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女人”更容易罹患癌症,是因为“好女人”的性格很多都属于癌症性格。那么癌症性格具有那些特征?不同的癌症性格又会得什么样的癌症?怎样预防因为“太好”导致的癌症呢?在癌症治疗过程中,什么样的态度又是最好的治疗方式呢?权威肿瘤专家何裕民继《癌症只是慢性病》以后,因为临床癌症罹患率在女性的增多,更关注女性健康,提出了女性防癌抗癌的新观点。
1.何裕民最新作品,权威临床经验案例总结的医学话题:何裕民,畅销书《癌症只是慢性病》作者,肿瘤治疗权威专家,诸多畅销书推荐者,如《只有医生知道》《重生手记》等。
2.针对女性特有癌症罹患,防癌抗癌更具系统性:女性罹患癌症与男性不同,根据女性癌症具特点防范于未然,女性癌症患者在治疗中的独特抗癌方式。
3.不花钱防癌,更有效治癌:提出确切案例、具体数据分析,三成以上女性癌症患者,因心心病所致。最有效的防癌措施不是体检,最有效的抗癌疗法不是化疗,是来自你的心。
4.女性癌症性格对照,让读者更好参照:你是癌症性格吗?你是具有罹患癌症的潜在人群吗?在癌症治疗过程中,在性格方面做出那些改变更有益于康复?在这本书里就有详细的参照,增加了本书的实用性。
第一章 好女人品格的背后
一 “压”出来的“好女人”
二 女性癌症发病的U型变化曲线
三 为什么越是大城市,女性癌症罹患率上升越快
四 城市女性癌患,70%是“好女人”
五 癌症慢性病,起病有“心因”
六 心身共轭:生癌由心起
第二章 别做较真的好女人
一 她们为什么反复被癌盯上
二 过于较真,易得消化道癌
三 秉性难改,康复难求
四 完美主义,乳腺癌易患性格
五 从癌症中逃生的“糊涂女”
第三章 癌症爱找“职场狂热女”
一 “工作狂”是对健康的自虐
二 “拼命三娘”的悲哀
三 财务、教师、办公室中层管理者易生癌
四 “少火壮火”说及“蜡烛理论”
第四章 好女人,别让情绪害了你
一 女性:情感动物,心因致癌居多
二 癌症更爱“黛玉型”淑女
三 委曲求全:癌症高危的C型性格
四 压抑不善释怀者,得癌概率高
五 癌症:“囧女”往往难逃
六 易焦虑者,常无意中与癌为伴
第五章 好女人的“惹癌”坏行为
一 只认死理罹患大病,值得吗
二 坏行为与癌症之间
三 女人过
一 “压”出来的“好女人”
在我们的生活中,“好女人”总是受欢迎的。什么是“好女人”呢?首先是尽职尽责,克己利人,干什么都是让人交口称赞的。
这种女性小时候是听话的乖孩子,懂事,从不惹麻烦;成家后是好太太、好母亲,相夫教子、敬上亲友;在单位是好职工、好干部。所谓“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吧。作为领导者,能有这样的下属是最省心的,交到她手里的任务肯定能完成,不用上级费心,再难的问题也自己扛,展现给人们的常常是微笑、和气和成功。在家里,这样的女人会相夫教子,贤惠持家,她们爱家人,爱朋友,爱亲属,爱社会;对感情、事业和生活都会毫不含糊,极其负责……这些优点使她们站在了人类道德高度的顶峰,甚至让人“叹为观止”!但是,问题也来了——这种事无巨细、认真恪守的性常常让医生暗暗捏一把汗,因为她们的优秀品行中,透支了一切,唯独忘记了爱自己,不会放自己一马。而所谓的“含恨忍辱”“克己为人”是要付出代价的,“好女人”是克制出来的,是压力“压”出来的。“好女人”是要为这些“好”付出代价的,代价之一就是癌症!
在我为癌症患者服务的三十多年中,诊疗的城市农村患者有三四万之多。相比农村来说,城市是个出“好女人”的地方。因为城市生活空间大,人际接触广,教育水平高,为女性提供了更多展示身手的机会,而在这样的氛围塑造下,城市女人情感更加丰富、细腻,所以,城市更容易成就“好女人”,也更容易委屈“好女人”。而城市里得了乳腺癌、卵巢癌、肺癌、胃癌的女性患者,主要就是那些凡事认真、做事情一丝不苟、追求完美极致的“好女人”。
这样的“好女人”为什么会生癌?
一个明确的答案就是:她们太认真了,什么都自己扛着!她们可能自己都已经意识不到:自己每天过着的,只是让旁人满意的生活!如果她们仔细地想一下,这种奉献中有多少是自己愿意的?她们肯定会迟疑。“好女人”也是女人,不是圣人!她们不过是习惯了为人着想,习惯了委屈自己而已。而在这种习惯的氛围中,很可能暗暗埋藏着她们不为人知的不舒畅、不情愿,甚至是抱怨。只是她们觉得应该自己独自扛,应该自己独自忍!而且,她们始终默默地在扛、在忍。在这种日复一日的“忘我”甚至“舍我”情景之中,她们体内的神经、内分泌、免疫及代谢系统等,其实在不断受着侵害。至少,“弦”是始终绷得紧紧的,而这,就是癌症等许多疾病的开端。
女人的健康与内分泌系统的关系最密切,而内分泌系统又叫“精神-神经-内分泌”,之所以这么叫,就是因为内分泌系统的功能,与精神、情绪、心理的关系至为密切。这在女性身上体现得尤为典型——很多女性都有体会:如果这个月突然出差,或者家里出了什么意外,你为此紧急应对了之后,第一个改变的就是月经,可能迟来,甚或闭经……因此,国外最近几年有一门学科很是热门,称为“Psychoneuroendocrinology”,可以译为“精神神经内分泌学”,或者“心理神经内分泌学”,讨论的就是精神心理是如何通过神经系统,影响、干扰内分泌的。
我见过很多留学的女孩子,到了国外之后半年多不来月经,家长很着急,以为得了什么重病,就赶紧叫回来看病,但回国待了1个月,月经又恢复正常了。再回国外,又再次紊乱。原因就是异国他乡的求学压力,心理因素借助神经等机制,导致了内分泌的紊乱。突发事件总会平息,留学女孩总会学成回国,或者在国外待长了会有所适应,但“好女人”长年累月维持好品质的背后,一直被压抑的个性所诱发的上述精神-神经-内分泌机制及相应代谢等诸多环节的长期紊乱,已经悄悄地成了她们潜在的健康杀手,甚至是癌症的“催化剂”。突然有一天,某一点不适后进医院,或者一次常规体检,某某口碑可嘉、生活方式良好、平素身体壮实的“好女人”,接到一纸诊断,居然是患了某某癌症。一时间,所有熟识的人皆惊愕。这样的事情,在我们身边还少吗?
不久前,上海一位三甲医院的院长一脸无奈地向我诉苦:他们医院刚刚进行了一次例行体检,全院1600名在岗员工,约780名女性员工,居然一下子查出6位患了乳腺癌、2位患了卵巢癌、1位肺癌,另1位平滑肌肉瘤。一年中居然10位生了癌!而一年前他们全院也做过体检,也曾发现了多位女性癌症患者。现在究竟怎么了?每年哪里来的这么多女性癌症患者?他苦恼地问我。
女性朋友们,需慎乎!
二 女性癌症发病的U型变化曲线深入研究女性癌症发病率的历史变化曲线是一个可以给人很多提示的工作。200年间,相对于男性,女性癌症发病率呈现出一条U型的变化曲线。
中西方早期的文献和医著中都谈到了恶性肿瘤问题,涉及男性和女性的癌症,但是缺乏客观的资料以分析男女之间患癌的差别。
有一份不算很早的资料很值得珍视,它是意大利人斯顿(R.Stern)调查得来的。他生活的年代是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1760~1839),他对意大利的维罗纳地区做了首个男女癌症死亡率的调查分析。当时,他调查了一段时间内该地区男男女女所有死亡情况,对150673例尸体进行了研究,发现里面死于癌症的男女总人数是1136例,也就是说,死于癌症的只占总死亡人数的0.75%。然后,他进一步对男女死者进行分析,令人惊讶的是,一千多例死于癌症的患者中,男性仅为142例,女性则高达994例,男女比例为12.5∶87.5,死于癌症的女性居然是男性的7倍之多!而且,死于癌症的女性当中,约有1/3是因为乳腺癌,还有1/3是宫颈癌。当然,当时的死因归类应该是有缺陷的,因为他很可能没有做详细的尸体解剖,可能会漏掉一些死于癌症的人数,但这个比例对于男女来说应该是基本等同的。因此,这至少表明在当时,女性的癌症死亡率大大高于男性。
与斯顿的研究差不多时间,欧洲其他研究也记载了相类似的结果,只不过没有斯顿这么具体的数据。根据格里夫斯(M.Greaves)在《癌症:进化的遗产》一书中的记载,两百多年前(19世纪初),英格兰、威尔士、巴黎和日内瓦的死亡统计分析都表明:女性癌症患者人数及死亡人数均大大超过男性,比例约为3?1。这里面有一个因素应该考虑,当时空气环境良好,卷烟还没有发明,男性癌症中的大头——肺癌,可以忽略不计。不管怎么说,历史上,至少两百多年前,癌症发病及死亡情况是男性大大低于女性的,女性处于U型的第一个顶点。进一步分析表明: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男性的癌症发病率快速上升,很快就明显超过了女性。直到21世纪初以前,男性和女性的癌症发病率与死亡率的比例大概是3∶2,这时候男性明显占据主导。比如说,在1973年到1975年之间,中国的男性癌症发病率和女性发病率之比是90∶61;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两者的比例成为123∶66,仍是男性明显为多。我们认为,原因之一是男女发病都有上升,但由于卷烟的推广、快速的工业化、严重的环境污染等,促使肺癌、肝癌等成了主要癌症种类,男性癌症发病率显著飙升,因为这些癌症种类更容易伤及在外工作的男性(包括男性抽烟、酗酒习惯者)。而随着卫生条件的改善,原本发病率很高的宫颈癌、阴道癌等明显减少,使得整个女性癌症的罹患率有所下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