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袖故事丛书》收录的人物,都是在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斗争中和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伟大事业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或创造了丰功伟绩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的故事(青少版)》通过多个生动详实的故事,将朱德从出生一直到晚年的生活和奋斗历程串联起来,为读者展现了一个饱满生动的形象,再现了朱德的人格魅力、政治智慧和军事才能。丛书是培养青少年读者爱国主义精神的良好范本,亦为广大读者重温历史和伟人伟绩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家庭亲情篇
佃农的儿子
初入私塾
捍卫穷孩子读书的权利
年关催租逼债
席家砭私塾继续读书
科举之路
接受新思想
第一次与封建势力较量
募钱养老母
深沉博大的爱
关心子女的学习
节假日就是“学习日”和“劳动日”
同工农群众打成一片
艰苦朴素,勤俭持家
\\t追求理想篇
投笔从戎
进入云南陆军讲武堂学习
担任司务长
重九起义,五华山上树红旗
游击战术的创造者
小庙受命
护国骁将
护国之役的先锋队
接触新思想
追捕和逃亡
\\t革命献身篇
踏遍天涯求正道
学用结合的学习方法
求学在柏林、莫斯科
回国参加革命
设宴布迷局
“要继续革命的,跟我走”
前往井冈山
朱毛井冈山会师
运输大队长连张收据都不要
伙夫的形象特征救了朱德
寻乌脱险
“我宁可饮弹身亡……”
为人之所不敢为,行人之所不敢行
中共党史上的第一个秘密党员
\\t领导公仆篇
一块银元
朱德的扁担
一条绑带
欢度端午节
“我就是朱德”
一双草鞋
挑炸药
暗查夜哨
军长理发,给了一个银角子
一次别开生面的运动会
朱德在长乐
一幅在藏区备受推崇的唐卡画
我们不需要这样的老爷
接见延安的劳动模范
“植树节”的倡导者
威名远扬的“朱德球队
朱德七赴南泥湾
谁也不准搞特殊化
终归胜利属人民
\\t笃学律己篇
在战斗的间隙里读书
评读《三国志》
朱德的楹联拾萃
和臧克家谈诗
兰花情
一本《共产党宣言》,读了一辈子
棉衣破了,一直穿
多吃几个蛋黄也死不了人
粗茶淡饭最相宜
尊师风范
只有三间老式平房
精打细算,控制开支
晚年坚持做操散步
游泳是锻炼革命意志的好方法
\\t战友师生国际友人篇
朱毛不可分(一)
朱毛不可分(二)
送给周恩来的一床毛毯
和周恩来的最后一次相见
与刘伯承:从对头到战友
与蔡锷的浓厚友谊
师生情:送给李鸿祥的乌铜马
对周素园:关怀无微不至
“今天吃了总司令亲手炒的辣子,定将革命进行到底”
向傅德辉借了100大洋
与陈毅:以诗会友
艾格妮丝史沫特莱:他为人质朴坦率,绝不傲慢自大
约瑟夫W史迪威:我真想扔掉手中的铁锨,到那边去找朱德,扛起来福枪,和他并肩作战
安娜路易斯斯特朗:他浑身沾满尘土,穿着蓝灰色的衣服,简朴得像个农民
柯棣华:我们简直不敢相信这样一个衣着简朴的人就是朱德总司令
\\t真理奋斗篇
突然袭来的惊涛骇浪
“打倒朱德”的黑风
历史就是历史,他们胡闹是不行的
“吃顿饭就会牵连到吗”
下放从化
历史是公正的
革命到底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老战友相继离去
他的德行与日月同辉
最后一句话:“要把生产抓好”
捍卫穷孩子读书的权利
\\t丁家私塾里除了朱德两兄弟以外,还有十六个学生,他们大多是地主和富农家的子弟。在封建社会,劳动人民一代一代被剥夺了学习、受教育的权利。处于统治地位中的阶级认为,农民的孩子天生就是要种地的,读书跟他们是没有关系的。因此,当朱德两兄弟踏入了丁家私塾的大门时,十六个富家子弟全都吃了一惊,他们甚至觉得受到了冒犯。于是,奚落和侮辱开始酝酿了。
转到丁家私塾后,丁家不但要朱家缴纳同以前一样多的学费,还只许他们每天只能上半天课。入学后,朱德两兄弟被老师指定坐在课堂最里面的一张书桌,由于光线很暗,在此之前还没有人在这里坐过。私塾里的富家子弟,都是游手好闲、终日只求寻欢作乐的少爷,对于学习是没有什么大兴趣的。朱德两兄弟进了私塾后,这些富家子弟一心就只琢磨着怎么作弄他俩人。
而老实本分的朱家兄弟自然是不知道富家子弟的心理想法的,他俩牢记全家人的嘱咐和身上肩负的希望,一头扎进书本,各自埋头学业。然而事与愿违,他们很快就发现自己十分孤立,而挑衅也一次接着一次,先是有人从后面拉扯辫子,或是在他们读书的时候故意打扰,或是进行无理嘲讽。终于有一天,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朱德兄弟被迫反抗,和自恃人多势众的富家子弟打起来了。在一场混战中,朱家兄弟虽然年龄小,人数小,但勇猛顽强,把带头寻衅打人的地主娃打翻在地。其他的富家子弟连喊带叫,拔腿就跑。然而,在当时钱势即真理的社会里,事后被迫伸出手来被先生用戒尺打的仍是朱德两兄弟,而且还被罚站半日。开始,朱德对老师这种不公道的惩罚感到十分委屈,生气地哭了。可是,当他看到那群富家子弟在旁得意洋洋的样子,便咬紧牙关,迅速抹去了脸上的眼泪。晚上回到家里,父亲得知这件事情,生气地要打他们,但是伯父在问清事情真相后,说孩子们并没有错。这给了朱德兄弟莫大的安慰和鼓舞。
打了一架后,事情并没有完。那些富家子弟看老师惩罚了朱德兄弟俩,尝到了甜头,便更加得意了,继续进行着嘲讽和挑衅。于是,忍无可忍的朱德兄弟又与他们大打了一架。打完了,他们俩自己主动走到老师面前,伸手等着挨板子。老师处罚时,谁也没有吭一声,更没有哭一声。他们直挺挺地站在先生面前,眼睛里却射出愤怒的光,直逼着刚才寻衅的孩子。那些富家子弟看到这种情况,开始明白刚强的朱德兄弟不是好惹的,以后还是相安无事为好。打完戒尺后,先生厉声说:“拳头大不是好汉,孔夫子不是打成圣贤的。今后谁再打架闹事,绝不轻饶!”这话既是对朱德两兄弟说的,也是对其他富家子弟说的。大家都怕先生的戒尺,同时一想到朱德那怒火燃烧的目光,就不禁缩了半截,再也没人敢挑衅了。而朱德却从先生的话里听到了更深的意义:拳手大不是好汉,书读得好才是正理!
读书环境是这么的不顺心意,朱德兄弟没有气馁,反而更加发愤用功。当时,朱德在家塾里年龄最小,却是识字最多的。慢慢的,先生就发现,这个又黑又瘦的农家孩子,有着一颗特别聪明的脑瓜儿和一股一往无前的韧劲儿,多么难读的书他都能很快的背诵出来,遇到什么困难他都不会退缩。渐渐地,老师给朱德加重了课业,他的学习一直遥遥领先。当其他人还在摇头晃头地念《千字文》的时候,朱德已经能写通顺的小作文,并且开始向《四书》、《五经》进军了。朱德兄弟俩经过斗争,捍卫了穷孩子读书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