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稿主要探讨改革开放的历史源头和历史缘由问题,即:一方面要探寻改革开放的历史渊源;另一方面要探究改革开放的历史根源。这需要拓展共和国历史的研究视阈,将历史中主流、执政党、国家、政府、中央、中心区、领导人与那些潜流、社会、市场、地方、边缘区、人民大众两个层。
序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初级形态社会主义制度
一、中国革命的认识基础
二、社会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三、革命遗留的艰巨课题
四、社会主义的历史选择
第三章 以苏为鉴与改革的初步尝试
一、改革思想的萌芽
二、农村改革的最初探索
三、经济改进的初步实践
四、大失败:困难年代的社会抵制
第四章 重新探路与改革的再次尝试
一、改革思想再度萌生
二、中央对经济关系的调整
三、地方对农村新路的探求
四、大动乱:“文化大革命”的兴起
第五章 全面整顿与改革开放的试验
一、改革思想的三度萌发
二、改革开放的试验
三、改革开放民间基础的形成
四、大危机:“文化大革命”的遗产
第六章 拨乱反正与改革开放的突破
一、改革开放思想的形成
二、经济体系的初步开放
三、省部联手先行一步
四、农村改革勇闯新路
五、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
第七章 结论
一、改革尝试贯穿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二、改革开放实现历史性突破的主要因素
三、新时期一以贯之接力探索传统的形成
”①李妍也认为是对外开放的酝酿和起步的两年,“1976—1978年是新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时期。……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而1976—1978年对外开放的酝酿和起步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对外开放政策的前提和基础,也为后来中国的进一步对外开放创造了先决条件。”“1976—1978年的对外开放大方向是正确的,取得了一些成效,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对外开放的决策作了准备。当然也应该看到,它受‘左’倾思想影响比较严重,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经济规律,给中国的经济造成了不良的影响。”②谢春涛认为:“1976—1982年,是中国终结‘文革’走向改革的重要历史转折时期。”③黄一兵认为这两年是改革开放启动的孕育阶段:“像所有过渡时期一样,这个历史时期也同样具有深刻的丰富性。前后两个历史阶段的若干思想特征和实践特征在这个时期并存且首次实现正面‘交(流)冲(突)’……”他认为,“对于粉碎‘四人帮’以后的形势,‘必须有足够、全面的估计’。正是从这种意义上说,改革开放的启动从这个时期就已经开始孕育了。”④田中祥之在《现代中国的改革》中认为:华国锋的政策“显然充满了混乱与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