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实验实训中心建设与管理》重点阐述了:实验实训教学、实验实训中心的建设、实验实训中心的管理三个方面的内容。《高职院校实验实训中心建设与管理》共由“实验实训教学”、“实验实训中心建设条件分析”、“实验实训中心建设模式”、“实验实训中心内涵建设”、“实验实训中心的管理”、“实验实训中心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六章构成,每章由若干既独立成篇又有一定内在联系的文章组成,其中最后一章介绍了作者单位进行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由于高职教育是根据市场需求来设置专业,因此在专业设置上强调多样性、灵活性、适应性、岗位性原则。多样性是指专业口径和内涵有较大的伸缩与回旋余地,既可以根据岗位或岗位群的社会覆盖面设置宽专业和窄专业,也可以根据某类技术的应用范围,以技术定专业,还可以根据某些社会覆盖面不宽的职业岗位对实用人才的需求,通过寻找相近职业的结合点,组合而成为新专业。灵活性是指专业设置主动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市场接轨,及时调整。专业是高职学校与社会的对接点,要想培养出的人才“适销对路”,就必须改造旧专业、增设新专业,以适应岗位和岗位群的快速变化。基于以上认识,高职院校实验实训中心建设应当以适应职业岗位或岗位群为定位和目标。
由于社会需求具有多变性,而学校专业设置需要相对稳定,因此真正按照职业岗位或岗位群来设置专业,实际上难度很大,甚至是不可能的。普通高等教育通常的做法是调整专业目录,拓宽专业口径,加强基础,培养通才,以适应市场多变的状况。这样做的结果虽然满足了人才培养的“适应性”但却牺牲了职业岗位的“针对性”,这显然与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不相符的。
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