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构成是从20世纪80年代后才在我国美术及设计类院校广泛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平面构成是三大构成(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教学中,具普遍意义的一门基础课。几乎适合所有美术学科及工业设计类专业,特别是平面设计、环境设计、工业造型设计、建筑设计等专业。但平面构成课的教学,在各专业应当有不同的择重点,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以及作业练习的布置都应有所不同。因此,希望使用《平面构成(第3版)》的教师,应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强化不同的择重点。
从以往的平面构成教学实践来看,往往因为专业结合不好,学生对平面构成这门课与本专业的关系没有足够认识,因而对这门课也没有足够重视。平面构成课作为各专业共同的基础课,课程的基本内容具有普遍意义,但平面构成与平面设计专业有*直接、*紧密的关系。
平面构成是从20世纪80年代后才在我国美术及设计类院校广泛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平面构成是三大构成(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教学中,最具普遍意义的一门基础课。几乎适合所有美术学科及工业设计类专业,特别是平面设计、环境设计、工业造型设计、建筑设计等专业。但平面构成课的教学,在各专业应当有不同的择重点,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以及作业练习的布置都应有所不同。因此,希望使用本教材的教师,应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强化不同的择重点。
从以往的平面构成教学实践来看,往往因为专业结合不好,学生对平面构成这门课与本专业的关系没有足够认识,因而对这门课也没有足够重视。平面构成课作为各专业共同的基础课,课程的基本内容具有普遍意义,但平面构成与平面设计专业有最直接、最紧密的关系。因此本书必然将平面构成课中与平面设计专业有最直接关系的一些内容作为主体。
《平面构成》自2002年出版以来,受到全国艺术设计专业师生的广泛关注和好评,已累计修订三次。此次修订从内容上力求系统完整,注重实用性,注重与专业结合,注重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力求通俗易懂。
平面构成教学在我国虽然已有二十余年教学史,但其理论还一直处于不断探索.发展和完善之中。有些学术问题虽然尚有争议,甚至有相互矛盾的地方,但面对这种情况,作者在一些学术问题上提出了自己的不同观点,希望以此抛砖引玉,以便在平面构成这门基础课的学科建设上,能够更加科学、更加合理、更加具有实用性。
本书图片资料众多,出处也很复杂,因此,恕没有一一注明出处和作者姓名,在此对这些作者表示感谢。
1 概述
1.1 构成的概念
1.2 平面构成的来源
1.3 平面构成的工具与教学目标
2 视觉造型元素
2.1 点的概念和形态
2.2 线的概念和形态
2.3 面的概念和形态
2.4 点、线、面综合构成
3 平面构成的形式
3.1 重复构成
3.2 近似构成
3.3 渐变构成
3.4 发射构成
3.5 特异构成
3.6 变形构成
3.7 对比构成
3.8 调和构成
3.9 密集构成
3.10 空间构成
4 平面空间
4.1 空间思维的发展
4.2 自然空间
4.3 暖昧空间
4.4 矛盾空间
5 错视
5.1 线群交叉造成的形态扭曲错视
5.2 角度造成的大小、长度错视
5.3 对比造成的面积错视
5.4 透视造成的大小错视
5.5 水平垂直错视
6 肌理构成
6.1 肌理的分类
6.2 肌理的构造方法
6.3 肌理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7 平面构成的应用
7.1 平面构成在绘画中的应用
7.2 平面构成在招贴设计中的应用
7.3 平面构成在标志设计中的应用
7.4 平面构成在封面设计中的应用
7.5 平面构成在染织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7.6 平面构成在室内环境设计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