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晓的军队:从挺进突尼斯到解放北非1942~1943(普利策历史奖获奖作品,献礼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历时14年,里程碑式重现惨烈的西线战役)
定 价:69.9 元
- 作者:〔美〕里克·阿特金森(Rick Atkinson)
- 出版时间:2015/8/1
- ISBN:9787229099800
- 出 版 社:重庆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K152
- 页码:
- 纸张:
- 版次:1
- 开本:16开
盟军豪赌北非攻占突尼斯
\\t摧毁轴心国大军的战略主动权
\\t本书以险象环生的“火炬行动”为切入点,详细梳理了1942~1943年盟军两栖登陆北非,攻占突尼斯、歼灭轴心国非洲军团的惨烈战事。从侥幸登陆摩洛哥、阿尔及尔时的意气风发,到挺进突尼斯与凶狠老辣的德军恶战时的惊恐万状,盟军发现自己根本没做好战斗准备:后勤混乱、军事误判、争夺指挥权、英美军队各自为战……北非沦为试验场,突袭朱代伊德、凯塞林山口战役、突尼斯决战,一场接一场的血腥搏杀,将盟军,尤其是初出茅庐的美军,淬炼为一支虎狼之师!
\\t书中浓墨重彩地描写了战场上涌现的众多主角:艾森豪威尔、巴顿、布拉德利、蒙哥马利、隆美尔、凯塞林……无论是驰骋疆场杀伐决断的将军,还是为活命而冷酷杀戮的士兵,抑或战火中犹如蝼蚁的百姓,阿特金森笔下的战争显得尤为真实、恐怖!隆美尔兵败之际,北非战役终于为盟军登陆西西里、诺曼底锻造出无数精兵悍将,为解放欧洲大陆累积了宝贵的作战经验!
上册
\\t序幕北非:美国的发家之地1
\\t第1章枪声响的地方就是前线21
\\t“火炬行动”方案
\\t调兵遣将
\\t突击队的秘密任务
\\t美军初出茅庐
\\t战事中的政治博弈
\\t第2章登陆77
\\t“漆黑的晚上谁认得是黑猫白猫”
\\t登陆北非
\\t“村夫行动”
\\t战斗到底
\\t“我们的骄傲”
\\t第3章滩头135
\\t剑指阿尔及尔
\\t奥兰上空蓝旗飘
\\t“一派混战”
\\t决战卡斯巴
\\t“战争结束了”
\\t第4章 东进187
\\t希特勒:守住欧洲的门户
\\t打响全面战争
\\t与轴心国首次交锋
\\t突袭朱代伊德,攫取门户钥匙
\\t第5章德国第10装甲师的反扑223
\\t与傀儡政府联姻
\\t德美第一场坦克战
\\t瞎指挥害了第一集团军
\\t第6章关隘之国273
\\t冷溪近卫团的致命失误
\\t达尔朗上将被暗杀了
\\t美军战术漏洞
\\t下册
\\t第7章战争是条分界线317
\\t盟军智囊团齐聚卡萨布兰卡
\\t撒出诱饵第2军
\\t英美战略分歧白热化
\\t美国佬失了一着
\\t第8章前线“无”战事357
\\t法军成了送去诱老虎的羊
\\tD战斗群的小打小闹
\\t隆美尔:这都是补给问题
\\t今晚大开杀戒
\\t第9章凯塞林之战403
\\t西吉·布·吉特战役:来势汹汹的德军
\\t哈姆拉山反击战
\\t斯贝特拉的灾难
\\t隘口失守:“沙漠之狐”的最大过失?
\\t隆美尔的手段
\\t凯塞林传奇陨落
\\t第10章早已名存实亡的世界469
\\t雷德奥克的不眠之夜
\\t巴顿“驾到”:第2军的福音还是噩梦?
\\t“卡普里行动”与阿尼姆的乐观主义
\\t元首的死命令:坚守马雷特防线
\\t第11章分崩离析的联盟:英美联军的内部危机511
\\t特德·罗斯福的勋章:血战加夫萨
\\t铩羽而归:沃德的最后一场仗
\\t巴顿的抗议
\\t亚历山大无计可施:易守难攻的丰杜克
\\t第12章最后的要塞:北非战场的终章569
\\t地狱的犬牙:突尼斯桥头堡
\\t决战前的决战:势如破竹的蒙哥马利
\\t“阿道夫,来清点你的喽啰!”
\\t胜利的欢呼:攻陷突尼斯
\\t后记
第1章
\\t枪声响的地方就是前线
\\t罗斯福启动了“火炬行动”,意在歼灭北非的德意军队,占领法属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最后夺取突尼斯。但法国在此三处驻军20万,他们是否会抵抗盟军的入侵?崭露头角的美军将领、七拼八凑的美国杂牌军,在1942年11月8日午夜,和英国混合成10万大军,搭乘500多艘舰艇,兵分三路奔赴北非。如此招摇的舰队如何躲过精明狡诈的纳粹侦察机?一场最大规模的两栖作战在前方等候他们。
\\t“火炬行动”方案
\\t1942年10月21日星期四上午10点左右,一架双引擎海军运输机冲破华盛顿天际密布的阴云,在流经华盛顿的波托马克河上空一摆机身,斜刺飞向阿纳卡斯蒂亚机场。在远方国会大厦的圆顶隐约映入眼帘之时,亨利·肯特·休伊特少将轻轻舒了一口气。黎明前,休伊特决定从诺福克附近的司令部乘机飞抵华盛顿,免受驱车5小时横穿弗吉尼亚之苦。突然,阴云笼罩,机身在首都上空焦急地盘旋了一个小时,寻找云层中的突破口。这一耽搁,即便是极有耐性的休伊特也按捺不住了。罗斯福总统亲自召见他前往白宫密谈,虽说这次会议不过是礼仪性的召见,但身为“美国解放欧洲打头阵的大将”的休伊特认为,自己万不可让总司令久候。
\\t从外表看,休伊特不像个军人,时年55岁的他额头凸出,头发花白,一副双下巴形同挂在脖子上垂下来的鱼篓。一身军常服的他出现在军舰驾驶台上,一位英国海军上将曾亲切地称其为“穿军装的肥佬”,似乎也不无道理。即使这天早上他身着礼服,袖口上饰以海军将领的金穗带,但仍略显窝囊。休伊特是土生土长的哈肯萨克人,父亲是机械工程师,祖父是特伦顿钢铁厂前董事长,一位叔叔是纽约市前市长,另一位则任大都会博物馆馆长。但休伊特却选择了从军。据说,在安纳波利斯帆具舱做海军军校生的日子,患有恐高症的他恨不能“挤出索具中的焦油”。年轻时期的他喜欢跳一步舞,近几十年来却爱摆弄量尺或出入共济会。
\\t然而,休伊特最终成为一位老练的水兵,曾乘美军军舰“密苏里”号,随西奥多·罗斯福的大白舰队环球航行了15个月。他精通航海,且运气非常不错。身为“一战”中的驱逐舰舰长,他骁勇善战,获过海军十字勋章。此后,他也曾担任海军学院数学系主任,在德国入侵波兰后的两年间,他负责护送来往纽芬兰和冰岛、运输战争物资横渡北大西洋的船队。
\\t1942年4月,休伊特奉命前往汉普顿锚地(位于弗吉尼亚州,是世界最大的海军基地,包括诺福克海军基地、诺福克海军造船厂、小克里克海军两栖基地、奥申纳海军航空基地和约克敦海军武器基地。——译者注)任大西洋舰队新组建的两栖作战部队指挥官。那年夏天,罗斯福启动“火炬行动”,意在夺取北非。两支舰队要将10万余人送往登陆海滩。一支舰队要从英国远渡2800海里去阿尔及利亚,多半是运送美军的英国舰只。另一支命名为第34特遣舰队,隶属休伊特的麾下。他要带领100艘美国军舰,33843名美军,从汉普顿锚地等美国港口出发,航行4500海里远赴摩洛哥。10月13日的一条电报中,“火炬行动”总司令艾森豪威尔将军将这次任务总结为一句话:“此次行动的整体目标是占领法属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尽快夺取突尼斯。”罗斯福和丘吉尔早就为盟军确定了“火炬行动”的大方向:控制大西洋到红海一线的北非。
\\t透过机翼上方的一扇小舷窗,可见首都小阳春的美景。从林肯纪念堂四周的榆树到国家大教堂外的橡树和枫树,都染上了猩红、橙黄、琥珀色和枯黄等斑斓色彩。飞越波托马克河的途中,可见阿灵顿公墓与波托马克河之间新建的五角形建筑。谈起这座五角形的庞大迷宫,民众已经开始打趣道:西部联合电报公司的见习生周五走进五角大楼,下个周一出来就成了中校。尽管如今它号称世界第一大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