虫子爬到房顶上,然后掉进你的脖领里。新疆这地方蚊子少,但苍蝇特别多。那时生活条件非常差,在食堂吃饭。汤里的苍蝇比虾皮还多。
那时到南北疆没有正式公路,也没有专车,他们到现场只能搭拉煤的汽车,而且多数是坐在上面。夏天还可以,若是冬天,到了工地,冻僵的身体连车都下不来。
卢若男最初是搞地面生产布置的,她跟矿工们一样,天天摸爬滚打在井上井下。她回忆道:“那时下井经常要过两米宽的溜煤眼,每次过的时候都必须抓住上面的钢丝绳,才能从这边滑到那边,只要手一松,掉入煤仓就没命了。要是那样,你们现在就见不到我了。”那时他们出差,都要带几个笔记本,到兄弟院所查资料,做笔记。去兖州、成都开会,就没有人想起过到泰山、峨嵋山转转,也没想过到商场看看。“每趟出差,来回都是上万里路,也没想到买张卧铺。你说我们那时傻不傻?”说完,卢若男又是哈哈一笑。
1963年,刘幼明从学校毕业后,在苇湖梁煤矿干了23年。采煤、掘进、开拓,这些主要工种他都干过,由见习员,技术员,计划员,统计员,到矿办主任,矿长助理,生产矿长,安全矿长,副局长……他一步步走上了领导岗位。
在任安全副矿长期间,刘幼明是领导班子里下井最多的一个。有一次,是个星期天,他查看调度记录,发现工作面有些不正常,就自己下井去观察,刚刚爬进去,顶板来压,落下的煤块把他的矿灯砸灭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