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卫星是环绕地球在空间轨道上运行的航天器。《插图本卫星简史》介绍了人造卫星的发明史,从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一号”的研发和发射讲起,分别介绍了通信卫星、地球资源卫星、气象卫星、天文卫星等不同卫星的原理和工作特点,卫星是怎样运行的讲到遥感技术原理等内容,还对研制这些卫星的科学家的生平和他们的伟大贡献作了详细介绍
本书从专业的角度分享编者对小型无人机设计的认识,以及多年指导学生参加中国国际飞行器设计挑战赛的经验和技巧,内容主要包含无人机模型的分类与组成、小型飞行器的飞行原理,以及各类小型飞行器的设计思路与制作流程、飞行训练与技巧、飞行注意事项等。本书的编写力求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希望读者能通过本书一览电动滑翔机、垂直起降双轴飞行
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乘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进入太空,在完成21小时23分的太空飞行后,于10月16日安全返回着陆场。在航天英雄杨利伟执行任务的过程中,遇到了生死26秒神秘的敲击声舷窗上的裂纹等未曾预知的情况。任务完成后,他将自己的经历写成了自传并出版。在自传绝版多年后,杨利伟将军授权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绘本版,
征服宇宙是一个长期且漫长的过程,更是一项伟大的工程。中国正式实施载人航天工程以来,中国航天工作者始终牢记使命,不负重托,培育和发扬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弘扬和宣传载人航天精神对中国少年儿童有着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为少年儿童普及航天知识更是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
本书系统全面地介绍了活跃分子空间降维不确定性的设计优化及其在航天活动中的实际运用,包括基本情况、概念与内容、指导与示例等部分。本书对活跃子空间降维UBDO理论的关键科学问题进行研究,旨在形成一套较为系统、普适的UBDO方法,以克服现有UBDO计算成本高昂、分析精度受限、工程实现困难等瓶颈问题,为UBDO理论发展及其推广
陈树生,博士,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流体力学、气动布局设计、飞行动力学、新概念飞行器设计,主持国家级及相关航空航天院所关键技术攻关等项目10余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30余篇。
本书从基本概念和原理入手,介绍了空间光学遥感器系统设计,内容涵盖空间光学遥感器系统设计用到的主要理论和技术。本书第1-4章为基础部分,主要介绍遥感的概念与分类、空间光学遥感器设计基础及工作原理、空间光学遥感器性能指标及图像质量评价和预测等;第5-7章分别以对地成像型空间光学遥感器、高光谱空间光学遥感器和天基空间目标监视
侦察卫星是现代国防不可或缺的科技装备,因作用特殊、功能独特,在卫星家族中十分神秘,被称为卫星家族里的“皇冠”。它是获取战略情报、掌握目标变化、监视战场态势的主要手段,具有不受国界限制、侦察范围广等优点,受到世界主要大国特别是军事强国的高度重视。本书以科学视角,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将侦察卫星这一复杂系统呈现给读者,生动讲述了
本书阐述无人飞行器获取的视频数据处理与分析的相关技术和方法。首先,结合无人飞行器视频影像数据特性,介绍无人飞行器目标监测系统。然后,针对无人飞行器搭载平台,讨论视频影像目标定位技术,内容包括摄像机成像几何模型、摄像机几何标定、地面移动目标快速定位。最后,讨论无人飞行器视频影像处理与运动目标分析技术,内容包括运动估计、视
放射性同位素电源在深空探测、星际表面任务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嫦娥3号、嫦娥4号已经成功使用放射性同位素电源,预计后续还将有重要应用。本书讲述了1950年中期至1982年期间,美国放射性同位素电源的发展背景、技术进步、组织变革,以及这项技术如何去太空任务进行结合,并详细地记录了历史事件。本书可供我国相关领域的决策者