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社会”是以全人类作为对象的公共空间,它并不是专属于某个阶级或某个历史阶段所形成的特殊产物。因此,“社会”不再是一般性的普遍的社会概念,而是“人类社会”,即真正属于人类的公共空间,是全人类共有的公共空间——共产主义社会,它是真正的“社会”。在“社会”中,生产资料全面公有且极为丰富,人对物的依赖关系消失,资本主义环境中抽象平等而实质不平等的扭曲的社会关系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集个人自身、社会集体、人类世界于一体的相互和谐的关系,即生命共同体、生产共同体、生活共同体三位一体,它是超越了资本主义条件下对“物”的依赖阶段社会的“真实集体”。马克思寻找到了“重建个人所有制”这一线索,并试图对“私有制”症结进行积极扬弃,“异化与扬弃异化走的是同一条道路”,而这样的历史逻辑正预示着巨大的深刻变革。
只有在社会中,人的自然的存在对他来说才是自己的人的存在,并且自然界对他来说才成为人。
导论
一、缘起
二、意义
三、综述
四、线索
第一章“公共空间”的思想史探源
第一节“公共空间”的历史演进
一、古典“公共空间”的开启
二、中世纪“公共空间”的变形
三、近现代“公共空间”的发展
第二节从神话步入理性:“公共空间”的觉醒
一、“理想国”的真正意图
二、“Sapere Aude”的启蒙
三、公共复兴与共识追求
导论
一、缘起
二、意义
三、综述
四、线索
第一章“公共空间”的思想史探源
第一节“公共空间”的历史演进
一、古典“公共空间”的开启
二、中世纪“公共空间”的变形
三、近现代“公共空间”的发展
第二节从神话步入理性:“公共空间”的觉醒
一、“理想国”的真正意图
二、“Sapere Aude”的启蒙
三、公共复兴与共识追求
第三节物理场所与空间在场的分离
一、“公共空间”的两次转变
二、“公共空间”究竟是不是领域?
三、马克思语境中的公共空间
第二章“社会”与公共空间的内在关联
第一节马克思的“社会”概念
一、现实主体的生活
二、共同体的关系共在
三、“社会”的多元形态
第二节共产主义是全新的公共空间
一、共产主义:“现实的运动”
二、马克思对公共空间的反思与重构
三、“社会”的公共空间维度
第三节现代公共空间的畸形化
一、资本统治的双刃性
二、生活世界殖民化
三、数字虚拟中的集体迷失
第三章私与公的千古纠缠
第一节私有制与“异化劳动”
一、从“异化”到“异化劳动”
二、生产资料私有制:劳动异化的根源
三、从私有财产追溯到私有制
第二节私有制与公有制的对立
一、所有制的本质:人与人的生产关系
二、所有制的矛盾性:私有制与公有制的对立统一
三、人类解放之路:重建个人所有制
第三节未来社会:公私矛盾的最终解决
一、回归真实生活世界
二、生活资料私人占有的必要性
三、公共生活中的私人生活
第四章“改变世界”的公共理想
第一节马克思的“革命”概念
一、“革命”的经济维度:积极扬弃资本主义私有制
二、“革命”的政治维度:阶级与国家的消亡
三、“革命”的思想维度:扬弃资产阶级意识形态
第二节无产阶级革命的主体条件
一、对马克思暴力观的偏见
二、暴力革命的限度
三、无产阶级革命主体的流变
第三节公共空间视域中的“社会”
一、物质生产极大丰富
二、自由个性得以发展
三、改革也是一场革命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