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发展成就有目共睹,但是发展得却十分不均衡。有的地方快,有的地方慢,导致的结果是,有的地方富,有的地方穷。
是懒惰与勤快的差别吗?不是的。人们的辛苦程度和工作量几乎是一样的。
是内陆与沿海的差别吗?不是的。内陆有发达的地区,沿海也有落后的地区。
面对先进和落后,我们不断地寻机问策,于是有各种理由被不断地提出来。
对于先进,有人说是历史的原因,有人说是政策使然,也有人说是由于致富愿望强和经商氛围浓,等等。
落后的理由也很多。有人说是由于开放得晚了,有人说是由于地域位置的原因,也有人说是由于安贫乐道的传统因素,等等。
其实,先进的理由各有各的不同,落后的原因却是共同的,那就是在思维和方法上出了问题。我们总是抱着陈旧的思维、沿用既定的方法,从来也不想着去改变一下。哪怕外面洪水滔滔,我自岿然不动,所以我们落后了。
安徽是个典型的内陆省份,三大江河流域两大山脉,把安徽分割成东、南、西、北、中五大不同板块,它又近海临江、承东启西,从地域上来看,不能说安徽好,但也不能说安徽不好。
《危机下的纵横与突围》:区域发展的经典案例,百姓关注的热点问题 《危机下的纵横与突围》由“新安百姓讲堂”推出 “新安百姓讲堂”由安徽省图书馆和新安晚报社联合举办,旨在面向大众传播知识,启迪思维。举办三年来听众达数万人次,2008年荣获文化部“群星奖”。 王海林是“新安百姓讲堂”金牌讲席教授,他于该讲堂所做关于经济发展的系列讲座深受听众欢迎。我们把他的讲稿加以编辑出版,是想通过书中典型地区的经济发展案例,帮助读者了解诸多经济热点背后隐藏的问题,同时也希望王海林教授对这些问题的独特见解能给予广大国家公务员和企业家们以有益的启示。
前言 挺立潮头竞风流
第一讲 历史的风貌
1.优越的自然条件
2.江淮流域环境的变迁
3.大禹治水
4.强大的淮夷
5.三国屯田
6.金道锡行
7.隋朝大运河
8.唐宋水利建设
9.经济大衰退
10.工业起步早
11.商业先盛后衰
12.错失第一次机遇
13.第二次机遇擦肩而过
14.从三项指标看发展水平
15.“穷·农·灾”的形象
第二讲 拨开迷雾
1.寻找落后的原因
2.资源多就能够强省吗
3.先进制造业之所以先进
4.资源型产业的希望
5.农业的秘密
6.农业大省的农产品哪去了
7.农业龙头企业的前世今生
8.是科教大省吗
9.话说中科大
10.科教能兴省吗
第三讲 峰回路转
1.旅游能成为支柱吗
2.旅游的真正卖点
3.难以说清的比较优势
4.爱学习的安徽人
5.大国崛起的启示
6.通往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7.蹉跎岁月
第四讲 柳暗花明
1.江西提速的震撼
2.我们的投资哪去了
3.工业强省来了
4.合肥的强市之路
5.我国的工业化
6.产业突破的重点
7.工业精神
8.芜湖现象
第五讲 遭遇危机
1.风云突变
2.美元的全球
第一讲 历史的风貌
几千年来,安徽人生生不息,全靠脚下这块土地。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有什么样的山水就有什么样的风情。这一讲主要讲述安徽在历史上的状况,让大家了解一下它是不是总是落后,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它的落后。
1.优越的自然条件
判断一个地方是不是适合人类生存,有许多条件需要考虑。其中最基本的条件是要有适宜的气候,气温太高了不行,太低了也不行,气候条件是指光、热、雨水、风等条件。安徽的气候条件非常好,四季分明,气候温和。
雨水也要适中,天天下雨不行,不下雨也不行;风也要适中,没有风不行,会乌烟瘴气,风太大了也不行,太大了什么都被吹走。安徽这个地方偶然会有大的降雨和风暴,但是总体来说是雨量适中,风调雨顺。
正是因为气候条件好,安徽具有很好的生存环境,因此,安徽的人口一直很多,达到了6700万,在全国排第八位,是人口大省。
安徽土地资源也很优越。一个地方最好是有山、有草、有林、有平原。有山可以挡风,有草可以放牧,有林可以调节气候,有平原可以种庄稼。安徽的平原和山地大概各占30%,草地占1%,林地占3%。由于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