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剑民、周智武编著的《中国饮食文化史(东南 地区卷)(精)》是中国饮食文化研究领域中带有统领 性的课题,是填补空白之作。由中国饮食文化研究领 域的一流专家学者励精图治,历经二十多年才得以完 成。多学科、大跨度、高难度,学术思想新锐,是具 有深远影响的历史性工程。中国饮食文化的基础是农 耕文化,本书承载了中国五千年丰厚深湛的农业文明 。每个分卷都是一部区域饮食文化通史,脉络清晰, 内容厚重。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思想,启迪文 明,继往开来,展示了一幅色彩斑斓、源远流长的历 史文化画卷。
\\t
冼剑民、周智武编著的《中国饮食文化史(东南地区卷)(精)》反映了东南地区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等方面影响下饮食文化的发展进程。它从古代蛮夷之饮演进为中国主流菜系,粤菜大系荟萃了东南饮食文化的精华。体现了海洋文化的特征和多元文化融合的特色,演绎了中华五谷养生、以和为贵、天人合一、医食同源的饮食文化理念。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中国东南地区的地域范围及概况
第二节 滨海地貌的形成与东南地区的开发
一、海浸与大陆架的形成
二、广东珠江三角洲和韩江三角洲的发育和
垦殖
三、福建在各个历史朝代的开发
四、广西钦州、防城、北海滨海地带的
发展
第三节 东南地理环境决定了饮食文化的丰富
内涵
一、优质生态带来了得天独厚的饮食资源
二、滨海带来了海洋文化的饮食特色
三、丘陵山地的饮食风格
四、地理差异和民族传统形成的食俗差别
第二章 远古至先秦时期东南拓荒的先民
第一节 旧石器时代东南古人类遗址和原始
生活
一、东南最早的古人类遗址
二、旧石器时代的原始渔猎生活
第二节 新石器时代东南先民的生产状况与原始
饮食风貌
一、新石器遗址显现东南先民的劳作信息
二、新石器遗址展现的原始饮食风貌
第三节 先秦时期古越族的形成与原生型文化
形貌
一、东南古越族的形成与发展
二、古越族原生型文化形貌
第四节 青铜时代东南古越族的饮食风情
一、古越族的饮食特色
二、古越族的稻谷主粮
三、古越族的饮食器具
第三章 秦汉至南北朝汉越饮食文化的融合与
兴起
第一节 中原移民与汉越文化的融合
一、秦汉移民与早期汉越文化的初步融合
二、六朝时期的移民浪潮与民族大融合
第二节 民族融合下的饮食资源开发与饮食
器具的革新
一、粮食蔬菜的种植和畜禽的饲养
二、水果、甘蔗的栽培与蔗糖的出现
三、油料与茶叶的生产
四、海盐的生产与发展
五、酒的发明与酿造
六、炊餐用具的革新
第三节 东南社会各阶层的饮食生活
第四章 隋唐宋元时期东南饮食文化的发展
第五章 明清东南地区的崛起与饮食文化的兴旺
第六章 清末至中华民国东南的变迁与饮食文化的昌盛
第七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饮食文化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编辑手记
东南地区有广袤的原始林区,野生植物资源丰富,南岭、武夷山是天然的药材宝库,其中以岭南地区为多,故向有“南药”之称。嘉靖《广东通志初稿》所载的主要药材,就有陈皮、黄连、麦门冬、五加皮、茵陈、黄精、远志、芡实、何首乌、藿香等140多种。东南人很早就知道许多药材既可治病,又是上佳的保健食物。湿热的气候条件、肆虐横行的瘴疠、落后的医学条件以及长期的生活经验积累,使东南人民养成了把药材作为日常饮食保健原料的习惯,形成了药食两用的饮食食俗。
东南经济的快速发展给人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食品,随之也产生了环境污染和食物污染的负效应。面对本地食品受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和新鲜果蔬喷洒农药过多的现实,使东南人们对食品质量的要求提高了,绿色食品受到青睐。主要表现在:一是要求食物的品种优良,营养丰富,口感要好;二是注重食品加工质量,拒绝接受滥用食品添加剂、防腐剂、抗氧化剂和人工合成色素的食品;三是要求食品卫生,关注食品是否有农药残留污染、重金属污染、细菌超标等;四是注重包装的新颖美感和包装的材质,以及是否会对食品产生污染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