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洋两岸在社会政策方面的相互联系、交流和竞争,反映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人们如何努力弥补过度放任的资本主义带来的破坏。从1900年的巴黎世界博览会到1942年伦敦《贝弗里奇报告》,从两次世界大战到罗斯福新政,生动描写各种关系民生的社会政策尝试,包括社会保险、城市规划、市政服务、农村合作社和住房改革等方面。视野不仅跨越大西洋,而且涉及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始终把握国家问交流互动的脉络,打破了思想上固有边界的限制。
《大西洋的跨越——进步时代的社会政治》是一本非常精彩的大书。这里,大书不仅指它的厚度,而且指它的意义。它是思想史和政治史的结合,很可能是至少十年内关于20世纪的最重要的一本书。因为作者丹尼尔·T.罗杰斯的国际视野,书中涉及的每个话题如城市改造、社会保险、合理化改革等都有深度探讨,而且常常有让人惊讶的新观点。
中文版序言
前言
第一章 1900年的巴黎
钢铁世界
解释社会政治
第二章 大西洋世界
风景
进步政治
第三章 自由放任经济的黄昏
自然行为和社会欲望
讲授经济学
第四章 自我支配的城市
都市生活的集体主义
山上之城
第五章 公民的抱负
私有财产,公共设计
“对工人公平的城市规划”
第六章 工薪族的风险
工人保险
利益领域
第七章 战争集体主义
1914年的欧洲
“几乎熔化”的社会
第八章 农村的重建
合作农庄
岛屿社区
第九章 机器时代
美国对欧洲的入侵
现代主义政治
第十章 新政
灾难时期的智慧经济
想象中的团结
第十一章 1942年的伦敦
消除贫困的计划
例外主义的重生
注释
致谢
索引
译后记
在整个大西洋世界,战争期间政治经济的变革确实影响深远。任何地方的老规则都发生了冲突,争斗的社会党派被套上国家控制的缰绳,市场大幅度缩小,公共事务领域戏剧性地膨胀。但是有时候提出的观点--战争是公共福利最好的朋友和最主要的历史推动力,这个说法是经不起推敲的。重要的不是战争本身而是斗争的经济化。如果胜利像普法战争那样迅速,也就是德国战争计划者希望复制的结果,那么这场战争根本不会给社会政治带来任何影响。因为双方陷入僵持阶段,机动性战争转变为生产性和物资装备性战争,这成为决定区别的关键。在1914年秋天,法国陆军部要求每天生产100,000枚火炮炮弹,到了1918年初,因为部队仍然陷在战壕中,陆军每天需要的炮弹是278,000枚。战争物资的超强生产需要迫使交战国政府越来越深地卷入经济控制、物资和劳工组织,最终是社会改良--为了保持生产机器的正常运转。最先出现的是供应组织。自从国有制的军事用途在1870年明朗以后,德国就一直在购买铁路系统。在英国和法国,私人所有的铁路系统在宣战后几天内就处于政府管理之下。煤炭、食品、船运迟早要纳入国家控制之中,因为计划者在努力解决分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