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经典100句:史记》是“中文经典100句”系列之一,《史记》既是一部伟大的历史奇书,又是一部精妙的文学巨著,在中国小说和散文的发展历史中都产生过无可比拟的深远影响。《中文经典100句:史记》你可以当故事看,但实用性高于一般故事书,可以当工具书用,但趣味性又高于一般工具书,当然可以当作文史科课外读物,肯定对作文能力大有帮助,尤其每个单元都刻意地写得短浅显易读。
经典是古代圣贤才智的结晶,是民族文化的源头。
多认识经典可以让我们站在巨人的肩上,长得更快、更高。 多认识经典可以让我们的思想、文字带有民族智能、民族风格。
《论语》、《史记》、《孟子》、《庄子》、《战国策》、《诗经》、《唐诗》、《宋词》、《古文观止》、《红楼梦》等,这十本书应该是现代国民的“最低限度必读经典”,作为这个民族的一份子,没有读过这十本书,就称不上这个民族的“知识分子”。但是,现代人实在太忙了,大人忙着五光十色、小孩忙着被教改、社会忙着全民英检、国家忙着走出去,人人都在盲茫忙,商周出版因此为忙碌的人们炖一锅大补汤,用最活泼简明的文句.把经典的精粹提炼出来,让大家可以在“三上”(马上、枕上、厕上)阅读。在做完文字针砭、为语文把脉、把病痛治好后,让我们来培元固本,增强功力,站在文化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高,飞得更远!
大风起兮云飞扬-本纪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其志不在小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不让
分我一杯羹
养虎自遗患
力拔女兮盖世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天无二日,民无二王
大风起兮云飞扬
天命不可违
人死不能复生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世家
有田一成,有众一旅
知臣莫如君
一沫三捉发,一饭三吐哺
析骨而炊,易子而食
内举不避亲
……
风萧萧兮易水寒-列传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
衣食足而知荣辱
将在外,君有所不受
……
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列传
萧何追韩信
置之死地而后生
败军之将不可言勇
智者千里,必有一失
遇者千虑,必有一得
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
书摘
名句的诞生
召公日:“防1民之口,甚于防水。水壅2而渍3,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水者决4之使导5,为民者宣6之使言。”
《周本纪》
完全读懂名句
1 防:在这里是治理而非提防的意思。
2 壅:堵塞不通。
3 溃:指大水冲破堤岸,四处奔流。
4 决:指疏通水道。
5 导:疏导。
6 宣:宣泄,表达。
昭公说:“防堵民众的言论,比防堵水更为严重。渠道若是堵塞不通,让大水冲破了堤岸,必定会给众人带来灾害。民意也是如此。所以治水的人要疏通水道,引导水流,治理人民的人要疏通管道,让人民能够发言表达意见。
名句的故事
周厉王暴虐且奢侈,国人有很多怨言,厉王不高兴,就派一位卫国的巫者负责监视诋毁他的人,凡被检举者就杀掉。于是批评的人少了,但四方不服,诸侯不再入朝,厉王却更加紧控制言论,造成国人不敢互相谈话,走在路上只敢以目示意。厉王为此沾沾自喜,对辅政大臣召公说:“我已经消弭杂音了,现在没有人敢再批评我的施政。”
召公说:“那只是堵住批评者的嘴巴而已啊!防堵民众的言论,比防堵水更为严重,水如果壅塞而溃决,一定会造成很大的伤亡,民意也一样。所以,治水要疏导让它流畅,治民要让言论有宣泄的空间。……人民心中有意见而发出声音,其中有好的就采纳施行,如果塞住人民的嘴巴,还有多少人会心向着天子呢?”
厉王听不进这番话,于是国内没人敢出声批评。三年后,叛乱四起,厉王出国逃亡,由召公与周公执政,号称“共和”,十四年后,厉王死在国外,召公与周公还政于太子周宣王。
历久弥新说名句
自大禹治水以后,疏导重于筑堤防已成为至理,自周召公以后,“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也成为至理名言。春秋时,郑国的知识分子经常聚集在乡校评论时政,有人建议执政大夫子产废掉乡校,子产说:“干吗废乡校?那些意见当中,人们喜欢的我就施行,人们不喜欢的我就改正,他们好似我的老师啊!何必废掉它呢?我只听说尽忠为善可以减少怨谤,没听说过威权镇压可以防绝怨言,好比治理河川,若堤防溃决,必定造成重大伤害,想救都来不及,不如开个小口使它流通,更不如我听到批评后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