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逻辑的历程:中国逻辑学会成立30周年纪念文集(套装上下卷)》是依据作者的亲身经历和体会,总结概述了中国逻辑学会30年的工作及其基本经验,即:实现“逻辑现代化”是学会工作的大方向;积极组织和开展学术活动是学会工作的重点;搞好自身建设是学会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强团结与合作是做好学会工作的根本保证。
杜国平,1965年生,江苏省盱眙县人。哲学(逻辑学)、工学(计算机应用技术)双博士,曾任教于南京大学哲学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在中国逻辑学会成立30周年纪念大会的讲话
学术讨论
加强团结 继续推进我国的逻辑事业——纪念中国逻辑学会成立30周年
20世纪语言逻辑发展概论
隐喻语句的真值条件
自然语言否定的语用功能与交际策略
类型逻辑语法的多种表述
弗雷格逻辑观中的“真”
逻辑与人工智能
GH 型否定符及其应用
论弗协调逻辑的特异性质
二十世纪我国逻辑哲学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略评《合一、真和谎者悖论》最新文集——重述我们的悖论观
“物极必反”“物极必变(异)”辨谬——“以空为实”的诡论
N值逻辑消除了Hempel渡鸦悖论
哲学逻辑的指称与量化探析
模态林斯特龙定理
走向一种层级分明的“大逻辑观”
从思想到真:弗雷格逻辑研究的基本路径
关于归纳法的合理性问题——康德对休谟问题的解决及其改进
亨佩尔确证逻辑探析
“条件句概率=条件概率”吗?
论帕斯卡概率解释的恰当性——现代归纳逻辑的哲学探讨
论概率、概率逻辑与知识进步
基于贝叶斯网络方法的说明者信念度相关性模型——科学说明相关性问题的一个解决方案
《墨经》中的“侔”是复构式的直接推论
30年中国逻辑史研究的是与非
中国古代无逻辑学新论——《“中国古代逻辑学”解构》概要
魏晋士人的群体意识、思维方式及其影响
中国“类比”问题研究的发展历程
严复逻辑观的语用分析
中国逻辑史研究和逻辑词
国内外法称《正理滴论》及其逻辑体系研究述要
论《墨经》中的“止”式推理
逻辑学与中国现代性的构建
近十年(1999-2009)中国逻辑研究的主要特点与趋势
如何对待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研究
中国逻辑史研究三十年的回顾
强化三个意识 推进辩证逻辑研究
对哥德尔定理的辩证逻辑形式化解读
概念的本体论地位初探
……
回忆纪念
附录
能不能把这里的“且”看作逻辑词或“模态逻辑中的或然命题(可能命题)”呢?不能,理由有(1)无论按周云之的校文和孙中原的校文,“且”都不能成为逻辑词。前者的“且”表示将来、现在和以往,后者的且表示将来和现在,“且”在这里都是歧义的。以这样的逻辑词作为逻辑的初始概念,必将造出一个充满混乱和矛盾的系统。(2)从《经上》33条的前后语境看,墨经这里是在说文解字。这条用意是在说明,“且”这个字在当时的习俗中会有多种用法。
《小取》还有“且入井,非入井也;止且入井,止入井也。且出门,非出门也;止且出门,止出门也”。学者把这里的“且”解作《墨经》中的重要时间逻辑模态词。有学者还认为墨经这里研究了一些推理,即“是而然”,从一肯定命题推出一个肯定命题,例如从白马是马推出骑白马是骑马;“是而不然”,从一肯定命题推出一个否定命题,例如,从车,木也,推出,乘车,非乘木也;“不是而然”,从一否定命题推出一肯定命题,例如,从“且读书,非读书也”推出“好读书,好书也”。上面的“且入井,非入井也,止且入井,止入井也”就是“不是而然”的另一个例子。
除了“是而然”有点推理意味以外,其他“是而不然”、“不是而然”,说成推理都很勉强,因为它们或者是概念不统一,或者是“前提”和“结论”。例如,将要读书和好读书根本就是两个不同类的问题。本文作者觉得,这几个“是”和“然”,而并非在讲逻辑中的命题关系和推理关系。因为无论怎么说,从一个肯定命题推不出一个否定命题,从一个否定命题也推不出一个肯定命题。以“且入井”为例,它在逻辑上也同样是说不通的。
我们不讲“且入井,非入井也”和“止且入井,止人井也”二者有没有什么推理关系,只看“止且入井”能否就是“止入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